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冬
- 作品数:98 被引量:254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成骨细胞表型的诱导分化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培养增殖的生长特征及体外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情况。方法 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 ,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MSC ,用塑料培养板贴壁培养进一步纯化MSC ,并培养增殖。观察MSC的生长特征 ,测定其生长曲线及贴壁率。对第 2代MSC进行成骨矿化诱导 ,测定其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及成骨矿化情况。结果 MSC为贴壁生长 ,以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 ,增殖能力强。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 ,MSC具有成骨能力 ,诱导后ALP活性明显提高 ,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 获得的兔骨髓MSC生长增殖旺盛 ,分离培养MSC是可行的 ,且MSC具成骨分化潜能。
- 张文元杨亚冬贺晨房国坚陈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
- 巢式PCR扩增性别决定基因序列检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组织来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关节软骨损伤处后,该处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以了解组织修复的过程。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完成。①实验材料: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清洁级,体质量约2k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利用兔性别决定基因序列设计两对PCR引物。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扩增。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暴露其膝关节软骨,用电钻钻孔造成膝关节软骨内侧直径4.5mm深3.5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达软骨下骨。一侧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海绵,另一侧仅植入胶原海绵。③实验评估:于术后1,2,3,4,5个月取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处组织提取总DNA,进行PCR扩增,鉴定移植物中是否存在性别决定基因,以明确细胞来源。结果:移植后1,2,3,4,5个月移植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胶原海绵的关节修复处组织提取的DNA,用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一条约200bp大小的条带,大小与阳性对照一致;而另一侧仅移植胶原海绵的关节软骨修复处组织提取的DNA,用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后未发现有条带。PCR扩增阳性样本测序分析显示,每个样本碱基序列一致,与GenBank上性别决定区Y基因组gb|AY785433.1|比较,扩增的样本序列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同源性达100%。结论:雌兔关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海绵复合物移植处的新生组织中含有雄性组织,提示新生软骨中有移植的雄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来的软骨细胞。
-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沃恩康何卓晶洪艳陈勇
- 关键词:性别决定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软骨缺损
- 克拉霉素和环丙沙星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研究克拉霉素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板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 ,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 ,噻唑蓝 (MTT)比色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结果 :1/16、1/4MIC克拉霉素可显著增加1/4、1/2MIC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菌活性。结论 :克拉霉素与环丙沙星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 张文元杨亚冬唐靓盛清何浙生
- 关键词:细菌生物被膜铜绿假单胞菌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合用噻唑蓝
- 乐果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初步研究
- 2008年
- 目的:制备特异性抗乐果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采用生产乐果的中间体硫磷酯与1,4-二氨基丁烷反应合成乐果半抗原,利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分别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将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特异分泌抗乐果McAb的杂交瘤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化3次。用间接ELISA检测该McAb的效价和亲和性,用间接竞争ELISA检测与其他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结果:通过偶联,获得免疫原和包被原,半抗原与BSA和OVA的偶联比分别为13:1和11:1。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特异分泌抗乐果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培养上清与腹水效价分别为1:32和1:1024,McAb亲和常数为1.4×104L/mol,与氧化乐果的交叉反应率为10.6%,与其他所测结构类似的农药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5%。结论: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特异分泌抗乐果McAb的杂交瘤细胞,但McAb效价、亲和力都较低,与制备试剂盒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
- 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
- 关键词:乐果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效价
- 负载bFGF的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体外缓释性能测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制备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微球,并测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空白微球,再进行bFGF吸附,制成负载bFGF的壳聚糖微球,并对微球进行扫描电镜观察。ELISA法测定其载药量与包封率,以及bFGF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测定壳聚糖空白微球的吸水膨胀率。结果:负载bFGF的壳聚糖微球直径约4μm,载药量为1.06μg/mg,包封率为84.8%。体外释放实验初期释放bFGF速度较快,随后逐渐趋于平缓。壳聚糖空白微球的吸水膨胀率为650%。结论: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包裹bFGF的壳聚糖缓释微球,简单易行,成球性好,得率高,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 张文元杨亚冬李颖张科技房国坚唐靓李跃中王晗陆明旸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缓释微球体外释放
- 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防治的研究进展
- 2004年
- 杨亚冬张文元何浙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防治革兰氏阴性菌
- 可梯度降解支架细胞化后修复兔前交叉韧带缺损
- 2015年
- 目的通过可梯度降解的绳-网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前交叉韧带(ACL)缺损。方法将聚乳酸∶蚕丝丝素∶聚羟基乙酸纤维按质量比7∶6∶5混合,分别捻拧成绳芯与纬编针织成网状物,滴加Ⅰ型胶原并冻干。将网状物包裹绳芯,种植兔自体MSCs,植入兔前交叉韧带(ACL)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单纯支架置入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24周,取材,HE染色,并行力学测试。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韧带与骨之间产生大量有序的垂直胶原纤维;对照组形成少量垂直胶原纤维。术后24周,实验组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结构;对照组则产生许多垂直胶原纤维。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术后12、24周实验组的最大载荷分别为72.7±23.4N与121.8±34.3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梯度降解支架复合自体MSCs能较好地重建兔ACL。
- 张文元杨亚冬张科技唐靓房国坚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大肠杆菌O_(157):H_7的分离筛选与实验诊断
- 2002年
- O157:H7菌株是新近认识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菌株.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来,全球许多国家相继发生该菌感染及暴发流行,成为新的凶险传染病之一.国内自1987年首次分离到O157:H7以来,许多地方已发现该菌株.
