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诗雅

作品数:15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献血
  • 12篇无偿
  • 11篇无偿献血
  • 9篇献血者
  • 7篇血液
  • 7篇核酸
  • 6篇无偿献血者
  • 6篇核酸检测
  • 3篇血液安全
  • 3篇血液筛查
  • 3篇献血人群
  • 3篇病毒
  • 3篇窗口期
  • 2篇血液检测
  • 2篇阳性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隐匿性
  • 2篇输血

机构

  • 15篇广州血液中心

作者

  • 15篇林诗雅
  • 14篇梁浩坚
  • 11篇李仲平
  • 11篇郑优荣
  • 9篇王淏
  • 7篇黄志健
  • 7篇杜荣松
  • 7篇谢君谋
  • 4篇黄伯泉
  • 4篇蓝岚茵
  • 3篇刘旭映
  • 2篇田也
  • 1篇黄爱琼
  • 1篇肖韶英
  • 1篇陈锦艳
  • 1篇刘辉忠
  • 1篇付涌水
  • 1篇汪传喜
  • 1篇芦曦

传媒

  • 6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2014年广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无效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统计分析2013—2014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无效结果情况,查找造成无效结果的原因,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血站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设。方法采用诺华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广州市2013—2014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无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这两年的核酸检测无效结果。结果 2013年与2014年的无效结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 215.37,P<0.001)。2014年核酸检测无效结果率比2013年下降41.88%。导致检测结果无效的原因主要有仪器故障与人工操作失误两大方面。结论2014年通过加强人员的培训及完善操作规程后,无效结果数明显减少。每月做好检测无效结果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以完善本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梁浩坚许结仪郑优荣郑剑婷林诗雅
关键词:核酸检测技术
2011—2015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的初筛错血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初筛血型错误对策提供依据,以减少初筛血型错误率,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对2011—2015年广州地区1 503 016人次无偿献血者出现的3 101例初筛错血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03 016例无偿献血标本中共检出3 101例初筛错血型,错血型率为0.21%,其中AB型错误率最高,为0.81%,A型错血型为0.20%,B型错血型率为0.25%,O型错血型率为0.083%,大小关系为AB型>B型>A型>O型;2011—2015年错血型率分别为0.26%、0.20%、0.19%、0.19%、0.18%,2011与2012年错血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65,P<0.01),2012—2015年间错血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82,P>0.05);从初筛错血型各型分布构成来看,A型误判成O型,AB误判成A型、B型误判成O型、O型误判成A型或B型的比例较高。结论造成初筛血型错误主要有试剂、亚型血型、人员操作、献血环境等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应加强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职业责任心的教育,改善献血环境和血型试剂的管理,将错血型率降至最低。
谢君谋黄伯泉黄志健梁浩坚林诗雅
关键词:无偿献血初筛血型
广州市单项核酸检测阳性无偿献血者追踪结果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研究单项核酸扩增检测(NAT)阳性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为采供血机构完善献血者屏蔽与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 633份单项NAT阳性献血者样本为研究对象,使用HBV、HCV、HIV NAT鉴别试验作进一步鉴定,对献血者进行召回复查全部血清学筛查项目及核酸检测,统计分析献血者复查结果,并对归队献血者后续献血筛查结果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2 633份样本中单项NAT阳性率为0.23%,NAT鉴别试验阳性率为32.78%。召回665例单项NAT阳性献血者复查,150例献血者复检出现不合格项而屏蔽献血资格,其中21例HBsAg阳性、3例抗-HIV初筛阳性(送CDC确证为阳性)、110例仍为单项NAT阳性;515例献血者复查全部筛查项目均合格,当中177例(占21.01%)献血者没有再次献血;35例复检单项NAT阴性献血者的回顾性核酸鉴别试验阳性,当中12例献血者1次或1次以上的合格献血记录,11例献血者在解锁后献血,血液筛查中再次出现单项NAT阳性的结果。结论 NAT能进一步缩短血液筛查"窗口期",提高血液安全性,同时也造成一部分血液由于NAT假阳性结果而浪费;部分解锁屏蔽的献血者的NAT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其血液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认,采供血机构应尽快完善献血者屏蔽和归队策略,在确保血液安全同时减少献血者流失。
李仲平林诗雅郑优荣梁浩坚王淏黄志健谢君谋陈锦艳李丰沛
关键词:无偿献血核酸检测血液安全
