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蔚锋
- 作品数:70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军队“十五”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蒿属植物奇蒿中单体去氢母菊内酯酮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蒿属植物奇蒿中单体化合物去氢母菊内酯酮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天然植物提取及应用技术领域。该提取物为菊科蒿属植物中所特有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所述奇蒿提取物去氢母菊内酯酮经如下步骤制得:将中药奇蒿粉碎,用70%乙醇...
- 谭蔚锋陈俊曹青青冉荣征崔龙久杨新伟于勇冯飞灵邱智泉
- 文献传递
- 中药奇蒿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中药奇蒿80%乙醇粗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临床常见菌种的抗菌活性。方法对中药奇蒿进行系统性分离提取,以80%乙醇粗提取物和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序贯使用纸片扩散法和常量肉汤稀释法,选用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型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标准型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标准型ATCC27853)、无乳链球菌(临床型)、粪肠球菌(临床型)、福氏志贺菌(临床型)和痢疾志贺菌(临床型)。结果奇蒿80%乙醇粗提取物对痢疾志贺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为25 mg/ml;奇蒿氯仿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的MBC为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12.5 mg/ml;奇蒿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福氏志贺菌、痢疾志贺菌、无乳链球菌的MBC均为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12.5 mg/ml;奇蒿正丁醇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的MBC为12.5 mg/ml,对痢疾志贺菌的MBC为25 mg/ml;石油醚提取物未对测试的细菌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奇蒿不同提取物对临床多种致病菌表现出了良好的杀菌作用,在抗感染治疗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其有效单体及杀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 谭蔚锋王靖邢新秦路平
- 关键词:奇蒿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最小杀菌浓度
- 一种可防止腹液外渗和导管滑脱的胆道T形引流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引流胆汁或支撑狭窄胆管的防滑脱引流管。导管是现有T形引流管的改进,由导管(1)和注水球囊(2)组成,导管分头部(11)、体部(12)和尾部(13)三部分,其特征在于体部(12)管...
- 姜小清邱智泉谭蔚锋罗祥基
- 文献传递
- 奇蒿提取物4′,5,7-三羟基黄酮的制备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奇蒿中提取4',5,7‑三羟基黄酮以及它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对奇蒿药材粉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正丁醇进行萃取,浓缩后得到各个极性的提取物粉末,通过抗菌活性研究,发现乙酸...
- 谭蔚锋吕磊张国庆张海曹青青陈俊
- 文献传递
- 肝包虫囊肿术中甲醛囊腔灌洗致肝内外胆管全程毁损一例被引量:1
- 2007年
- 患者男,28岁。山东高唐籍。自幼在新疆牧区长大,14岁随父亲回山东。因B超检查发现肝右后叶直径约10cm包虫囊肿,2个月前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行肝右后叶包虫囊肿切除术,术中抽出囊液5ml,并向囊内注入甲醛液约30ml,10min后切开囊壁,清除囊内组织,发现有一直径约0.5cm的胆管与囊腔相通,囊腔壁钙化,质硬,给予大网膜填塞固定,囊腔内放置引流管一根。
- 陆卫军张柏和罗祥基谭蔚锋杨田
-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甲醛液囊腔毁损灌洗囊内注入
- 80例成人肝移植的供肝动脉变异、损伤与植入前重建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供肝肝动脉变异、取修肝损伤与植入前重建的相互关系,对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单个医疗组完成的80例成人肝移植资料。植入前供肝动脉重建方法:整形获得变异或受损动脉的根部袖片或斜面端口,与合适部位吻合成具有共同主干的动脉树,尽可能单次吻合。3mm以下吻合口采用8/0prolene线间断缝合,3mm及以上吻合口采用7/0prolene线四点连续锁边缝合。术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MRI动脉造影监测动脉血流情况,随访6~34个月。结果供肝动脉变异发生率25.0%(20/80),变异肝左动脉6.25%,变异肝右动脉12.50%,二者并存3.75%,变异肝总动脉2.50%。全组取修肝动脉损伤发生率7.5%(6/80),变异组与无变异组损伤发生率(25.0%vs1.7%)有统计学差异(P<0.01)。损伤部位以变异肝右动脉损伤最为常见,占42.9%(3/7),占变异组损伤部位的50.0%。损伤时间在取肝、修肝期各占一半(3/6),变异组损伤的60.0%(3/5)发生在修肝期,无变异组未发生修肝损伤。