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室
  • 2篇动脉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斑点追踪技术
  • 2篇TEI指数
  • 1篇动脉内
  • 1篇多普勒
  • 1篇心病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室功能
  • 1篇心衰
  • 1篇心衰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功能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学法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机构

  • 8篇石河子大学医...
  • 3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石河子市人民...

作者

  • 8篇闫晓君
  • 5篇芦桂林
  • 4篇黄磊
  • 4篇董珊珊
  • 2篇宋娟
  • 1篇梁彦平
  • 1篇刘奎灿
  • 1篇王成伟
  • 1篇张迎
  • 1篇张彩云
  • 1篇陈少泽
  • 1篇乔飞
  • 1篇田凤
  • 1篇白雪
  • 1篇秦文娟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3D-STI对冠心病患者PCI术治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术前、术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对30例接受左前降支PCl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5天,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患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供血的7个心肌节段(即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及心尖帽)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面积应变,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PCI术后3~5天5/7节段纵向应变(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3/7节段面积应变(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3/7节段圆周应变(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及2/7节段径向应变(前间隔基底段、前壁中间段)较术前相应心肌节段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个月左前降支供血各心肌节段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应变较术前、术后3~5天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I能够早期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PCI治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善,为临床早期评价PCI疗效及后续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白雪黄磊董珊珊闫晓君芦桂林
关键词:冠心病斑点追踪技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与Tei指数联合评价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及扭转运动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及Tei指数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检测慢性心衰患者心肌运动力学特征及左心室功能提供可靠的指标。方法选取慢性心衰患者79例(心功能Ⅱ级32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21例),健康对照者28名。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左心室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并计算慢性心衰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短轴切面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Tei指数,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性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Tei指数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0.33±0.19、0.37±0.18、0.46±0.31、0.49±0.3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1,P〈0.01),且Tei指数随心功能降低,逐渐增大。(2)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12.89±2.65)、(12.29±1.94)、(12.38±2.13)、(8.46±2.90)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P〈0.01),心功能Ⅳ级组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43、5.71、4.17,P均〈0.05)。(3)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Ⅱ-Ⅳ级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1、9.47、7.41、10.27、9.42、11.34,P均〈0.01)。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327、0.277、0.266、0.321、0.306、0.325,P均〈0.01),且前壁相关性最好。(4)4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7、3.49、3.46、3.50、3.48、2.81,P均〈0.01)。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362、-0.278、-0.251、-0.279、-0.290、-0.288
闫晓君董珊珊陈少泽黄磊刘奎灿芦桂林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颈动脉彩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1.25%、33.75%,均高于对照组18.33%、8.33%(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对脑卒中的防治具有价值。
董珊珊芦桂林黄磊张彩云闫晓君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彩超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双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模式下测量的心肌作功指数评价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左、右心室功能,进一步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及其相关参数评价SHPT患者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150例为病例组,依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为A亚组、B亚组、C亚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LVIDs、LVIDd、RVIDs、RVIDd和LV/RVEF,并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心室和右心室Tei指数。结果:A亚组左心室Tei指数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亚组LVIDs、LVIDd、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较对照组增高,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亚组LVEF、RVEF、LVIDs、LVIDd、RVIDs、RVIDd、左/右心室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ei指数与LVEF、RVEF呈负相关(r=-0.634、-0.596,P<0.01),与LVIDs、LVIDd、RVIDs、RVIDd呈正相关(r=0.655、0.683、0.591、0.616,P<0.01)。结论: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相比,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整体心室功能。
张梦思闫晓君芦桂林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TEI指数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血清脑钠肽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效能被引量:29
2020年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VC-RVI)、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效能。方法根据容量负荷试验结果将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R组[心输出量增加量(△CO)≥15%]和NR(△CO<15%)组。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的下腔静脉直径的最大值(Dmax)和最小值(Dmin),计算IVC-RVI,采用化学发光法测BNP。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VC-RVI和血清BNP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容量负荷试验前,R组的IVC-RVI大于NR组(P<0.05),两组血清BNP水平比较,P>0.05;试验后,与NR组比较,R组△BNP、Dmax、Dmin低,IVC-RVI高(P均<0.05)。IVC-RVI、△BNP与△CO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1、0.362)。IVC-RVI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ROC下面积(AUC)为0.965,最佳预测值42.85%、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8.9%,△BNP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58、最佳预测值-120.45 pg/mL、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81.5%,联合IVC-RVI和△BNP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968、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2.6%。结论IVC-RVI可以作为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指标。BNP的基线值不能作为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指标,但是BNP的动态变化值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有帮助。两者联合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与单独使用IVC-RVI相比无优越性。
李尧炜李晓峰梁彦平佘亮闫晓君管恋
关键词:脑钠肽脓毒症休克容量反应性
CBL、PBL及多模式影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21年
随着影像医学的逐渐成熟,多模式影像应用于临床,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模式,多种影像模式融合为临床提供了更充分的信息。CBL、PBL教学方法已在临床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增强住培医师对知识吸收及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加强临床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好地达到促进学生有效、高质量学习的目的。以多模式影像技术为平台,将CBL、PBL教学模式运用于医学影像学住培医师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实践型人才,推动影像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值得在临床带教中推广。
乔飞闫晓君宋娟王成伟
关键词:CBL教学法PBL教学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学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06至2018-06确诊DILI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特征、病史、用药史、临床分型、肝功能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1.11,年龄39~62岁居多,占74.12%;临床表现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最为多见,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上腹不适、全身皮肤黄染和瘙痒等。DILI患者中,联合用药(三种以上)占比最高,主要为抗生素类药、非甾体抗炎药、中药、抗病毒药。临床分型多为肝细胞型(65.66%),胆汁淤积型(25.25%),混合型较少(9.09%);影像学检查显示DILI类型以弥漫性肝损伤、局灶性肝损伤为主,分别占56.57%、41.41%,多灶性肝损伤仅占2.02%;CT显示主要为多发小片状低密度病灶、肝实质密度降低、多灶性低密度斑片影。结论DILI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特点无特异性,多种药物可引起DILI,故临床应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用药安全性。DILI临床分型多为肝细胞损伤型,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对DILI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宋娟闫晓君张迎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影像学特征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脏功能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心脏功能,并探讨其右心室应变与睡眠呼吸暂停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OSAS的患者60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每组各20例,另选20例健康人为阴性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及3D-STI测量各组的右室功能指标,并比较各组间参数的差异性。结果:OSAS患者的整体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其数值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S组与轻、中度OSAS组相比较,GLS、GCS、GRS、右心室Tei指数、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PSE)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OSAS患者的GLS明显低于轻度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应变各参数能够敏感反映OSAS患者右心功能的改变,为临床早期进行干预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依据。
周广琴黄磊董珊珊秦文娟闫晓君田凤芦桂林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