核酸检测技术在广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效果和必要性。方法采用美国诺华ProcleixTIGRIS全自动NAT检测分析系统和PROCLEIX ULTRIOAssay HBV、HCV、HIV(1型)NAT联检试剂,对616 70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HCV、HIV 3项NAT联检,并对单项NAT阳性标本做NAT鉴别试验;同时采用血清学酶免(EIA)双试剂并行检测同批标本的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ALT等项目。结果 NAT阳性检出率为0.95%(5 874/616 705),EIA检测HBsAg、抗-HCV、抗-HIV3项的阳性检出率为1.62%(10 048/616705)(P<0.01)。EIA检测全项合格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为0.22%(1 365/594 325);单项NAT阳性标本的NAT鉴别试验阳性率为30.4%(415/1 365),其中HBV DNA阳性413例,占NAT鉴别试验阳性总数的99.52%,HCV RNA和HIV RNA阳性各1例;EIA双试剂检测阳性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75.28%(4 148/5 510),EIA单试剂检测阳性标本的NAT阳性率检出率为2.27%(103/4 538);ALT EIA双试剂检测不合格标本的核酸NAT阳性检出率2.31%(336/14 554),其中单项ALT检测不合格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为0.01%(2/14 080),而且半年后对这些献血者随访NAT复检均为阴性。结论目前广州地区血清学EIA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将NAT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郑优荣梁浩坚李仲平杜荣松黄志健林诗雅蓝岚茵王淏黃爱琼付涌水
关键词:酶免检测血液筛查血液安全
2009年-2013年广州地区不同季节街头无偿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统计分析不同季节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探讨ALT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的应对策略,以利于对献血者的征募、初筛和固定献血队伍的建设。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ALT值,对广州市2009年-2013年街头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的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分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ALT不合格率有无差异。结果:不合格率存在季节性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合格率呈现1~2月升高,3~5月回落,及9~12月明显增高的特点。结论:秋冬季要加强献血前征询,认真做好献血前对献血者的ALT筛查工作,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梁浩坚许结仪黄伯泉李仲平林诗雅谢君谋刘旭映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不合格率无偿献血
应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干化学试纸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干化学试纸法与速率法检测结果的比较,评价应用干化学试纸法筛查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效果。方法应用ALT干化学试纸条对无偿献血者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与速率法相比较。结果 4 658例献血者血液标本,干化学试纸法和速率法筛查不合格率分别为3.58%和4.25%;干化学试纸法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9.30%,总符合率为99.33%。干化学试纸法对ALT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检出功效率为84.3%。对ALT临界范围的血液标本,干化学试纸条法检出能力基本与速率法一致(P>0.01)。ALT高值(>70 U/L)血液标本,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结果与速率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化学试纸条法对ALT临界范围的血液标本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筛查出绝大部分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可减少血液资源浪费,降低血液检测成本。
李仲平蓝岚茵田也黄志健黄爱琼杜荣松林诗雅刘辉忠郑优荣
关键词:献血者ALT干化学试纸法速率法
血液核酸检测试剂UltrioPlus与Ultrio检测结果分析及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TIGRIS血液筛查系统采用新旧两代试剂及新一代试剂不同检测模式核酸单反应性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6年血液标本采用Ultrio或UltrioPlus核酸检测(NAT)试剂与酶免疫法(EIA)试剂平行血液检测(NAT/EIA平行检测模式),以及血液标本先采用EIA试剂检测,后采用UltrioPlus NAT试剂检测EIA合格标本(先EIA后NAT检测模式),2种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结果 2011—2015年,采用NAT/EIA平行检测模式,Ultrio试剂检测血液标本1 412 43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23%、29.20%和0.07%,各年份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差异分别为P〈0.05(χ2=9.80)和P〈0.05(χ2=3.91);Ultrio试剂检测1 465 864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分别为0.22%和29.21%,UltrioPlus试剂检测261 238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阳性率和鉴别阳性率分别为0.33%、39.12%,两指标与Ultrio试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8,P〈0.01;χ2=31.07,P〈0.01);2016年2—3月,采用NAT/EIA平行检测模式,UltrioPlus试剂检测血液标本51 686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57%、22.90%和0.13%;2016年4—12月,采用先EIA后NAT检测模式,UltrioPlus核酸试剂检测血液标本208 96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27%、47.73%和0.13%,2种血液检测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0,P〈0.01;χ2=50.15,P〈0.01),HBV DNA检出率相同(0.13%)。结论新一代核酸试剂UltrioPlus相比Ultiro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先EIA后NAT检测模式较EIA/NAT平行检测模式能有效减低实验室污染,减少血液核酸检测假阳性的发生。
杜荣松王淏梁浩坚李仲平林诗雅谢君谋黄志健蓝岚茵郑优荣
关键词:酶联免疫试验假阳性
