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静
- 作品数:31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路上皮癌429例HER2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的429例尿路上皮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R2、细胞角蛋白(CK)20、CK5/6的表达情况。HER2评价标准参照“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HER22+及3+定义为HER2阳性。分析本组病例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组病例共429例,其中166例根治标本,263例经尿道电切/局部整体切除标本。患者年龄范围31~93岁(平均年龄67.6岁,中位年龄69.0岁),男女比为2.9∶1.0。HER2总体阳性率为45.7%(196/429),其中HER22+占比最多(172/429,40.1%)。(2)经尿道电切标本中HER2阳性率为51.7%(136/263),高于根治标本(36.1%,60/166,P<0.05)。(3)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率为49.1%(157/320),高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35.2%,37/105,P<0.05)。(4)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HER2阳性率为52.8%(168/318),高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25.2%,28/111,P<0.01)。(5)166例根治标本可进行肿瘤准确分期,HER2阳性比例分别为Ta(26.1%,6/23)、T1(41.7%,20/48)、T2(40.0%,10/25)、T3(28.1%,16/57)、T4(8/13),HER2表达与p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HER2阳性率为35.8%(34/95),非肌层浸润肿瘤中HER2阳性率为36.6%(26/7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采用CK5/6和CK20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初步分子分型,结果显示,CK20+/CK5/6-组HER2阳性率最高(124/194,63.9%),余依次为双阳组(CK20+/CK5/6+,18/40,45.0%)、双阴组(CK20-/CK5/6-,14/41,34.1%),CK20-/CK5/6+组HER2阳性率最低(25/131,19.1%,P<0.01)。(7)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比例最高(14/15);余依次为伴腺样分化(11/14)、经典型(161/360,44.7%)、伴鳞状分化(6/35,17.1%,P<0.01)。(8)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HER2阳性率为45.5%(10/2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1.0%,13/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上皮癌
- 张孟尼龚静陈雪芹聂玲徐苗卫昱燕周桥陈铌
-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基因ERBB-2病理学
- 高原地区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指数模型构建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预测指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04例(21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术后复发率,利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复发的指数预测模型。结果本组患者1年随访期内,复发27眼,复发率12.5%。术后1月、1~3月、3~6月和6~12月分别复发3眼、6眼、12眼和6眼,术后1、3、6、12个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4%、4.2%、9.7%和12.5%。伴发干眼症、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越近、日间户外活动时间越长是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伴发干眼症、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越近、日间户外活动时间越长是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胥婷婷朱华丽刘蓓龚静杨春李洁徐哲
- 关键词:翼状胬肉复发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诊断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近年来在尿路上皮癌的诊断病理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包括对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变异型有了更多的认识;一些新的免疫组化标记在病理诊断中得到应用;根据尿路上皮癌常见染色体改变设计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也已较多地用于尿液细胞样本筛查和复发监测;新的分子标记如microRNAs、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和FGFR3基因突变检测等亦开始用于临床。本文择要介绍上述几方面的进展。
- 龚静陈铌周桥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变异型MICRORNAS
- 肿瘤分子病理学中的调节性RNA被引量:2
- 2022年
- 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分子基础是基因表达调控紊乱.调节性RNA在基因表达调控各个环节和各种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croRNA,circRNA,lncRNA,piRNA,snoRNA,tsRNA等各类调节性RNA的生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是近年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并逐步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调节性RNA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实践应用进行了展望.
