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
- 作品数:20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聚醚醚酮与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比较聚醚醚酮(PEEK)与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应用的修补材料分为PEEK组(17例)和钛网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经济学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效性(塑形满意度)和安全性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EEK组患者的年龄小于钛网组[(32.1±3.8)岁对比(40.7±2.2)岁,P=0.044]。PEEK组的总住院时间长于钛网组[(25.1±2.9)d对比(16.4±1.1)d,P=0.002]。PEEK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钛网组[(212085±19635)元对比(76514±5937)元,P=0.001]。PEEK组患者的塑形满意比例高于钛网组(16/17对比28/41,P=0.036)。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对比5/41,P=0.964)。两组间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骨修补术应用PEEK患者的经济学指标不及应用钛网的患者,而有效性好于后者,可作为颅骨修补术中选择的材料之一。
- 曾春金柯含李凯梁剑峰张俊牛文超牛文超徐珑徐珑
- 关键词:安全性聚醚醚酮钛网
- 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比较研究
- 目的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视神经管颅内开口的内下方,可向视神经管内生长,压迫视神经及视交叉可表现出典型的非对称性视力视野障碍。由于鞍结节脑膜毗邻重要的神经,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是解除肿瘤对视神经的压迫,保留
- 曾春林松
-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判定高级别胶质瘤侵袭范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索高级别胶质瘤的侵袭特点,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高级别胶质瘤的侵袭范围.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例额叶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及DTI检查,于MRI T1加权增强扫描图像上,分别在肿瘤强化实体、距离强化实体边缘1 cm和2 cm的部位各选取1个感兴趣区;之后应用DTI技术测定3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对3个感兴趣区的标本依次进行相关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细胞比例测定.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对3个感兴趣区的ADC、FA值与肿瘤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学相关结果显示,随着距离肿瘤实体边缘距离的增加,残余肿瘤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均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Ki-67的表达较肿瘤实体显著下降(均P<0.05).通过对3个感兴趣区的ADC、FA值与肿瘤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D=0.201ADC+1.094FA(其中D为肿瘤细胞的比例,为标准化的数值),该函数可通过DTI测定的ADC值和FA值预测肿瘤细胞的比例,准确率为66.7%.结论 随着距离高级别胶质瘤实体边缘距离的增加,肿瘤细胞的比例、侵袭性和增殖力均较肿瘤实体明显下降.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初步得出DTI参数与肿瘤细胞比例的量化关系,以期协助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 侯宗刚蔡旭谢坚李欢曾春王江飞高之宪张明宇张柠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肿瘤侵润弥散张量成像
- 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附1090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分析
- 目的通过大宗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发病规律,提高术前诊断水平与手术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90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初步的统计学分析...
- 王贵怀杨俊徐宇伦袁葛张岩扑明学曾春邸飞韩波祝永杰李继业王炘王硕彬陈阳
- 文献传递
- 头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幕上肿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评价0.5%罗哌卡因在老年幕上脑肿瘤开颅术前实施头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幕上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头部神经阻滞组(B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各40例。B组清醒时使用0.5%的罗哌卡因阻滞患者双侧的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滑车上神经、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效果满意后实施全身麻醉。G组实施普通全身麻醉。纳入标准: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术后1 h内清醒并拔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能于术后各观察点与随访者配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不能理解或正确使用VAS疼痛评分表;既往有过开颅手术史;术后无法在手术室拔管者,不能与随访者配合进行VAS疼痛评分。不接受随访、不合作或正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各个时刻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G组中MAP、HR中T2~T8较T1显著升高(P<0.05);B组术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均显著小于G组(P<0.05);B组术后0.5 h、2.0 h、6.0 h VAS评分显著低于G组(P<0.05);B组C-反应蛋白(CRP)术后明显低于G组(P<0.05);B组无阿片类药物相关并发症,而G组当中3例患者出现阿片类药物相关并发症。结论使用0.5%罗哌卡因在老年幕上脑肿瘤开颅术前实施头部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更好的维持开颅手术各个时段的循环稳定,为术者提供稳定的手术环境,可降低开颅术后麻醉的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头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是神经外科老年幕上脑肿瘤开颅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选择。
- 王静陈宣伶秦学伟姚兰曾春
- 关键词:开颅罗哌卡因
- 老年脑膜瘤患者开颅手术并发症90例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了解老年脑膜瘤开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北京天坛医院1998至2007年共有320例老年(965岁)原发脑膜瘤患者接受开颅切除手术,90例(28.1%)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男33例,女57例,年龄65—82岁,对该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肿瘤直径平均5cm,平均手术时间4.8h。术后并发症包括新发神经功能功能障碍37例,术后昏迷1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4例,术后血肿10例,术后脑梗死7例,术后脑脊液漏12例,肺部感染18例,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15例,消化道出血3例,心肌梗死2例,死亡共12例。术后并发症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3.7d)。结论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原因与肿瘤体积大,手术难度大,以及患者术前合并症多有关。
