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珠
- 作品数:36 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TEN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TEN患者均伴有黏膜糜烂,皮损(表皮已剥脱或即将剥脱)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9.40±6.51)%;糖皮质激素用量(以泼尼松为标准量):(1.5~2.0)mg/(kg·d);IVIG用量:(0.2~0.4)g/(kg·d),连续用药(6.0±1.3)d。联合用药第(3.0±1.3)天开始起效,痊愈9例,共治疗(23.60±5.49)d;基本痊愈5例,共治疗(16.70±3.14)d;死亡1例。所有患者均可耐受IVIG治疗。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治疗TEN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减少死亡,减少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 朱晓浚刘次伟刘少珍林宝珠
- 关键词: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糖皮质激素
- 单相酶扩散法测定SLE患者血清DNA酶的浓度被引量:10
- 1999年
- 目的 建立 D Nase 检测的方法,并探讨血清 D Nase 浓度异常在 S L E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了63 例 S L E 患者。结果 S L E 患者血清中 D 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血清 D Nase 的浓度下降与 D N A 含量升高呈负相关。用于 D Nase 检测的琼脂板中最适 D N A 和 E B 浓度分别为30 % 和25 % ,该法检测 D Nase 的灵敏度可达2 μg/ L。结论 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血清 D Nase 浓度简便、灵敏、可靠,血清 D Nase 水平低下在 S L E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测定患者 D Nase 浓度在研究 S L E 复杂的免疫发病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
- 陈宜芳曾凡钦许德清李伯有林宝珠
- 关键词:红斑狼疮DNA酶
- 表皮肿瘤中COX-2与P53的检测
- 2006年
- 目的了解表皮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与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脂溢性角化病(SK)15例、Bowen’s病(BD)15例、基底细胞上皮瘤(BCE)20例、鳞癌(SCC)20例COX-2和P53的表达。结果所检测的各肿瘤组织标本均有COX-2的表达,分别为SCC95%,BD73.3%,SK46.6%,BCE68.0%,表达强度以SCC最为显著,周围正常组织未见表达。突变型P53在SCC(80.0%),BCE(75.0%),BD(33.3%)肿瘤组织的阳性率较高,而在SK(13.3%)中基本不表达。SCC和BCECOX-2表达阳性者其突变型P53表达的阳性率较COX-2表达阴性者高(P<0.05)。结论表皮肿瘤存在COX-2的过表达;P53的突变与COX-2的过表达有关,p53突变可能是通过上调COX-2水平发挥抗凋亡作用,从而促进SCC,BCE的形成和发展。
- 毛越苹段朝晖曾凡钦林宝珠
- 关键词:COX-2P53表皮肿瘤
- 女性SLE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
- 目的 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女性SLE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 146例女性SLE患者和85例女性非SLE对照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HOMA-IR反映基础胰岛素敏感性,Ma...
- 曾映娟程桦曾凡钦戴冽杨川林宝珠郑东辉刘次伟刘丹严励
- 中药消痤灵治疗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2
- 1995年
- 用中药制剂消痤灵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治疗痤疮163例,结果消痤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2%,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说明消痤灵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皮肤过敏和其他毒副反应,本研究显示消痤灵是用于治疗痤疮的安全有效的中药新制剂。
- 国维范瑞强尹玉贞池凤好黄咏菁陈达灿廖传德林宝珠
-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疗法消痤灵
- 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ydroavacciniforme-likecutaneousTcelllymphoma)是近年来才认识和报道的极罕见的儿童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疹极易与种痘样水疱病相混淆,确诊主要靠皮损活检和免疫组化。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 梅册芳林金标孙世明林宝珠
-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种痘样水疱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和系统性硬皮病伴发脂膜炎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皮肌炎 (DM)和系统性硬皮病 (PSS)伴发脂膜炎的临床、免疫、病理学特征、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对 19例SLE、6例DM和 1例PSS伴发脂膜炎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脂膜炎发生率为 2 .7% ,其中SLE2 .6% ,DM 5.3 % ,PSS1.1%。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痛性皮下结节、斑块和溃疡 ,多见于四肢(57.7% )。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脂肪小叶坏死、间质血管炎、栓塞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经皮质类固醇 +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可有明显改善。 3例分别死于败血症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 脂膜炎为SLE、DM和PSS少见的并发症 ;以发热、痛性皮下结节和溃疡为其特征 ;病理以脂肪小叶坏死为主 ,血管炎及栓塞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
- 朱晓浚林宝珠刘次伟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脂膜炎病理特征
-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一例被引量:2
- 2000年
- 鲁长明席丽艳林宝珠谢穗生
- 关键词: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 表现为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的一组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25
- 2008年
- 目的报道一组表现为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结果。方法系统地收集了自1998年5月至2007年9月来我科就诊的以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为表现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性别、年龄、职业、家族成员情况等。结果男14例,女2例;年龄9~54岁;病程2个月至8年,平均(2.0±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现棕褐或棕黑色斑,均呈对称性斑丘疹,表面粗糙,有少许脱屑,伴轻度瘙痒。皮损部位:16例(100%)患者在双手掌指背、手腕,2例(12.5%)双肘及双膝,3例(18.8%)双踝部。组织病理学表现: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家庭成员无类似病史。给予口服维A酸类、烟酰胺、维生素B6等,外用维A酸软膏、糖皮质激素类软膏等,疗效欠佳,或病情反复。结论这是一组主要以肢端出现对称性色素性角化斑或斑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
- 朱晓浚李希清杨容青席丽艳林宝珠鲁长明
- 关键词:角化病色素沉着异常
- 姊妹同患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误诊十年被引量:2
- 2003年
- 岑丽卿林宝珠刘次伟
- 关键词: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误诊慢性皮炎皮肌炎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