- 张文元杨亚冬何浙生
- 关键词: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埃希氏杆菌属胶乳凝集试验PFGE增菌液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移植治疗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用包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同多点肌内注射到糖尿病兔下肢缺血部位,以期使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症状改善,缺血部位形成新的血管。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s。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VEGF的PLGA纳米球,并检测其各指标。按100mg/kg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兔模型,14天后空腹血糖>16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的糖尿病兔双侧下肢股动脉结扎制作下肢缺血模型,并分4组在股动脉结扎离断区进行多点注射治疗。PBS组、BMSCs组、VEGF组和BMSCs+VEGF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各组兔子活动情况、大体解剖情况及下肢缺血区血管形成情况。结果制备的PLGA纳米粒基本呈球形,分散较好,平均粒径为438.97±15.60nm。载VEGF的PLGA纳米粒包封率为87.4%,载药量为43.7μg/g。24h释放率55.48%。共选用28只雌兔制作糖尿病模型,死亡14只,成模12只,2只血糖没达到糖尿病模型标准。死亡率为50%,模型成功率为42.86%,不敏感率7.14%。移植后1个月发现注射PBS组的1只兔子胫骨有一1.0cm×1.5cm的溃疡,行走时呈拖行,另2只呈跛行。注射VEGF组3只兔子均呈跛行。注射MSC组有2只跛行,1只行走正常。注射BMSCs+VEGF组2只行走正常,活动自如,仅1只略呈跛行。从大体解剖结果及切片结果都可以看出移植BMSCs组、VEGF组及BMSCs+VEGF组在结扎股动脉后,可形成侧支循环,使股动脉远端保持充盈,血供良好,尤其是移植BMSCs+VEGF组形成的侧支较多。而PBS治疗组股动脉远端未见充盈,只有回流的股静脉增粗。结论用包裹VEGF的PLGA纳米球与BMSCs共同多点肌内注射到糖尿病兔下肢缺血部位,对糖尿病兔下肢缺血区血管有促进生成作用,能改善动物模型下肢缺血的症状。
- 杨亚冬张文元赵佳骏张科技房国坚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糖尿病下肢缺血
- 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分离培养、增殖 ,以及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 ,为骨、软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 ,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塑料板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MSC ,并增殖。对第二代MSC进行成骨矿化诱导 ,测定其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及成骨矿化情况。并对第二代MSC进行诱软骨特定培养液诱导 ,对诱导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 ,测定诱导后的软骨细胞表型。结果 :MSC为梭型的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 ,增殖能力强。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 ,MSC具有成骨能力 ,诱导后ALP活性明显提高 ,并且出现矿化结节沉积。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 ,可见细胞由成纤维样的梭形变为椭圆形及肾形 ,并分泌基质 ,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 ,表现为软骨细胞分化特点。结论 :在特定诱导条件下 ,兔骨髓MSC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 ,可用于组织工程骨和软骨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 张文元杨亚冬贺晨房国坚陈勇
- 关键词: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骨矿化定向分化定向诱导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