- 曾春王硕赵元立张东王嵘赵继宗
- 关键词:老年患者脑膜瘤术后并发症
- 脊髓内黑色素性室管膜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脊髓内黑色素性室管膜瘤的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椎管内黑色素性室管膜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核磁MRI影像表现为T1高信号,T2低信号,增强稍见强化。对比放疗前后4个月的磁共振影像,该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内含黑色素颗粒,经氧化、脱色后行HE染色见不典型的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结构。肿瘤大部切除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加重。随访5个月,神经功能障碍渐恢复,复查MRI肿瘤无增大。结论黑色素性室管膜瘤因瘤内含有丰富的黑色素而在影像显示T1高信号,T2低信号。组织学检查结合肿瘤与室管膜的密切关系可确定诊断。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但切除程度应予个体化,不建议术前放疗。
- 王子德王军梅罗麟杨俊王贵怀王江飞张岩曾春徐宇伦
- 成人缺血型烟雾病联合手术后脑梗死的影像学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成人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联合手术术后脑梗死的影像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18岁及以上的成年烟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39例患者男120例,女119例,年龄为18~63(41.7±10.3)岁。共239例(290例次)患者采用直接与间接联合血管重建术(CR)。比较术后1周内发生脑梗死(48例次)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242例次)的性别、年龄、手术侧别、术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否有陈旧性梗死灶,以及影像学表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脑梗死的影像学危险因素。结果290例次CR组中,术后1周内48例次(16.5%)发生脑梗死。CR术后脑梗死组患者术前有TIA、陈旧性脑梗死、颈内动脉(ICA)狭窄、A1段狭窄、M1段狭窄、大脑后动脉(PCA)异常及不稳定代偿的占比高于无脑梗死组(均P<0.05)。术前TIA(OR=4.514,95%CI:1.920~10.611)、陈旧性脑梗死(OR=2.856,95%CI:1.176~6.936)、A1狭窄(OR=7.027,95%CI:1.877~26.308)、M1狭窄(OR=6.968,95%CI:2.162~22.459)、PCA异常(OR=4.114,95%CI:1.330~12.728)、不稳定代偿(OR=4.488,95%CI 1.194~16.865)是CR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影像学因素中TIA、陈旧性脑梗死、ICA狭窄、A1段狭窄、M1段狭窄、PCA异常及不稳定代偿是联合方式手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于腾飞叶迅曾春陈晓霖赵元立
- 关键词:烟雾病脑梗死
- 缺血型烟雾病术后脑梗死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脑梗死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行血运重建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18例(共行535例次手术,以下数据均按例次统计).其中261例(326例次)患者采用直接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术(CR组),157例(209例次)患者采用间接血运重建术(EDAS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周内发生脑梗死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侧别,以及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陈旧性脑梗死灶、颈内动脉(ICA)狭窄、大脑前动脉(ACA)A1段狭窄、大脑中动脉(MCA)M1段狭窄、大脑后动脉(PCA)病变、后循环代偿、不稳定代偿及颅外血管代偿占比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次CR组中,术后1周内49例次(15.0%)发生脑梗死;209例次EDAS组中,术后38例次(18.2%)发生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0~1.07)、术前有TIA(OR=4.26,95%CI:1.84~9.86)、陈旧性脑梗死(OR=2.97,95%CI:1.19~7.40)、ACA A1 段狭窄(OR=5.84,95%CI:1.73~19.73)、MCA M1 段狭窄(OR=6.21,95%CI:2.08~18.53)、PCA 异常(OR=4.37,95%CI:1.45~13.13)及不稳定代偿(OR=5.34,95%CI:1.43~19.95)是缺血型烟雾病患者 CR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OR=1.04,95%CI:1.01~1.06)、术前有陈旧性脑梗死(OR=2.89,95%CI:1.15~7.28)、ACA A1 段狭窄(OR=4.19,95%CI:1.59~11.07)及 PCA 异常(OR=2.78,95%CI:1.11~7.01)是缺血型烟雾病患者EDAS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术前血管构筑异常是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不同方式血运重建术后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 于腾飞叶迅曾春陈晓霖赵元立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血管重建术脑梗死
- 睡眠脑电成分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评估及预后预判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通过监测意识障碍(DOC)患者的脑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脑电背景活动及其特征性波形,比较不同意识水平以及不同预后患者在脑电成分上的差异,探寻DOC患者的脑电活动规律和睡眠期脑电活动的特征。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4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DOC患者,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评分,以及16 h以上的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DOC患者的脑电活动特征、睡眠脑电周期及成分。结果不同意识水平的患者均有可能出现枕区α节律,健侧为优势侧,睁眼时均未被抑制;但意识水平好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枕区α节律,预后较好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睡眠纺锤波。结论DOC患者是否出现枕区α节律以及是否出现特征性的睡眠脑电成分对意识水平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睡眠脑电活动的周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DOC患者的临床治疗节律调节及睡眠意识相关性理解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夏晴杨艺强峻曾春王勇夏小雨党圆圆路长宇李凯孔德生何江弘赵元立刘献增
- 关键词:睡眠植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