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邦健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肿瘤
  • 2篇转移率
  • 2篇微转移
  • 2篇胃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淋巴结转移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炎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多器官功能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卞邦健
  • 5篇姜波健
  • 4篇王和贤
  • 4篇倪晓春
  • 3篇俞继卫
  • 3篇吴巨钢
  • 3篇李小强
  • 3篇张彪
  • 2篇杨广林
  • 2篇庄惠政
  • 1篇陈国强
  • 1篇苏光启
  • 1篇黄晟
  • 1篇高友福
  • 1篇施丹丽
  • 1篇樊强
  • 1篇张彪
  • 1篇苏震东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MLR)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MLR分组的截断点;应用CK20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进而研究MLR与预后、N分期、病理特征、微转移的关系。结果121例胃腺癌患者,MLR预测术后3,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053,0.896±0.046,截断点分别为MLR=30.95%,MLR=3.15%。据此分组:MLR1(MLR<3.15%),MLR2(3.15%≤MLR≤30.95%)及MLR3(MLR>30.95%)。生存分析显示:MLR值越高,预后越差(P=0.000);MLR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相同N分期(N1或N2)患者,MLR不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CK染色总MLR分别为34.7%(242/697)和43.5%(303/6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微转移的检测能明显改变MLR值。无论是HE染色还是CK染色,MLR都与肿瘤淋巴管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MLR预测术后3年或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大,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用于确定其分组的截断点,进而指导临床判断预后。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能显著改变MLR值。
吴巨钢俞继卫倪晓春李小强卞邦健张彪高友福姜波健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预后微转移
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胃癌淋巴结转移率(ML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21例胃癌患者M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是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MLR高低与病检淋巴结数(大于或等于7枚)无相关性(P〉0.05),但MLR影响术后生存时间,两者间存在直线关系(P=0.001)。MLR预测术后3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与N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R预测胃癌患者术后3年内死亡的准确性与N分期相当。
吴巨钢倪晓春俞继卫张彪卞邦健姜波健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预后
胃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原发灶中D2-40的表达及其中51例胃癌的791枚淋巴结中CK20和CKpan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HE染色淋巴管浸润(LVI-HE)和D2-40染色淋巴管浸润(LVI-IM)的阳性率分别为66.2%(45/68)和76.5%(5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LVI-IM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P=0.044)、TNM分期(P=0.003)及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0)有关。68例胃癌平均淋巴管密度(LVD)为(18.19±7.44)个/HP。LVD升高与LVI-HE阳性(P=0.040)、LVI-IM阳性(P=0.001)、静脉浸润(P=0.037)、TNM分期较晚(P=0.020)及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系。LVD值≥15个/HP者近期生存率较LVD值≤14个/HP者明显降低(P=0.032)。51例胃癌HE染色和CK(CK20或CKpan)染色检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4.5%(38/51)和88.2%(45/51),791枚淋巴结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由HE染色的32.0%(253/791)提高到CK染色的41.5%(328/791),P<0.001。CKpan的微转移检出率明显高于CK20(P=0.003)。微转移淋巴结数量与肿瘤大小(P=0.001)、LVI-HE(P=0.040)、肿瘤浸润深度(P=0.018)及TNM分期(P=0.012)有关。微转移淋巴结的检出使淋巴结转移站别及TNM分期迁移:7例N0→N1,6例N1→N2,1例N2→N3;4例Ⅰb→Ⅱ,4例Ⅱ→Ⅲa,3例Ⅲa→Ⅲb,1例Ⅲb→Ⅳ。结论D2-40及CK检测在诊断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微转移上优于HE检查。CK20和CKpan的联合检查有利于发现微转移淋巴结。肿瘤TNM分期越晚,越易发生淋巴结微转移。LVI-IM、LVD及淋巴结微转移三者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LVD值较高者近期生存率较低。
姜波健吴巨钢俞继卫李小强卞邦健张彪倪晓春
关键词:D2-40淋巴管生成淋巴结微转移细胞角蛋白新生物
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抗凝与否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方法本实验设计为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患者96例;抗凝组(B组),患者9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患者术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A组术后不给予低分子肝素,其它处理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 d、2周和3个月术肢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 189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仅A组有1例发生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余无一例发生DVT和肺栓塞。A、B两组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显著性影响,术后不需要常规应用抗凝药物。
杨广林黄晟樊强施丹丽卞邦健王和贤
关键词: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T_(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和窦组织细胞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苏震东苏光启李小强姜波健庄惠政杨广林王和贤卞邦健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障碍综合征的认识及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 96例老年胆囊炎 ,胆石症病人 ,在积极治疗病因及合并症的同时 ,早期对病人心、肺、肝肾功能进行监护 ,以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一旦发生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结果  96例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发生率 38%。多器官功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 7%,死亡率 2 %。比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老年胆囊炎 ,胆石症的处理中 ,早期对各重要脏器进行功能监护及必要的支持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陈国强卞邦健庄惠政
关键词: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总结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32例外科治疗经验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手术 2 5例 ,行肝癌切除 6例均止血成功 ,术后 1周死于肝功能衰竭 1例 ,1年生存 4例。行缝扎加肝动脉结扎置管 19例 ,死于再出血 2例 ,止血成功 17例 ,死于肝功能衰竭 2例 ,住院死亡 4例。术后经肝动脉置管内化疗 15例 ,1年生存 5例。行保守治疗 7例 ,生存 3个月 1例 ,余病例均于 1周内死于出血性休克 ,肝功能衰竭。住院死亡 6例。手术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 (P<0 .0 5 ) ,肝癌切除组 1年生存率大于缝扎置管组 (P<0 .0 5 )。提示 ,对于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缝扎置管是一个实际可操作的选择。
卞邦健王和贤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全胃切除模型,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Roux-en-Y组(RY组)、近端空肠储袋组(PJP组)、远端空肠储袋组(DJP组)、双空肠储袋组(TJP组)、十二指肠空肠储袋间置组(DJPI组)和剖腹探查组(L组)6组,观察和比较术后大鼠体重、肠道排空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黏膜病理改变以及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各组术后2周大鼠体重均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后第4周及8周体重开始逐渐恢复,PJP组、TJP组和DJPI组均较RY组恢复好(P<0.05)。PJP组与RY组相比,肠道排空距离缩短,排空减慢(P<0.05)。在小肠黏膜形态改变方面,TJP组和DJPI组与RY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返流性食管炎方面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和双空肠储袋吻合术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十二指肠空肠储袋间置术也如此,但与前两者比无明显优势。
倪晓春王和贤卞邦健张彪姜波健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