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永 作品数:32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顺铂通过调控P53及P21表达水平影响HepG2细胞衰老及周期阻滞(英文)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化疗药物能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衰老从而发挥治疗效果。顺铂作为最常用的化疗药物能否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加速性衰老目前尚不清楚。方法使用MTT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不同剂量顺铂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及衰老情况;RT-PCR检测TP53、P21及P19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顺铂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出现不可逆的生长停滞及细胞周期阻滞。2.0μg/ml顺铂作用于HepG2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在顺铂诱导衰老过程中,P19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在诱导48 h后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P53和P21表达水平则持续升高。结论本研究提示顺铂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出现衰老样表型,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其抗肝癌机制提供了基础。 曲凯 林婷 魏吉超 孟凡迪 王志鑫 黄子超 万永 宋思冬 刘司南 常虎林 董亚峰 刘昌关键词:顺铂 细胞衰老 P53 P21 ALPPS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治疗肝泡型包虫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LPPS的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例1男,47岁;例2女,24岁,均诊断为"肝包虫病"。例1患者第一阶段结扎门静脉右支,离断肝左内叶与左外叶间肝实质;第二阶段行肝右三叶切除术。例2患者第一阶段行右半肝切除,离断肝左内叶和左外叶间肝实质;第二阶段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例1患者第一阶段手术时间540 min,出血量2 000 ml,术中输注RBC 8 U,血浆800 ml;第二阶段手术时间660 min,出血量4 500 ml,输注RBC 32 U,血浆2 000 ml。第一阶段术后恢复顺利,第二阶段术后出现胆漏,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恢复。例2患者第一阶段手术时间405 min,出血量2 000 ml,术中输注RBC 10 U,血浆2 000 ml;第二阶段手术时间190 min,出血量1 000 ml,输注RBC 4 U,血浆800 ml。术后恢复顺利。2例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生存状况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及包虫复发。结论 ALPPS为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复杂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选择。 王瑞涛 刘昌 张晓刚 万永 曲凯 顾静娴 郝万静关键词:肝切除术 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老年腹部术后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治疗对老年腹部术后病人全身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共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外科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85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胃空肠吻合术25例,胃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根治术6例,其他手术7例。通过Excel自带程序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5例。研究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启动个性化肠内生态免疫营养治疗,对照组传统常规肠内营养处理。两组均查术前、术后3、7、14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肌酐、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比例),观察术后通气时间、白蛋白使用量、住院时间、药占比。分析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上述指标差异及治疗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7.5%),对照组14例(3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8,P=0.007),logistic多因素相关分析提示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治疗呈负相关(OR=0.212,95%CI:0.055~0.809,P=0.023)。术后3 d研究组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6);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 d、7 d、14 d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23,0.019,<0.001);术后3 d、14 d研究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26,P<0.001),且14 d研究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3 d、14 d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6;P<0.001);研究组病人术后通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白蛋白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3),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27);药占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结论给予老年腹部术后病人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可显著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张剑琴 杨刚华 孟凡迪 万永 盛斌武关键词:肠道营养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前白蛋白 淋巴细胞计数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诊断与治疗(26例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方案。方法:总结2006年1月-201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6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26例均行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是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雷霆 万永 胡良硕 刘学民 王博 吕毅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副神经节瘤 肝包虫囊肿破裂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裂的相关因素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8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Pub Med、ISI Web of Knowledge、CNKI、Google Scholar、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公开发表的关于肝包虫囊肿破裂文献50篇。中英文检索词:肝包虫囊肿、破裂、hydatid cyst echinococcosis、rupture。纳入27篇文献分析,包括国外9篇,国内18篇,共2 511例,其中发生肝包虫囊肿破裂731例。分析囊肿破裂的相关因素、诊治措施及疗效。结果 731例肝包虫囊肿破裂患者中,男467例,女264例;年龄11~69岁,中位年龄32岁。中国690例,土耳其25例,印度15例,非洲1例。囊肿位于肝右叶者200例,肝左叶36例,未提供者495例。发生破裂的囊肿直径>10 cm者103例,5~10 cm者8例,未提供者620例。外伤性破裂93例,自发性破裂42例,医源性破裂4例,腹内压增高2例,未提供者590例。处理以急诊手术为主,破入胆道者以胆道清洗+T管引流为主;破入腹腔者以内囊摘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腹腔灌洗为主。术后多使用阿苯达唑1.5~12.0个月。术后随访时间0.5~4.0年。随访期间复发28例,未复发404例,未提供者299例。存活447例,误诊、死亡22例,未提供者262例。结论肝包虫囊肿破裂多见于流行地区中青年男性,位于肝右叶、囊肿直径>10 cm、外伤为破裂的主要相关因素;紧急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及囊液是治疗关键,术后应用阿苯达唑可有效预防肝包虫囊肿复发。 王瑞涛 李庆 梁欢 万永 董顺斌 曲凯 刘昌一种基于机械臂的手术自动缝合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臂的手术自动缝合器,包括机械臂,还包括固定座、A电动推杆、调节座、A步进电机、主动齿轮、齿条板、定位块、舵机、B电动推杆、穿刺推杆、B步进电机、转轴、旋转架、弹性夹持罩,首先通过步进电机能够对手术... 万永 齐赟 曲凯 刘昌文献传递 年龄因素对肝癌肝切除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年龄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低龄组(≤53岁)的肝脏储备情况较高龄组患者(>53岁)好,但是低龄组也存在更多的肿瘤侵袭因素。在经过117个月追踪随访之后,87人确认死亡。低龄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5.43%,而高龄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48.31%(P=0.0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此外,172例随访病人中有76例在术后出现了肿瘤复发。多因素分析发现对于低龄组患者和高龄组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的复发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但是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未见明显关系。 苗润晨 许鑫森 陈伟 周延岩 万永 吕毅 刘昌关键词:年龄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预后因素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智能化云生命体征监测内衣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智能化云生命体征监测内衣,首先通过组合结构,不仅能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相应检测,此外也方便拆卸,可适用洗衣机清洗,其次第一检测孔、第二检测孔、第三检测孔以及第四检测孔能分别对反射式血氧饱度监测... 万永 曲凯 刘昌 张靖垚一种持续动态血糖监测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续动态血糖监测仪,首先借助血液对降解塞体的酸碱反应降解作用,利于降解塞体在对应的时间后分解,当两侧检测电极片之间存在血液时,根据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可实现相应的电阻产生,其次通过电信号放大器接触检测电极片... 万永 张靖垚 刘昌 曲凯远端缺血后处理对对乙酰氨基酚源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肢体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源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肝损伤组、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假手术组小鼠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5 min后实施远端缺血后处理;肝损伤组腹腔注射1 ml APAP溶液;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1 ml APAP溶液,5 min后实施远端缺血后处理。采用腹腔注射APAP溶液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酶(GSH)活性;检测核因子-κB(NF-κB)、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肝损伤组病理学显示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血清ALT、AST和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明显升高(P<0.05),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增多(P<0.05),GSH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显示肝小叶结构破坏减少,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降低;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匀浆GSH活性显著增强(P<0.05);肝组织内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远端缺血后处理具有对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NF-κB、HO-1的表达水平有关。 常虎林 党珊 张智勇 万永 刘司南 郑伟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 核因子-ΚB 血红素加氧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