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泉
- 作品数:28 被引量:226H指数: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利益平衡与逻辑平衡——劳动关系平衡理论探讨及其启示被引量:4
- 2013年
- 美国劳动关系平衡理论不仅继承了美国多元主义理论的传统,又提出了依靠"权利平衡"实现"利益平衡"的理论逻辑。然而,大量劳动关系的实践证明,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与不同主体所持参考系(frameofreference)的不同对该理论解释力提出了理论挑战。基于对该理论贡献及缺陷的分析,本文以中国劳资冲突为例,认为需要融合"主体逻辑平衡"概念从而增强平衡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解释力。
- 孟泉
- 关键词:权利平衡权力参考系
- 寻找传统——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经典理论述评及启示被引量:2
- 2013年
- 面对中国劳动关系理论研究尚存不足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三大流派的经典理论,深入剖析其内涵,进而就其局限性以及对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的启示进行讨论。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大理论流派的贡献:政治经济理论提出了劳动关系注重行为分析的视角;调节理论揭示了规则与劳动关系模式存续及转变的关系;劳动过程理论从微观生产场域中发掘了劳资互动机制。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仍旧存在局限性,且在理论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由此,笔者在最后指出了该理论流派对于中国问题研究的启示,即建立行为机制与规则结构之间的联系,宏观逻辑与微观机制之间的联系以及意在探究本土化理论中需要建立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联系。
- 孟泉
- 工会何以复兴?——西方工会复兴研究的主要议题、学术争论及启示被引量:8
- 2019年
- 作为全球化以来西方工会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工会复兴"的争论就从未停歇。本文基于对经典英文文献的梳理,阐述了西方学界讨论工会复兴的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工会之"二重性"矛盾,工会改革的实践机制与效果,以及工会改革的新模式和新策略。并反思了对西方学界对工会本质的重新认识。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多重性矛盾,要素导向分析视角与工会实践中目标与策略的差异性三方面分析了工会复兴研究对我国工会改革研究的理论启示。
- 孟泉曹学兵
- 关键词:工会改革
- 站在十字路口:政府劳动关系治理路径选择之争鸣被引量:2
- 2016年
- 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日趋多元、更加灵活,国内外劳动关系现状的变化对各国政府在劳动关系治理提出了挑战。国家对于制度供给、决策方向、治理路径的选择将何去何从,直接影响劳动关系是否能够向劳资合作、利益协调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六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与研究,试图对政府治理路径选择问题做出一些启示性的解读。
- 柴静孟泉
- 关键词:劳动关系争鸣
- “变脸脸”治理与劳工团结——深圳哥士比鞋厂劳资冲突事件分析
- 2015年
- 抛弃、抗争与嬗变:哥士比鞋厂集体争议始末 2014年5月26日,深圳龙岗快浩(哥士比)鞋厂爆发了几乎全厂工人参与的罢工行动,工人们先后到地方劳动站、镇政府投诉,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复,并受到了警力的驱赶。工人在地方劳工律所的帮助下,向资方提出了集体谈判邀约。谈判主要内容包括:新公司需要承诺,员工的工作岗位不得变换,福利待遇不得降低,不得裁员(包括变相裁员);保障老员工的工龄与相关待遇,按时发放工资,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等。
- 孟泉
- 关键词:劳资冲突鞋厂劳工
- 多样选择与灵活的两面性:零工经济研究中的争论与悖论被引量:68
- 2020年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零工经济的兴起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线上工作岗位。其中,通过算法匹配与管理,在线劳动力平台得以更加高效地匹配供需双方。工作者能够自由进出在线劳动力市场,并不再受固定工作时间与地点的约束。但是,这一新型用工形式的巨大灵活性却以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为代价,企业的商业风险被转移到零工者身上,同时,原有组织管理科学不再适用于这类劳动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梳理零工经济研究中的相关文献,阐述由零工经济灵活的两面性而引发的一系列争论,解析其内容及成因,并探索本土化研究的未来方向。
- 杨滨伊孟泉
- 关键词:灵活性
- 从觉醒到行动——新生代工人自发工业行动的行为要素被引量:3
- 2016年
- 工业行动(industrial action)是新生代工人自发抗争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在工人的抗争过程中到底哪些因素促成了其行动的发生与延续。本文作者基于对过往案例的考察,从行动的前提、团结的基础与行动策略三个方面梳理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自发工业行动的诸多要素,并讨论了这些要素之间复杂而冲突的关系。
- 孟泉
- 关键词:不可控性工会组织劳资冲突城市文化劳动力市场
- 塑造基于“平衡逻辑”的“缓冲地带”——沿海地区地方政府治理劳资冲突模式分析被引量:23
- 2014年
- 国家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劳工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对2010年夏季沿海四个地区连锁罢工事件中政府行为的观察与田野研究,探讨了地方政府治理罢工的模式及背后的原因,重新审视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介入行为对工人自发团结力量的影响机制。不同地方政府的介入方式基本可以从政治资源与治理策略两个维度划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形成的背后又暗示出了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政府合法性之间的平衡原则。因此,基于这样的原则,地方政府在介入罢工的过程中,塑造出劳资冲突的"缓冲地带"来暂时平息罢工,缓解劳资矛盾。并且,在"缓冲地带"的塑造过程中,政府也进一步将工人在罢工中形成的自发集体力量限制在了可控范围内。然而,随着工人对于这一缓冲地带不同程度地"认知解放",地方政府的平衡逻辑必然会在"缓冲地带"中被重塑。
- 孟泉
- 关键词:政治资源
- 什么是社会劳动关系?——概念辨析、调整对象与分析框架被引量:4
- 2017年
- 本文从层级性、制度性和社会性三个视角对社会劳动关系这个概念进行了解析,并结合我国情境对社会劳动关系进行定义。并且,本文进一步基于新多元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劳动关系的调整对象与目标。最后,本文从政府治理的视角,提出了分析我国社会劳动关系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当下对社会劳动关系的研究不能仅讨论三方机制的问题。
- 孟泉刘明月
- 关键词:社会劳动关系层级性社会性
- 延续包容型分析框架的传统——劳动关系多元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局限被引量:6
- 2017年
- 二十一世纪以来,劳动关系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向,即一系列新的理论都呈现出包容性的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改良型、重构型和整合型三类新理论,对包容式的理论构建方法与劳动关系理论缺乏解释性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本文认为,包容式的分析框架虽然能够融合更多的理论,打破传统的以意识形态作为分野的理论排斥性,但仍旧没有摆脱多元主义理论的影响。重描述、轻解释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 白海琦孟泉
- 关键词:多元主义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