王玉兴
- 作品数:99 被引量:346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藏象学说疑难辨析5则
- 中医基础理论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逐渐从《内经》等古典医籍演绎而来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课程。作为入门课对于初涉中医学的青年学子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难以突破“先人为主”的思维定式,所以中基课程的学习毫不夸张地讲会影响...
- 王玉兴杨锦惠段荣蓉
- 关键词:藏象学说奇恒之府心主血脉
- 文献传递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新识被引量:1
- 2002年
- 赵瑞珍王玉兴
- 关键词:五脏六腑经脉循行五脏咳
- 浅谈《内经》保肾护质之法
- 一个人的身体素质通常关系到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两个方面。在《内经》看来,先天遗传关乎肾,后天获得系乎脾。限于篇幅,笔者仅从保肾护质角度,简要梳理《内经》相关论述,从而为维持健康体魄、延缓体质衰减提供文献依据。
- 王玉兴王洪武田露
- 关键词:《黄帝内经》体质学说
- 文献传递
- “热入心包”实质初探被引量:2
- 2008年
- 热入心包是温病中的一个既特殊又普遍的证型,其证可见神昏、谵语、肢厥、舌绛。长期以来,温病学家对热入心包的实质并未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只是从"心包代心受邪"角度论之。笔者发现在现代医学的急性感染病及传染病中,当某些病原菌或其毒素通过血脑屏障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症状与热入心包的症状有着极其相似之处。从病因、心包、病证和方药等方面分析表明,温病心包的实质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血脑屏障相近。
- 王玉兴肖照岑段荣蓉
- 关键词:温病学热入心包血脑屏障
- 中医思维训练在内经相关课程中的初步尝试
- 古人言:"医者,意也。"此"意"即思维。说明医学不只是技术,高于并指导技术的是思维。半个多世纪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不但在《中医思维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失,更谈不上中医思维的实际训练了。近年来,我校以《内经选读》为核心,先后...
- 王玉兴杨锦惠王洪武田露
- 文献传递
- 晋唐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的发展特点被引量:1
- 2007年
- 晋唐时期是脏腑辨证学说形成并盛行的时期。不但首次出现辨证的理论总结,创脏腑辨证八纲,同时结合脏腑学说的脉诊达到新的高度,而处方用药也逐渐完备,脏腑辨证论治得以完全贯彻。道教独重脏腑辨证也扩大了该学说的影响,推动了它的发展。
- 杨雪梅李巧芬李德杏王玉兴
- 关键词:脏腑辨证道教医学
- “虚里”含义再识被引量:5
- 2003年
- 文章认为虚里不是心尖搏动处 ,而是胃之大络在体内的起点。胃之大络在体表的终点———“左乳下”才是真正的心尖搏动处。结合《内经》原文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 :虚有空虚不实之意 ;里有处所、部位之意。虚里即体内胃部空虚无穴的部位。胃之大络在体内的起点虚设为“虚里”。“左乳下”是胃之大络在体表的终点。原文中的两个“其”字 ,通常多认为是指“虚里”而言 ,而文章认为两个“其”字都是指“左乳下”而言。长期以来 ,人们误将“虚里”当作“胃之大络”的代名词。把“虚里”解释成“胃之大络”。文章认为“虚里”是“点”概念 ,而“胃之大络”是“线”的概念 ,“虚里”并不是“胃之大络”
- 王玉兴赵瑞珍段荣蓉
- 关于《太素》佚卷的初步考证
- 2003年
- 王玉兴
- 关键词:《太素》杨上善
- 仁和寺本《太素》残叶校按(上)
- 1991年
- 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各种《太素》版本和抄本的祖本。(有关内容请参阅拙作《关于<黄帝内经太素>的流传概况》一文,见《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四期36页。) 仁和寺本《太素》残叶是指该本曾流落于日本民间的部分零散内容,主要收藏于崇兰馆等处,经鉴定与御藏卷子抄本完全相同。八十年代初,日本东洋医学研究会影印仁和寺本《太素》时将残叶部分合璧一处,公诸于世。因此,《太素》残叶的内容为国内流行诸本《太素》及日本盛文堂医书颁布会排印的《缺卷覆刻<黄帝内经太素>》所不载。
- 王玉兴
- 关键词:黄帝内经太素太素
- 明清时期脏腑辨证发展特点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脏腑辨证之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脏腑辨证之说似乎少有医家提倡,但脏腑辩证之法却被广泛地应用。其面貌特点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脏腑辨证与多种辨证方法相融互参,成为多种辨证方法的基础。2 对肾、命门、脾胃、肺、肝等病机认识愈加深入、病证分型愈加完备。3 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从注重哲理思辩到重视具体应用的转折。该时期是脏腑辨证的推广应用时期。
- 杨雪梅李德杏王玉兴
- 关键词:明清时期脏腑疾病中医辨证卫气营血脾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