2011~2014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功效。方法采用Grifols公司(原诺华诊断公司)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和PROCLEIX-?ULTRIO HIV-1/HCV/HBV Assay核酸检测试剂,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的114674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HCV/HBV三项单人份核酸检测,同时采用血清学试剂进行HBsAg,HCVAb,HIVAb/Ag检测。对核酸检测单独反应性标本(血清学阴性,核酸检测反应性)进行鉴别试验以确定感染病毒种类。结果 1146740例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的反应性比率为0.97%(10645/1146740),低于血清学HBsAg,HCVAb,HIVAbAg三项总的检测阳性率1.66%(19024/1146740)。在1114428例经血清学全项检测合格的标本中,单人份核酸检测共检出2457例核酸反应性样本,核酸单独反应性比率为0.22%;在2457例核酸单独反应性标本中,鉴别试验反应性的样本为718例,其中,HBV-DNA 711例,HCV-RNA 4例,HIV-RNA 3例。核酸鉴别试验阳性率为29.22%(718/2457)。结论目前在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主要还是输血感染HBV。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将有助于缩短病原体检测的窗口期,降低输血残余风险,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应同时使用以保障血液安全。
梁浩坚汪传喜许结仪郑优荣李仲平蓝岚茵林诗雅
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液筛查输血风险血液安全
2015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和ELISA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1
2017年
目的分析2015年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NAT)和ELISA的筛查结果,探讨NAT和ELISA并行的血液筛查模式下,两种检测方法在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两种ELISA试剂和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平行应用的血液筛查模式,对2015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BV、HCV和HI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病毒核酸进行筛查。核酸初检阳性标本取其血袋血浆进一步做核酸鉴别实验。对HIV-1 RNA鉴别阳性、ELISA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中心2015年核酸检测标本合计300 250例,其中初检阳性2 874例,总阳性率0.96%;核酸初检单阳性628例,单阳性率0.21%;鉴别阳性数129例,总阳性率20.58%,鉴别阳性中127例HBV、2例HIV,未发现HCV阳性,其中1例HIV-1 RNA单阳性随访标本送广州市疾控中心经确证为阳性。酶免HBV、HCV和HIV与核酸检测结果比较显示:核酸与酶免HBV、HCV和HIV检测均为阳性共2 204例,2 333例HB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78%(1 829/2 333)核酸阳性;343例HC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66%(226/343)核酸阳性;92例HI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全部为核酸阳性。酶免单试剂阳性标本中6%(57/901)为核酸阳性,94%(844/901)为核酸阴性。酶免双试剂阳性中核酸阳性比例大于酶免单试剂阳性(P<0.05)。结论核酸检测能更进一步缩短输血传播疾病的检测"窗口期",发现隐匿性病毒感染,核酸和酶免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中发挥重要的互补作用。
林诗雅王淏李仲平梁浩坚谢君谋肖韶英郑优荣
关键词:隐匿性HBV感染窗口期无偿献血
广州地区HBsAg阴性无偿献血血液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评估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经血清学筛查后的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残余风险及HBsAg阴性HBV NAT阳性献血者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状况,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83 42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阴性标本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HBV NAT检测,收集HBsAg阴性HBV NAT阳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HBV DNA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设200份经常规血液筛查合格标本为对照组同步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献血者进行随访追踪。结果 283 42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检出172份HBsAg阴性HBV NAT阳性标本,广州地区ELISA筛检HBsAg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为0.061%(172/283 428),街头流动或固定点献血者检出率(0.071%)高于来自于单位团体组织献血者(0.047%)。172份标本抗-HBe、抗-HBc检出率(32.56%、79.1%)均高于对照组(17.5%、51.0%),乙肝血清学抗体以抗-HBs、抗-HBc阳性及单纯抗-HBc阳性两种模式为主,HBV DNA浓度均低于200 copies/mL。共检出11份HBV窗口期标本,通过对31例献血者随访追踪,确定23例献血者原始标本为OBI标本。结论广州地区可能有较高ELISA筛检HBsAg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应用HBV NAT技术筛检常规酶免血液筛查HBsAg阴性标本,能检出部分处于OBI的血液,缩短HBV检测窗口期,能将现阶段输血传播HBV风险进一步降低,对保障血液安全预防输血感染HBV具有重要意义。
李仲平王淏郑优荣田也梁浩坚黄伯泉林诗雅黄志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窗口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