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小萌
- 作品数:73 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电双频谱指数在预防静脉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的指导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预防静脉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400例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0例,A组为BIS监测调控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BIS监测,A组根据BIS值调控麻醉深度,确保麻醉期间BIS值保持在40—60之间;B组不观察BIS值,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体动反应以及经验等指导用药调控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过程、手术结束、苏醒、拔管时BIS值及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手术过程、苏醒和拔管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过程、苏醒和拔管各个时间点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各个时间点BI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知晓患者及怀疑知晓患者,知晓率为零。B组怀疑知晓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中采用BIS监测能够客观准确地指导麻醉医师用药,维持适"-3的麻醉深度,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
- 王亚峰司小萌姜开洋
- 关键词:脑电双频谱指数知晓全身麻醉
- 丙泊酚抑制IL-6诱导的A549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丙泊酚对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的A549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IL-6组(50 ng/ml重组IL-6蛋白)、IL-6+丙泊酚低剂量组(50 ng/ml重组IL-6蛋白和5μmol/L丙泊酚)、IL-6+丙泊酚高剂量组(50 ng/ml重组IL-6蛋白和10μmol/L丙泊酚)。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情况,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MT相关基因(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及JAK2和STAT3的磷酸化表达水平。使用0.5μmol/L STAT3激活剂colivelin处理细胞,检测其对丙泊酚调节的IL-6诱导的A549细胞活力、迁移和EM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6组中细胞的活力、迁移、EMT和JAK2/STAT3的活化均增加(P均<0.05);与IL-6组相比,IL-6+丙泊酚组中细胞活力、迁移、EMT和JAK2/STAT3的活化均降低(P均<0.05),这些变化均具有剂量依赖性。STAT3激活剂能够减弱丙泊酚对IL-6诱导的A549细胞活力、迁移和EMT的影响(P均<0.05)。结论:丙泊酚能够抑制IL-6诱导的A549肺癌细胞EMT进程,这种作用是通过抑制JAK2/STAT3的活化发挥作用的。
- 司海超司小萌高毅张新科郭培霞刘展马婕妤
- 关键词:丙泊酚白细胞介素-6A549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JAK2/STAT3
- 七氟烷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血管内栓塞术中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观察组给予七氟烷实施控制性降压,评估降压效果。结果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止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MA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性降压后5min、控制性降压15min、停止降压后5min和停止降压后15min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组和七氟烷组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在控制性降压5min、控制性降压30min均较记录入室明显降低(P〈0.05),停止降压后5、15min回升。结论七氟烷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可以迅速达到目标血压,效果确切,可控性好,并且降压期间不增快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 王亚峰刘阳司小萌
- 关键词:七氟烷控制性降压颅内动脉瘤全身麻醉介入治疗
- 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血清ADP、S-100β蛋白及HIF-1α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血清脂联素(ADP)、S-100β蛋白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根据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分为POCD组(MMSE<27分,n=53)和非POCD组(MMSE≥27分,n=10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DP、S-100β蛋白、HIF-1α水平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MMSE评分与血清ADP、S-100β蛋白、HIF-1α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P、S-100β蛋白、HIF-1α水平对老年全身麻醉POCD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两组血清ADP水平和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S-100β蛋白、HIF-1α水平明显提升,POCD组较非POCD组改变更明显(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OCD组术后MMSE评分与血清ADP水平呈正相关,与S-100β蛋白、HIF-1α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ADP+S-100β蛋白+HIF-1α预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POCD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老年全身麻醉POCD患者血清ADP水平明显降低,S-100β蛋白和HIF-1α水平明显提升,与POCD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提升POCD预测价值。
- 宁栩陈欢司海超司小萌
-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脂联素S-100Β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
- 右美托咪定对深度麻醉患者HMGB1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深度麻醉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输入前、右美托咪定输入10min时、右美托咪定输入20min时、手术结束时高迁移率族蛋白B1、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及Ramsay镇静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镇痛效果,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呼吸恢复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定输入10min时、右美托咪定输入20min时、手术结束时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输入前(P<0.01).观察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美托咪定输入10min时、右美托咪定输入20min时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右美托咪定输入10min时、右美托咪定输入20min时、手术结束时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右美托咪定输入10min时、右美托咪定输入20min时、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输入前(P<0.05或0.01).术后1h、3h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全麻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深度麻醉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血流动力学水平维持稳定状态,镇静镇痛效果突出,同时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刘展司小萌司海超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
