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亮
- 作品数:22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门静脉高压症原位肝移植前后内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原位肝移植前后内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共完成173例原位肝移植术,选取其中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5、7d、1个月、6个月、1、2、3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患者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脾脏大小变化,并与8例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及2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同时观察其对肝功能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影响。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从术前(13.7±4.2)cm/s升至(58.4±25.2)cm/s,门静脉血流量从(958±445)ml/min升至(3024±1207)ml/min,肝动脉阻力指数从0.65±0.11升至0.74±0.12,均明显高于急性重症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于术后6个月、2年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术后脾功能亢进从术后第2天开始改善,至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但脾脏肿大在术后3年仍然存在。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亦明显改善。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内脏高血流动力学仍将长期存在,但并不影响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肝功能的恢复。
- 蒋水明周光文申川严佶祺万亮李勤裕杨卫平沈柏用陈皓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高压症
- 劈离式肝移植一供两受的报告被引量:10
- 2002年
- 彭承宏周光文沈柏用杨卫平严佶祺陈皓邓侠兴万亮李宏为
- 关键词:劈离式肝移植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
- 猪肝移植中静脉静脉转流流量控制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万亮项明王天翔陈拥军李勤裕林言箴
- 关键词: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流量控制无肝期
- 脾动脉注射IL-2在大鼠肝癌模型中的定位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不同途径注射IL 2后在大鼠肝癌模型体内的分布和存留情况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癌模型 ,分别经腹腔 (IP组 )、阴茎静脉 (IV组 )、脾动脉 (SA组 )注射以Iodogen法标记的1 31 I IL 2 ,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分布和存留情况 ;并测定内源性IL 2水平、NK和LA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改变以及sIL 2R、TGF β、IL 1 0水平。 结果 :与腹腔及静脉注射途径相比 ,脾动脉注射组的1 31 I IL 2血药浓度及肝脏、脾脏内的放射性浓聚升高更为迅速 ,药物高峰维持时间也显著延长。IP和IV组在给药后第 4天 ,IL 2水平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至第 8天接近对照组水平 ;SA组IL 2峰值出现在第 6天 ,至第 8天尚呈较高水平。各组sIL 2R、TGF β、IL 1 0水平均较对照组为低 ,其中SA组降低维持时间最长。IP和IV组的NK和LAK细胞活性、CD4 + 亚群、CD4 + /CD8+ 虽有增加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 ,而在SA组中上述各指标相对均有显著提升 (P <0 .0 5)。结论 :经脾动脉应用IL 2 ,能迅速升高血液、肝脏及脾脏内IL 2浓度 ,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浓度。经脾动脉应用免疫治疗对荷瘤大鼠免疫状态的改善显著优于经腹腔和静脉药 ,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 陈拥军邱伟华万亮王天翔项明李勤裕林言箴
- 关键词:免疫治疗IL-2大鼠肝癌模型
- 穿刺置管引流与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被引量:13
- 2005年
- 项明万亮王天翔陈拥军
- 关键词: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长期疗效开腹手术
- 肝再生刺激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对肝细胞的作用
- 1997年
- 目的:观察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细胞增殖再生作用合适剂量及其联合效应,并推测HSS作用时相。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增殖;体外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加入HSS,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1.HSS(≤100μg/ml)和EGF(≤100ng/ml)对肝衍生细胞均有显著刺激作用(P<0.01),并存在剂量关系,但剂量过大,刺激作用反而下降。2.HSS、EGF存在协同作用,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体外培养48h后,经(~3H)TdR掺入法检测cpm值分别为各自对照组的5.94、2.98和3.36倍。3.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于贴壁后Oh.20h加入HSS其刺激作用较40h组显著.提示HSS可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再生G1/S期。
- 朱上林李勤裕甘人宝王天翔万亮
- 关键词:肝再生刺激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增殖肝功能衰竭
- 全文增补中
- 腹腔免疫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 2001年
- 项明万亮王天翔朱上林
- 关键词:腹腔免疫化疗消化系恶性肿瘤
- 辅助性原位尸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的疗效初探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总结我院2002年7月19日施行的辅助性原位尸体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病例,探讨该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双灌注快速取肝法获取血型为A型的供肝;在整型台上用CUSA沿肝脏镰状韧带的左侧劈离肝脏,取第Ⅱ、Ⅲ段为重230g的部分移植供肝,仔细结扎断面的管道系统,历时185min。受体女性,22岁,血型A型,因锥体外系症状逐渐加重而具肝移植指征,切除受体病肝左外侧叶(Ⅱ、Ⅲ段),将供肝(Ⅱ、Ⅲ段)原位植入。用5鄄0Prolene缝线分别对供体鄄受体的肝左静脉和门静脉左支行端端连续吻合,均预留“增宽因子”,于受体胃十二指肠动脉水平与供肝的左肝动脉以8鄄0Prolene缝线间断吻合。胆道对合取左肝管鄄空肠Roux鄄en鄄Y式吻合。术中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1000mg,术后采用激素、FK506和骁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热缺血时间为6min,冷缺血时间15.5h,手术时间6.5h,术中输血1400ml。术后第3天开始进食和离床活动,至今病人已生存1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肝脏体积无明显萎缩,手足震颤明显减轻。结论:辅助性原位尸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的良好方法,同时可避免活体部分肝移植给供体带来的风险。
- 周光文彭承宏沈柏用杨卫平严佶祺陈皓邓侠兴万亮陈拥军吴伟顶肖卫东李宏为
- 关键词:手术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手术方式
- HSS、EGF对CCl_4肝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朱上林李勤裕王天翔万亮张希衡甘人宝
- 关键词:肝细胞再生四氯化碳中毒
- 肝癌双插管介入治疗被引量:13
- 1997年
- 我院自1990年始,对无法手术切除的32例原发性肝癌及20例原发灶可切除的继发性肝癌行经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介入治疗。术后半年、一年、二年生存率分别为原发性肝癌40%、19%、6%:继发性肝癌95%、65%、20%。原发性肝癌肿瘤缩小>50%为37%,25%~50%为34%,<25%为28%:继发性肝癌分别为40%、25%、35%。部分患者AFP、CEA降至正常。结果表明双插管介人治疗对肝癌有一定疗效。
- 朱上林王天翔邱伟华万亮
- 关键词:肝癌栓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