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江莲
- 作品数:26 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市城郊居民食品消费观念和行为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居民主要食品消费的观念和行为,并对城郊差异进行比较。方法2007年10—12月随机选择4个时间点(均为下午1时至5时),采用拦截调查的方式对287名到城区(朝阳区)某京客隆超市和307名到郊区(昌平区昌平镇)某美廉美超市购物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城区和郊区各调查2次。调查内容包括对象的一般情况及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各类主要食品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结果93.1%的北京居民最常购买食品的地点是超市,47.8%和38.2%的居民分别将"是否安全卫生"和"对健康的影响"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郊区居民更多考虑"是否安全卫生"(55.0%),城区居民更多考虑"对健康的影响"(44.6%),城郊间首要因素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北京市居民购买最多的鲜肉类是猪肉,城区居民购买"熟肉制品"和"冷冻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频率明显高于郊区居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纯鲜牛奶和酸奶是北京居民消费最多的牛奶品种,仅有25.0%的居民经常饮低脂或脱脂牛奶,不饮低脂或脱脂奶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口味"。只有13.6%的北京居民经常购买低钠盐,城区居民经常购买低钠盐的比例(23.0%)明显高于郊区(4.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买低钠盐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有低钠盐"和"知道有,不知道有什么用"。北京市居民识别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能力仍然较低,分别有61.6%和42.3%的居民能识别动物内脏和猪肉胆固醇较高,仅有7.6%的居民知道植物油中脂肪含量最高。结论北京市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食品消费行为和识别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的能力仍普遍存在问题,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 王文化董磊苏江莲姚崇华
- 关键词:食品健康教育
- 北京市安贞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 ,了解北京安贞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情况 ,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和更有针对性开展防治服务 ,解决本地区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根据 WHO行为危险因素检测调查问卷修订的调查表 ,对北京市安贞社区 2 5岁以上成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健康相关行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1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依次是 :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2目前绝大多数 (81.9% )居民享受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 ,另有 3.7%享受医疗保险。 383.4 %的居民就医选择部级和市级大医院 ,而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率不高 (14 .7% ) ,其原因主要是费用不能报销 (占 6 7% )和不知道有服务站 (17.4 % )。 4居民患病而未及时就医 2 3.4 %归因于医疗服务不便。结论慢性病是本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现有以大医院为主体的医疗保健方式不能充分满足居民需求。现行的医疗制度是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率低 ,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 杨晓辉姚崇华高梓原董磊胡先芝苏江莲左惠娟侯颖欣訾世兰
- 关键词:卫生服务
- 经济收入对居民食品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收入的北京市居民主要食品消费的行为和观念。方法:2007年10月~12月随机选择4个时间点(均为13:00时至17:00时),采用拦截调查的方式对287名到城区(朝阳区)某京客隆超市和307名到郊区(昌平区昌平镇)某美廉美超市购物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城区和郊区各调查2次。比较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和习惯。结果:1.93.1%的北京居民经常购买食品的地点是超市,较高收入的居民在购买食品时更多考虑对健康的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口味、品牌和同类食品的价格等因素(P<0.05)。2.猪肉是北京居民购买最多的鲜肉类,较高收入的居民经常购买熟肉制品和冷冻包子、饺子等食品的比例明显高于较低收入者(P<0.001),而不购买这些食品的主要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仅有25.0%的居民经常吃脱脂或低脂牛奶,不同收入的居民常吃牛奶品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仅有13.6%的居民经常购买低钠盐,较高收入居民经常购买低钠盐的比例明显高于较低收入者(P<0.001),而不购买低钠盐主要原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济收入影响北京市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和食品消费行为,但即使是较高收入的居民依然普遍存在问题,要促进居民健康的食品消费行为,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
- 王文化苏江莲董磊姚崇华
- 关键词:经济收入食品消费心血管病预防
- 城市居民膳食行为干预效果探讨被引量:32
- 2001年
- 目的为增强城市居民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意识 ,以减盐、控油为重点 ,探讨膳食干预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在安贞、新街口社区将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以板报、宣传册及现场膳食烹饪表演的形式进行干预。结果在该社区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样的 30 0人群中膳食频率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应答率分别是 :98.6 %、99.3%。结论干预后提高了居民中烹饪者的合理膳食的知识水平 ,尤其是在减盐和控油的认识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P<0 .0 5 ) ,在摄取植物油、油炸食品、粗杂粮、水果、豆制品等的膳食频率都显示出较为合理的改变 (P<0 .0 5 ) 。
- 林桂洪姚崇华吴小玲刘姝倩苏江莲
- 关键词:膳食干预
- 轻度空腹高血糖人群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轻度空腹高血糖人群饮食和/或运动的干预效果、及胰岛素抵抗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诊发现空腹血糖在6.1~7.8mmol/L之间的轻度空腹高血糖者129人,按不同干预方法随机分为单纯饮食组、饮食+运动组和对照组3组,在初访和随访1年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比较不同干预方法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对干预效果的影响。结果 干预1年后,饮食+运动组平均空腹血糖低于单纯饮食组[(5.91±1.0)mmol/L,(6.9±1.5)mmot/L,P=0.000],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3.7±0.5,-4.0±0.6,P=0.011);单纯饮食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6.9±1.5)mmol/L,(7.1±1.0)mmol/L,P=0.454],但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升高(-4.0±0.6,-4.4±0.7,P=0.003)。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值-4.2146为截点做分层分析,与干预前比较,胰岛素抵抗较轻干预组平均空腹血糖明显下降[(6.7±0.6)mmol/L,(6.2±1.0)mmol/L,P=0.001],胰岛素抵抗较重干预组血糖维持原有水平[(6.7±0.5)mmol/L,(6.6±1.6)mmol/L,P=0.505)。干预1年后的血糖变化与胰岛素敏感性改变、运动量的增加和每日摄入热量的改变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饮食、运动干预能改善高血糖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血压水平明显下?
