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蓓娟

作品数:25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文学
  • 7篇海勒
  • 5篇余华
  • 4篇女性
  • 3篇幽默
  • 3篇中国文学
  • 3篇小说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叙事
  • 2篇语境
  • 2篇他者
  • 2篇文本
  • 2篇文化语境
  • 2篇无意
  • 2篇无意识
  • 2篇戏仿
  • 2篇男权
  • 2篇男权文化
  • 2篇解构

机构

  • 16篇浙江工业大学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芜湖师范专科...
  • 1篇浙江特殊教育...

作者

  • 25篇褚蓓娟
  • 1篇徐绛雪
  • 1篇李剑亮
  • 1篇姚莫诩
  • 1篇孙力平
  • 1篇任燕
  • 1篇张雪莉
  • 1篇蹇昌槐
  • 1篇李朝畅
  • 1篇李兰芳

传媒

  • 9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学语文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消费导刊
  • 1篇高教与经济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质与差异:余华和海勒比较
2010年
作为美国60年代实验小说的代表和中国80年代文学的先锋,海勒和余华在长篇小说主题上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两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旨归,即都聚焦于现代人"存在之重"的生存状态。与传统作家相比,余华和海勒在凸现生存状态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颠覆传统的后现代特征,这就是:关注心态而非形象;关注命运而非性格;关注自我而非权威;关注平面而非深度。
褚蓓娟
关键词:海勒余华长篇小说荒诞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以埃及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文学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孔子学院的发展,高校教学成为中国文学在埃及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埃及学者对中国文学的大量翻译促进了中国文学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加强了中阿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学蕴含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国文学追求的审美价值的普适性,深深地吸引着来自伊斯兰文明的埃及人,对埃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与中国文学的对外输出总量相比,中国文学在埃及的传播还很薄弱,加上文化的差异,民族信仰的区别,大多数埃及人并不了解中国文学。因此,加强对阿拉伯世界的中国文化传播还需继续努力。
褚蓓娟
关键词:跨文化中国文学
多维视野中的《伊索寓言》被引量:1
2007年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的《读(伊索寓言)》是钱钟书的一篇随笔。文章的妙处在于开启了另一种解读寓言的方式。钱先生认为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发简单,愈发幼稚,教得孩子误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因果报应,也像在禽兽之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处处碰壁上当;卢梭却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失去了天真。
褚蓓娟
关键词:《伊索寓言》《读(伊索寓言)》高中语文第二册因果报应小孩纯朴
黑色幽默:一种解构的策略——海勒和余华叙事方式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后现代语境下的海勒和余华在小说叙事方式上有某种相似的风格。若把两者置于平行研究的平台上,则会发现两者同构中的差异以及异趣中的同质性。与一般作家相比,海勒和余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仅表现了不能承受之"重"的人生,而且还把"黑色幽默"作为卸载存在之"重"的药方——海勒用"黑色幽默"缓解恐惧的压力;余华用"黑色幽默"稀释人生的苦难。在"黑色幽默""含泪的笑"里,"存在之重"被消解。
褚蓓娟赵双华
关键词:余华海勒黑色幽默叙事方式解构荒诞
论中西文学中女性婚恋模式及其成因被引量:8
2004年
本文从女性主义观点出发 ,分析栖居男权文化传统下的中西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论述她们在婚姻、恋爱追求中所体现出的女性觉醒意识和沉积在女性潜意识领域中的女性集体无意识 ,以及它们之间的冲撞与矛盾。本文认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 ,她们往往都在两者之间徘徊、挣扎 ,艰难地生存着。
褚蓓娟
关键词:中西文学女性觉醒传统文学男权文化集体无意识栖居
通识课程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文学经典课程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文学经典课程不再是主课以外"扩大"学生兴趣和知识面的辅助和补充性课程。通过文学经典课程扩充更全面的基本知识仍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文学经典蕴藏的理想主义精神、顽强的意志力、美好的情感,把做人修养融入到知识体系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提高其人文素养。
孙力平褚蓓娟李剑亮姚莫诩任燕
关键词:文学经典人文素质培养
解构与重构:《该隐》的“拜伦式”伦理观
2008年
拜伦的狂放和叛逆既不因经济困窘也不是政治受压,而起源于对精神自由绝对信仰的伦理道德。重新解读拜伦的诗剧《该隐》,从诗剧对《圣经》人物该隐的改写中寻觅其伦理思想产生的根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揭示拜伦诗剧的意义:它既解构了《圣经》人物该隐的伦理价值指向,又背叛同时代的伦理观念,进而建构"拜伦式"的伦理道德并震撼了欧洲影响了世界。
褚蓓娟
关键词:解构该隐
解构的文本——海勒和余华长篇小说研究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约瑟夫·海勒和余华是两位很有代表性的作家。海勒开创了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创作的先河,余华堪称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家的领军人物。两位作家小说文本中的人物、主题、叙事方式都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文学的个性特征,体现...
褚蓓娟
关键词:海勒余华权力政治黑色幽默文本创作
文献传递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聋人手语转喻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转喻是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之一。手语在词汇层面存在着大量的转喻。聋人和健听人一样,在认知过程中善于用凸显、易感知、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整体代替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搜集到的聋人自然手语语料的分析,揭示了手语转喻的认知运作机制以及典型的转喻构词方式,如特征转指人或事物,事件要素之间的转指,行为转指抽象概念,约定俗成的转指等。并分析了手语转喻构词的语义特点和词法特点。
傅敏褚蓓娟
关键词:聋人手语转喻
寻找“自我”中迷失“自我”——对《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形象的再认识被引量:2
2017年
多年来,学界对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的研究离不开高老头的父爱和拉斯蒂涅的堕落这两个话题,论及原因都归咎于阶级或是时代,但是近200年,拉斯蒂涅的故事并不时过境迁。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出发,认为拉斯蒂涅是小说的第一主人公,从主人公拉斯蒂涅经历的外省乡下、都市巴黎、坟场墓地三个日常空间入手,关照其成长的心路历程。通过对拉斯蒂涅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认识、定位、迷茫到"自我"迷失的探究,指出主人公的成长问题既是个人的,也是19世纪30年代法国青年成长问题的代表,更是商业快速发展时期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对后代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褚蓓娟
关键词:高老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