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4篇心肌
  • 4篇介入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术后
  • 3篇梗死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造影
  • 2篇预后
  • 2篇造影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介入术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夹层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3篇张彬
  • 11篇姜先雁
  • 10篇崔美平
  • 10篇蒋文彬
  • 9篇王松涛
  • 8篇常瑜
  • 6篇路长鸿
  • 5篇梁磊
  • 5篇张慧
  • 4篇窦克非
  • 3篇李献良
  • 3篇朱明真
  • 2篇曲凤霞
  • 1篇张涛
  • 1篇葛毅萍
  • 1篇朱凌华
  • 1篇张奎俊
  • 1篇彭国辉
  • 1篇王海平
  • 1篇郭宏伟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实验室检查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常规实验室检查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治的由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02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组(急性主动脉夹层)及B组(慢性主动脉夹层),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半小时内抽取肘静脉血,测量C反应蛋白(CRP)、载脂蛋白A(U)A—O)、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总数(N)、淋巴细胞总数(L)、D-二聚体(D—dime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肌酐(Cr)等,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几)。观察住院期间各项并发症,主要终点事件为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夹层复发或进展、心肌梗死及心包积液、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截瘫。根据主要终点事件分为死亡组及未死亡组,分析与死亡相关的实验室结果。结果常规实验室检查中,A组CRP,LPA—O,WBC,N,N/L,D-二聚体,CK及CK—MB均显著高于B组;A组住院期间死亡率38.89%,显著高于B组2.08%(P(0.05);其余并发症,如夹层复发或进展、肾功能不全、截瘫,A组高于B组,但二者问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夹层死亡有关的实验室结果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及N/L比值与患者是否发生死亡更加相关。结论敏感性、特异性高的实验室检查在AAD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中意义重大。
朱明真张彬许桂祥郑程彭国辉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C反应蛋白D二聚体载脂蛋白A白细胞总数
右位心、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患者男性,21岁,阵发性心悸6年,突发突止,发作时胸闷、心悸、出冷汗伴黑噱。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双肺(-)。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心率70次/min,心律齐,胸骨右缘第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
常瑜任晓庆张彬张奎俊
关键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射频消融右位心阵发性心悸锁骨中线心尖搏动
陈氏分型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例
2014年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陈氏分型自提出以来已经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依据陈氏分型对1例左主干远端三分叉病例进行分类,该病例属于分型中的Ⅱd类,根据陈氏分型对此类病变处理的指导原则,选择单支架Crossover为其成功实施了手术,提示陈氏分型不仅便于记忆,同时对分叉病变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因此,科学地制订策略不仅能提高分叉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和增强术者的信心,而且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带给患者最大的获益。
王松涛窦克非张彬常瑜李献良梁磊姜先雁崔美平蒋文彬张慧路长鸿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肱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拔除鞘管时间与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经肱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的拔管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于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经肱动脉入径行PCI的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鞘管的拔除时间分为三组:即刻拔除鞘管组(A组)53例,术后2 h拔除鞘管组(B组)52例,术后4 h拔除鞘管组(C组)55例。观察三组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后患者不适感、局部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正中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深静脉血栓、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APTT值显著小于A组和B组,且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35±5.17)s比(118.46±3.89)s比(77.58±11.23)s,P<0.001];C组不舒适感最低,与A组或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6.36%比86.79%,P<0.01;56.36%比76.92%,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最低,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比15.09%,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筋膜室综合征、正中神经损伤、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C组均小于其他两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肱动脉入径行PCI后4 h左右拔除鞘管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张彬梁磊崔美平蒋文彬曲凤霞姜先雁王松涛朱明真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拔管时间并发症
药物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及分析
2013年
针对2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特点,分析冠状动脉腔内药物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患者高龄、冠脉病变程度及长短、术后低射血分数以及PCI术中支架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等因素均与支架内血栓事件有关。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术中合理决策,术后规范用药及随访可以减少或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张慧张涛张彬姜先雁窦克非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药物支架血栓形成
性别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性别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龄ACS患者619例,其中男346例,女273例。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ACS诊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危险因素方面,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的体质指数、脑卒中病史、吸烟史、血清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水平均低于男性患者组(P〈0.05)。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7.8%比18.5%,P〈0.05)。男性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明显大于女性(48.0%比39.9%,P〈0.05;30.6%比22.3%,P〈0.05;19.9%比10.3%,P〈0.01)。女性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个)者百分比明显增高(41.8%比29.8%,P〈0.05)。ACS的诊断方面,女性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比率大于男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组3支病变及钙化病变多于男性(36.3%比28.6%,P〈0.05)。选择治疗策略方面,保守治疗的女性多于男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的女性多于男性(26.0%比14.2%,P〈0.01)。急诊PCI及择期CABG的男性比率多于女性(14.7%比6.6%,P〈0.01;19.1%比7.7%,P〈0.叭)。两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女性ACS的治疗策略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改善预后。
崔美平张彬蒋文彬朱明真姜先雁朱凌华常瑜郭晓王松涛路长鸿葛毅萍曲风霞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性别高龄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9
2015年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合并心力衰竭(H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AMI合并急性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先给予1.5μg/kg的负荷量,继之以0.01μg/(kg·min)静脉泵入24~48 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及硝普钠。2组均治疗3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0%(P〈0.05)。2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氨基前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发生2例(5.40%)、1例(2.5%)低血压。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合并HF患者,可有效改善心率、血压,降低NT-pro BNP及CRP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张彬曲凤霞崔美平姜先雁蒋文彬王松涛常瑜路长鸿
关键词:心力衰竭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心功能
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炎性标志物及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预测的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等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从而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对1 506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颈动脉彩超及血清hs-CRP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814例),单支病变组(341例),双支病变组(131例)和三支病变组(220例),检测IMT、hs-CRP及计算斑块指数。结果对照组IMT、斑块指数及hs-CRP与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IMT及斑块指数与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在冠心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和斑块指数及测定血清hs-CRP浓度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观察其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姜先雁张彬崔美平蒋文彬王松涛路长鸿常瑜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高敏C反应蛋白
急救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急救干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我院急诊120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患者58例为急救组,同期自行入院确诊ST段抬高型AMI患者74例为自救组。观察2组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发病-再灌注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的比例,住院期间血管再通率、治愈率、并发症、死亡及住院天数。随访观察1、3和6个月时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射血分数(EF)、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等。结果:急救组的FMC时间(19.54±8.66)min,发病-再灌注时间(113.27±10.16)min,均低于自救组[分别为(50.85±11.46)、(135.69±12.25)min,均P<0.05)];急诊PCI比例为29.3%,高于自救组的13.5%(P<0.05);急救组溶栓的比例(20.7%)与自救组(24.3%)无显著差异;急救组血管再通率及治愈率分别为77.6%和81.0%,均高于自救组60.8%和59.5%(均P<0.05);急救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平均住院日为(18±9)d,均低于自救组48.7%和(32±16)d(均P<0.05)。随访期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救干预能够降低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梁磊张彬李萍蒋文彬崔美平姜先雁常瑜王松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急救预后
冠脉介入术后脑出血三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一、病例资料病例1:男,75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年余,加重8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最高150/90 mm Hg,未服降压药物,血压维持于130~150/80~90 mm Hg,既往否认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
姜先雁张彬崔美平张慧蒋文彬王松涛
关键词:冠脉介入术后脑出血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发作性胸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