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月红
- 作品数:29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亲缘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12例
- <正>目的:评价亲缘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探索亲缘不全相合供者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源的可行性。方法: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对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了亲缘不全相合...
- 何徐彭徐开林李振宇黄一虹孙海英李德鹏鹿群先嵇月红曾令宇潘秀英
- 文献传递
- 艾滋病三例
- 2003年
- 主鸿鹄徐开林潘秀英何徐彭嵇月红黄一虹
- 关键词:艾滋病体征临床症状口腔霉菌感染机会性感染输血传播疾病
- Dot-IGSS法检测SLE患者血清中抗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抗体的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方法:本实验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对50例SLE患者血清中的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Ab)及肾小管抗体(Tub-Ab)进行检测。结果:GBM-Ab阳性率达62%,Tub-Ab阳性率达76%。与患者尿蛋白检查(阳性率为48%)比较,上述自身抗体检出率较高。此外,GBM-Ab或Tub-Ab检测阳性患者与肾活检诊为狼疮性肾炎(LN)相符率达100%。
- 王迎伟杜文平嵇月红嵇月红
- 关键词:抗体狼疮性肾炎
- 烷化剂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近期和远期毒性(英文)被引量:3
- 2007年
-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是移植后的各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与预处理有关。找出合理的剂量和新的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目的:了解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作预处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毒性和移植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地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1997-07/2006-0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31岁。移植时病程5~17个月,平均8个月。方法:对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缓解期患者进行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髓外毒性分级采用Bearman等制订的标准,预处理相关毒性分5个级别,即由无毒性(0级)至致死性毒性(Ⅳ级)。统计分析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时间、复发率和无病生存期。主要观察指标: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发生情况。结果:①5例无任何毒性发生,最大毒性为Ⅲ级者占13%(6/45)。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大多数为Ⅰ~Ⅱ级,严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Ⅲ级不多见。在Ⅰ~Ⅱ级预处理相关毒性中口腔黏膜溃疡和胃肠道毒性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3%(33/45)和51%(23/45),经治疗后短期内恢复;心脏毒性发生率低,均为Ⅰ级,多为心动过速和ST-T改变;肝脏预处理相关毒性,除2例肝静脉闭塞病外,多表现为转氨酶增高,4例出血性膀胱炎,其中1例为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肾、肺和中枢神经系统预处理相关毒性少见。②移植后43例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植入失败死亡2例(4%)。中位随访时间37(8~102)个月,复发10例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5例,28例仍长期无病生存(62.2%)。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侵袭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早期复发。结论:烷化剂�
- 黄一虹何徐彭徐开林李德鹏李宝林嵇月红孙海英潘秀英
- 关键词:无病生存
- 斑点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中抗肾抗体及其意义被引量:3
- 1999年
- 本实验采用斑点ELISA法对50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液中的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及肾小管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GBM-Ab检出阳性率达68%Tub-Ab阳性率达率78%。
- 王迎伟嵇月红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狼疮性肾炎
- 急性白血病CD_(34)、P-170表达的临床意义
- 2000年
- 孙海英嵇月红徐开林潘秀英黄健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CD34P-170基因表达
- 冰冻血小板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04年
-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159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7例患者给予冰冻血小板输注,102例患者给予新鲜血小板输注,输注前及输注后18-24 h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比较血小板回收率及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冰冻血小板止血有效率达89%,与新鲜血小板相近,但输注后24 h血小板的回收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有差异。结论 冰冻血小板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可用于急诊血小板输注,但不宜作常规使用。
- 嵇月红张电安
- 关键词:冰冻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新鲜血小板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临床出血有效性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误诊1例分析
- 1999年
- 方肋嵇月红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粒细胞性误诊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我院1997年-2005年5月的51例急慢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乳腺癌患者中, 男性39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32(6-52)岁...
- 孙海英李振宇徐开林潘秀英何徐彭赵玉凤鹿群先黄一虹嵇月红李德鹏
- 文献传递
- 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动员方案及大容量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英文)
- 2007年
- 背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干细胞的有效动员和采集,选择高效低毒的动员方案,掌握动员和采集时机与动员效果密切相关。目的:探讨米托蒽醌-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化疗后,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用对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1998-09/2006-1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2例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患者,诊断符合国际白血病分型及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标准。男25例,女17例,年龄7~54岁,平均29岁,体质量(52±18)kg。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霍奇金淋巴瘤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晚期乳癌2例。患者均经常规化疗达到或接近完全缓解,骨髓细胞学检查无肿瘤细胞浸润。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正常。动员前化疗疗程平均8次,所有患者均对治疗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患者均采用米托蒽醌10mg/(m2·d)静脉滴注第2~3d后,阿糖胞苷2g/m2静脉滴注第1~2d,1次/12h。当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点开始回升时,20例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7.5μg/(kg·d),连用3~5d,22例患者早6:00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7.5μg/(kg·d),晚6:00给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7μg/(kg·d)。白细胞计数>2.5×109 L-1,CD34+细胞≥1%时,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连续2d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检测CD34+细胞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①单个核细胞与FITC标记的CD34+、CD3和CD8单抗及与CD4PE标记的CD4单抗4℃混合30min,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和T细胞亚群,分析5×105个细胞,得出CD3、CD34+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用甲基纤维素法测定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②观察术后相关不�
- 黄一虹徐开林何徐彭李德鹏鹿群先李宝林嵇月红孙海英潘秀英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米托蒽醌阿糖胞苷造血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