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姬秀 作品数:31 被引量:82 H指数:5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998年 目的初步了解钙调蛋白抑制剂及与化疗药物联用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钙调蛋白抑制剂W-7[N-(6-氨基己烷基)-5-氯-1萘-磺胺]处理肝癌细胞(Alexander株),观察不同浓度W-7对肝癌细胞摄取[3H]-TdR的影响、对ADMIC50的影响、与化疗药物(ADM,5-FU,MMC,VCR)联用时对肝癌细胞(Alexander株,离体肝癌细胞)杀伤的影响。结果①W-7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抑制效应与W-7的剂量及作用时间相关。②W-7能显著降低ADM对Alexander细胞的IC50。W-77.5μmol·L-1时,ADM的IC50为0.5mg·L-1;W-715μmol·L-1时,ADM的IC500.3mg·L-1,而对照为3mg·L-1。③与化疗药联用时,能提高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株及离体肝癌细胞的杀伤,并且其杀伤效果与W-7的浓度相关。结论钙调蛋白抑制剂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在肝癌患者化疗时一种辅助用药,增强化疗药物疗效、减少化疗药物用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 张迁 秦一中 万谟彬 陈姬秀关键词:肝肿瘤 药物疗法 钙调蛋白抑制剂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与未合并肝性脑病的相关指标对比 2003年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与未合并肝性脑病的特点 ,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我院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与未合并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重型病毒性肝炎 2 4 1例中 ,合并肝性脑病 6 8例 (2 8 2 % ) ,与肝性脑病直接相关的死亡 38例 (5 5 9% ) ;同时或先后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 8例 (70 6 % )及上消化道出血 33例 (48 5 % ) ,另外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中 ,低血清钾、钠分别为18例 (2 6 5 % )、2 4例 (35 3% )及血氨升高 4 0例 (5 8 8% )。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 ,病死率较高。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薛建亚 李成忠 王丽艳 张迁 陈姬秀 宋玉 郑瑞英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 肝性脑病 HE 病死率 HBV前C区启动子的克隆和HBV.CP-β-IFN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0年 乙型肝炎(hepatitis B)在我国十分常见,许多患者因治疗不当而导致肝硬变,甚至肝癌.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有效的抗病毒措施,其中干扰素 IFN 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达到抗病毒的目的,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较为有效的药物,同时可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达到有效防治肝硬变,甚至肝癌的发生,近期疗效为50%左右。 万谟彬 张斌 李成忠 陈志辉 张迁 陈姬秀关键词:干扰素Β 克隆 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 2000年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我院感染科1996-08/1999-12收治的各种类型的肝炎患者2065例,男1675例,女408例,年龄17岁~84岁,平均(38±13)岁;住院时间1d~218d,平均(25±17)d;肝炎类型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重度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1.2方法肝炎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采取分析病历记录、医嘱单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并填写统一规格的调查表.统计学处理采用 SAS 软件进行. 万谟彬 张斌 李成忠 陈志辉 张迁 陈姬秀关键词:肝炎病毒 抗感染药 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比较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病原学状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通过肝活检发现,按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组,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主要分布于G1~G3,分别占本组总数的92.35%和92.77%,分别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3、G4之和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BeAg阳性组重度肝炎的发生率较阴性组为高。按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程度分组,在HBeAg阳性组患者分布为S1>S2>S3>S0>S4;HBeAg阴性组患者分布为S1>S0>S2>S3>S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阶段HBeAg阴性组患者发生率偏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前S1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在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05)。结论肝组织炎症程度方面,HBeAg阳性组重度肝炎发生率比阴性组高;纤维化病变程度方面,HBeAg阴性组肝硬化发生率比阳性组高。HBeAg阳性组血清前S1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显阳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王启娟 万谟彬 高百春 李成忠 张迁 陈姬秀关键词:肝炎 病毒性 活组织检查 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HBV YMDD突变模式及其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4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用基因芯片法检测YMDD突变类型.并分析不同突变类型的特点。结果444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YMDD突变类型分别为:YVDD突变185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94例;YIDD突变216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34例;YVDD突变+YIDD突变43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18例。相对于YVDD突变株,YIDD突变株检出率高,较易出现于相对年长患者,发生突变时间晚,病毒复制水平高,肝炎复发程度相对较重。合并L180M突变较单纯YMDD突变发生早,病毒复制水平高。结论拉米夫定耐药的YMDD突变模式主要为点突变和联合突变两种,点突变以YIDD突变为主,联合突变以YVDD突变合并L180M突变为主,YMDD突变模式不同者的临床表现不同,YMDD突变模式可能与预后及治疗的应答相关。 郑瑞英 万谟彬 李成忠 陈志辉 张迁 陈姬秀 张斌 薛建亚 梁雪松关键词:YMDD突变 拉米夫定 药物耐受性 慢性乙型肝炎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其它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中的发病机制及sIL 2R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12例肝活检病人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sIL 2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血清sIL 2R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增幅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大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sIL 2R与血清白蛋白 (A)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肝功指标中的TB、DB、G、ALT、AST、AKP、γ G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慢乙肝病人血清sIL 2R水平与A呈显著负相关 ,与PLD、CⅣ、LN、HA、PⅢNP呈显著正相关 ;sIL 2R的血清水平能反映肝脏组织学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王启娟 万谟彬 李成忠 张迁 刘建涌 陈姬秀 朱伟关键词: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乙型肝炎病毒 肝活组织检查 血清 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2003年 薛建亚 万谟彬 李成忠 陈姬秀 张迁 陈志辉 张斌 郑瑞英关键词: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真菌感染 合并症 以淤胆型肝炎为主要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2001年 万谟彬 陈姬秀 尹俊丰关键词:淤胆型肝炎 肝豆状核变性 散发性戊型肝炎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别比较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组在生化学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66例戊型肝炎年龄分布为17~100岁,40~59岁占51.52%;12~5月份发病占63.64%;黄疸型占95.45%,胆红素平均水平达195.3±175.8μmol/L;重叠乙型肝炎34例(51.52%),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11例(16.67%);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在TBIL峰值,ALB低值、前ALB低值、CHE低值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重型肝炎6例(9.09%),其中5例重叠乙型肝炎,死亡2例,肝移植1例,自动出院3例;60例(90.91%)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戊型肝炎以40~59岁壮年男性高发,冬春季发病多见,临床以黄疸型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重叠感染者病死率高。 陈姬秀 徐浩 朱恩纳 梁雪松 李成忠 万谟彬关键词:戊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