- 刘姝倩姚崇华董磊张娟林桂洪苏江莲
- 关键词:血糖胰岛素干预性研究胰岛素抗药性高血糖症
- 发热门诊患者自我措施及就医行为调查
- 2004年
- 早期发现和隔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我们对北京市安贞医院SARS期间发热患者采取措施和就医行为、就医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 左惠娟姚崇华林桂洪董磊苏江莲
- 关键词:发热门诊就医行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106例SARS报卡患者就诊行为分析
- 2004年
- SARS患者在潜伏期不具传染性,因此从发病到入院即传染源在非医疗监控期间的就诊行为及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对密切接触者隔离的及时性,决定了传播的范围及流行程度.为此我们对北京安贞医院106例2003年4月11日至5月20日期间入院的SARS报卡患者就诊行为进行分析.
- 刘姝倩姚崇华张娟苏江莲林桂洪
- 关键词: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就诊行为
- 住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管理需求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自然状态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疾病管理的需求,为开展房颤患者疾病管理,提高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内科病房住院并且采用抗凝治疗(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排除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儿科的住院患者以及住院前已规律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通过电子病例回顾收集患者患病及住院治疗信息,通过电话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1年时的抗凝治疗情况及对疾病管理的需求.结果 共有268例房颤患者接受电话随访.出院1年时抗凝治疗依从率为54.1%(145/268),性别、年龄、房颤类型、病程以及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分别为1.74(95% CI 0.67~4.47),0.87(95%CI 0.30~2.53),1.59(95%CI 0.35~1.09),1.09(95% CI 0.61~1.93),0.44(95%CI 0.12~1.60).坚持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中,60.7%(88/145)每月测量国际标准化测量值(INR),48.3%(70/145)INR值在2.0~3.0,1.4%(2/145)患者出现轻微鼻出血.停止服药的患者中,71.5%(88/123)在出院6个月内停药,主要原因是不知道需要长期服药(35.0%),以及治疗效果不好而换用阿司匹林(24.4%).约80%的患者希望在监测结果的解释、药物调整方面得到指导 73.1%(196/268)患者希望医生能定期随访,89.8%(176/196)患者希望通过电话随访,85.2%(150/176)希望随访频率为1次/月.结论 自然状态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以及INR达标的比率较低,患者停止服药的主要原因是对长期坚持服药的必要性不了解及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房颤患者中进行疾病管理将满足大多数房颤患者的需求.
- 左惠娟苏江莲林运曾哲淳王锦纹
- 关键词:心房颤动疾病管理抗凝治疗
-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与聚集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情况,为制定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先从北京市城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由内科医生对门诊随机抽取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结果58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3例,患病率22.8%,其中78例发生在房颤诊断后,与房颤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3.4%。年龄(x。=17.040,P〈0.001)、房颤病程(x2=33.300,P〈0.001)、高血压病(x2=9.933,P=0.002)、糖尿病(x2=8.038,P=0.005)、冠心病(x2=5.046,P=0.025)、血脂异常(x2=8.192,P=0.004)的暴露水平在脑卒中和非脑卒中患者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房颤病程、糖尿病、血脂异常增加脑卒中患病危险,OR值分别为1.06、2.08、1.82、1.79,95%CI不包含1。调整年龄、性别、房颤病程的影响后,具有3个和4个危险因素者脑卒中患病危险分别为没有危险因素的4.36倍和4.51倍。结论年龄、房颤病程、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增加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多个危险因素的聚集致脑卒中的患病危险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发生除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外,还应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 左惠娟苏江莲姚崇华
- 关键词:脑卒中心房颤动
- 35岁以上血压控制未达标患者血压特征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未达标高血压患者血压类型、脉压、血压分级情况以及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 2012-03-12在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筛查血压控制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3909例,144例患脑卒中。结果男性占49.4%(1932例),女性占50.6%(1977例)。血压分级为1级者所占比例最大(61.3%)。18.5%为单纯舒张压未达标,33.8%为单纯收缩压未达标,47.7%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达标。女性单纯收缩压未达标的比例高于男性(40.2%比27.4%,P<0.05),而单纯舒张压未达标的比例低于男性(13.9%比23.3%,P<0.05)。55岁以前患者单纯收缩压控制未达标的比例均较低(35~<45岁组为6.5%,45~<55岁组为17.9%),而65岁以上患者单纯舒张压控制未达标比例极低(6.7%)。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未达标的患者相比,单纯舒张压控制未达标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低50%(OR=0.493,95%CI0.256~0.947)。伴有糖尿病者脑卒中的危险升高1.5倍(OR=2.534,95%CI1.726~3.720)。结论血压未达标以单纯收缩压未达标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达标为主,单纯舒张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脑卒中患病危险较其他两组低,男性、高龄、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有关。
- 左惠娟林运张娟苏江莲
-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