取肝期动脉损伤率,在变异组与无变异组间(10.0%vs1.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组植入前动脉重建率13.8%(11/80),变异组为55.0%(11/20),76.9%的变异肝右动脉接受了植入前重建,均来自肠系膜上动脉。无变异组未行重建。动脉重建组中,63.6%(7/11)的变异/损伤动脉与脾动脉吻合。随访期内,全组无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发生率3.8%(3/80)。变异组与非变异组肝动脉狭窄发生率(5.0%vs3.3%)比较,植入前重建组与非重建组(9.1%vs2.9%)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25%,吻合口出血发生率1.25%,均在无变异组。结论肝右动脉变异是供肝动脉变异的最常见类型,常需要植入前整形重建。供肝动脉变异增加取肝、修肝过程的动脉损伤发生率,本组变异肝右动脉损伤最常见。供肝动脉变异、合适的植入前重建并不增加移植�
- 易滨姜小清张柏和罗祥基钱波谭蔚锋于勇
-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修复外科手术
- 肝脏单独与肝肾整块快速获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目前器官移植尸体供体来源仍占相当的比例,多器官来源于同一供体的需求增多,快速整块获取的技术发展迅速。比较肝脏单独与肝肾整块快速获取的技术特点与脏器损伤情况的差异。方法:①回顾分析2004-03/2006-07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单个手术组获取并应用于移植的74例供肝资料。②使用快速肝脏获取方法,不进行热解剖,开腹先进行腹主动脉联合门静脉原位冷灌注。肝脏单独切取方法:肾静脉上缘离断腔静脉,胰颈下方离断肠系膜上血管;腹主动脉前解剖法剥离肠系膜上动脉至根部,与肾动脉之间离断腹主动脉,游离胰腺体尾、腹主动脉后方,取下肝脏。肝肾整块获取方法:肝周韧带游离后,游离结肠、输尿管、肾及脾脏,离断肠系膜上血管,横断腹主动脉、腔静脉,游离血管、肝胰脾肾后方,整块切取肝肾。离体腹主动脉后解剖法显露分离肝肾动脉,离断下腔静脉,完全分离肝肾。③记录两种方法的肝脏热缺血、肝脏获取、冷缺血时间,统计肝肾主要部位的获取损伤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完成肝脏单独获取28例,肝肾整块获取46例,两组中分别有1例同时获取心脏。未发生因器官获取原因导致的器官损失,获取肝脏全部用于移植,无原发性器官无功能发生,无肝动脉血栓形成。②单独获取患者肝脏获取时间短于肝肾整块获取患者(P<0.01)。③肝肾整块获取患者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Carrel袖片损伤率低于肝脏单独获取患者(P<0.05)。结论:快速肝脏单独和快速肝肾整块获取方法的主要技术差别在于分离肝肾血管的先后顺序及解剖显露肝肾动脉的方法;快速肝脏单独获取在手术耗时上少于快速肝肾整块获取,但更容易出现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Carrel袖片的损伤。
- 易滨姜小清张柏和罗祥基钱波谭蔚锋于勇吴孟超
- 关键词:肝移植肝切除术器官移植技术
- 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患者肝脏衰竭的预见性护理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并发肝脏衰竭简称(肝衰)的影响因素及预见性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112例患者均行肝叶切除+胆管癌栓取除术。其中99例肝细胞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未发生肝衰,从中随机抽取37例设为非肝衰组;13例肝细胞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发生肝衰死亡的患者设为肝衰组。对目前国内所公认的不利因素及主要引起肝衰死亡的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对年龄、癌灶大小、肝切除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肝门阻断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3,7d的总胆红素、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肝衰组与肝衰组术前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凝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肝衰组与肝衰组术后1,3,7d总胆红素、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凝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的总胆红素、前白蛋白变化趋势是术后发生肝衰死亡的预测指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 张蜀豫马兴涛谭蔚锋
- 关键词:肝癌伴胆管癌栓肝脏衰竭预见性护理
- 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 2003年
- 谭蔚锋唐昊邢新郭恩覃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整形美容外科理化性质生物学适应证
- 穿刺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引流装置,用于将患者体内的液体引流至体外的引流瓶中,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引流管,用于导出液体;引流器,具有主体和负压产生组件,主体具有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的进口、与该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负压接口以...
- 范明明谭蔚锋崔龙久冉荣征丛壮志李想刘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