- 潘秀懿苏征征钟金晶余婷卫昱燕许云屹尹晓雪郭小煜张孟尼聂玲徐苗龚静陈铌陈雪芹周桥
- 关键词:MICRORNAPIRNASNORNA
- 小关节焦磷酸钙沉积症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关节焦磷酸钙沉积症(CPPD)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013年3月-9月收治的4例CP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下病灶出现明显钙化伴不定形及晶体物质沉积,初诊均考虑非特异性钙化病变,经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可见有特征性的双折光性菱形晶体确诊CPPD;其中1例合并有针状结晶,提示合并痛风。结论 CPPD较少见,普通组织形态无特异性,医生需结合病理检查(包括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以防漏诊或误诊。
- 张孟尼陈铌龚静聂玲张贤良周桥
- 改良法构建含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的组织芯片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构建包含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周围皮肤和正常皮肤的组织芯片方法。方法标本均由2009年3月-5月收治患者自愿捐赠,其中瘢痕疙瘩组27例,瘢痕疙瘩周围皮肤组13例,正常皮肤组27例。根据瘢痕疙瘩组织和皮肤的组织学特点和实验需要,对传统组织芯片制作和切片方法进行改良。采集实验标本后行石蜡包埋制备供体蜡块,制作黏附平台,用取样针依次钻取组织芯并固定于黏附平台。将组织芯与黏附平台整体移入包埋铸模,预热后,注入70℃溶蜡填满铸模,室温冷却为组织芯片蜡块。切片后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与传统方法制备的组织芯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法构建的组织芯片蜡块包含67个位点,表面平整,外观无明显裂纹,位点完整、分布均一、无明显移位。HE染色示各位点厚薄均匀、染色层次分明、对比明显、边缘锐利,符合原始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芯片中各个位点染色后组织量充足,能够满足对染色结果进行对比的要求。而传统法制作的组织芯片HE染色示多个位点缺失,个别位点移位明显。结论采用改良法能够成功制作包含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周围皮肤和正常皮肤的组织芯片,构建的组织芯片将成为研究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有效工具。
- 张振宇陈俊杰岑瑛赵莎廖殿英龚静
- 关键词:组织芯片瘢痕疙瘩正常皮肤改良法
- 腹膜后巨淋巴结增殖症一例
- 2012年
- 目的观察腹膜后巨淋巴结增殖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30岁女性患者1例,因反复腹泻、右上腹胀2个月余,发现右侧腹膜后肿物20 d,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手术3个月后,复查腹部CT、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示病变为巨淋巴结增殖症,透明血管型。术后3个月患者门诊随访,恢复良好,复查腹部CT未见肿物复发,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均无异常。结论该病较为少见,病因尚不明确,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活检,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且预后好。
- 黄中力张朋魏武然龚静石明
- 关键词:病理
-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PET/CT显像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37岁,因“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1+月”就诊。患者否认有职业病或石棉接触史。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均正常;炎性标志物:血沉、C-反应蛋白、白介素-6升高3.3-13.5倍;血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77IU/L)及天冬氨酸转氨酶(67IU/L)均增高;心包积液的肿瘤标志物:血清CA19-9、血清CA-125、非小细胞肺癌抗原和烯醇化酶升高1.1-21.0倍;但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血清CA15-3均正常。
- 董萍苏鸣岗龚静李林
- 关键词:恶性间皮瘤PET/CT显像
- 伴EEF1G∷ROS1融合婴儿型半球胶质瘤1例
- 2024年
- 患儿女,12个月,因下肢活动减少2个月入院。CT检查提示:右侧额顶部巨大肿块,大小9.8 cm×7.6 cm,边界清楚,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钙化灶,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病灶推挤邻近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双侧大脑前动脉,右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受压,左侧脑室扩张、积水,脑室旁间质性水肿。
- 谢鑫龚静余天平钟金晶郑林茂张梦鑫钱竞予陈铌周桥余婷
- 关键词:病例报道
- KRAS基因突变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KRAS基因突变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KRAS基因突变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包括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RAF荧光原位杂交(FISH)、二代测序、DNA甲基化谱聚类分析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和30岁。例1病变位于左侧岛叶,例2位于左侧脑室前角旁。2例均可见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形态,其中1例部分区表现为毛黏液样星形细胞瘤形态。肿瘤细胞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Olig2、ATRX,不表达BRAF(VE1)、CD34、IDH1、p53、NeuN,Ki-67阳性指数1%~3%。基因突变检查未检出BRAF p.V600E、IDH1/2和TERT基因启动子热点突变。FISH检查未检出BRAF基因易位。2例行二代测序均检出KRAS第3号外显子p.Q61K错义突变并经Sanger测序证实。DNA甲基化聚类分析将例2归入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论KRAS基因突变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极为罕见,常发生于幕上。在形态学考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但是未检出BRAF基因突变和易位时不能轻易排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可能。二代测序和DNA甲基化谱分析有助于诊断。
- 余天平张梦鑫张津堰龚静周桥陈铌
- 关键词: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基因突变临床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