-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比
- 2024年
-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术中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凝血功能、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麻醉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麻醉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麻醉后HR和M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及排尿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较好麻醉效果,但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杜治昆司小萌王卓裴金乐
- 关键词:内固定术麻醉效果
- 丁苯酞联合醒脑静预防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其脑氧代谢、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醒脑静联用预防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氧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行围术期常规处理,对照组手术前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均在术后7 d停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脑血流指标[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平均流速(Average velocity,MV)],脑氧代谢指标[静脉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venous blood,SjvO_(2))、颈动静脉氧含量差值(Cerebral arterio-jugular 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Ca-jvO_(2))]、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术后7 d内观察组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2.94%(1/3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7.65%(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EDV、PSV及MV均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1、T2及T3时EDV、PSV及M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SjvO_(2)均较T0降低,Ca-jvO_(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1、T2及T3时SjvO_(2)明显高于对照组,Ca-jvO_(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SOD均较T0降低,MD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1、T2及T3时SOD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与醒脑静注射液联用能减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调节患者的脑血流量,纠正脑氧代谢失衡,改善氧化应激。
- 陈欢司海超马新强刘远征柳雨司小萌
- 关键词:丁苯酞醒脑静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氧代谢氧化应激
- 鞘内注射氯胺酮对内脏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氯胺酮对内脏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dCSF-CN)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侧脑室注射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示踪标记dCSF-CN。48h后氯胺酮(K)组(n=10)鞘内注射氯胺酮50μg,人工脑脊液(C)组(n=10)鞘内注射等体积人工脑脊液。两组均在乙状结肠壁注射甲醛制作内脏痛模型。进行各时间点疼痛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s蛋白在dCSF-CN中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K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学评分降低(P<0.01),dCSF-CN中Fos蛋白表达下降(P<0.01)。K组未见CB-HRP/Fos双标记神经元。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可以降低大鼠内脏痛反应,减少dCSF-CN中Fos蛋白的表达。
- 王亚峰司小萌张励才
- 关键词:氯胺酮远位触液神经元FOS蛋白
-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给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16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n=58)和舒芬太尼组(n=58),两组患者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使用均相同,术毕给予PCIA,地佐辛组药物为0.8 mg/kg地佐辛和6 mg托烷司琼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舒芬太尼组药物为舒芬太尼2.5μg/kg和托烷司琼6 m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累积消耗量,计算有效按压率;分别于术后6h(T2)、12 h(T3)、24 h(T4)和48 h(T5)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于术前(T0)、T1、T3、T4和T5时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地佐辛组患者术后48 h内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累积消耗量分别为(5.1±2.2)次和(60.6±11.2)mL,低于舒芬太尼组(7.2±2.6)次和(88.8±9.1)mL(P<0.05);地佐辛组患者T2~5时安静时VAS评分[(2.1±0.9)、(1.9±0.6)、(2.0±0.5)、(1.7±0.4)分]和活动时VAS评分[(2.6±1.1)、(2.2±0.8)、(2.3±0.7)、(1.9±0.8)分]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与舒芬太尼组相比,地佐辛组患者T3~5时CD3+细胞[(57.8±9.2)%、(62.3±7.8)%、(66.3±9.5)%]均升高,T3时CD4+[(27.8±6.8)%]升高,T3~4时CD4+/CD8+比值[(1.15±0.62)、(1.24±0.52)]和NK细胞[(20.2±6.9)%、(21.3±4.9)%]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4%,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的39.7%(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地佐辛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可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 刘展司小萌司海超
- 关键词:食管癌地佐辛舒芬太尼镇痛细胞免疫
- 舒芬太尼联合芬太尼用于开颅手术麻醉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本研究报告通过对开颅手术患者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麻醉用药方式来探析舒芬太尼联合芬太尼对患者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报告选取了行开颅手术的患者30例,把这些行开颅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及不同用药方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以及舒芬太尼联合芬太尼组。结果两种麻药联合用药的剂量远远低于单独用药的剂量,但其麻醉效果及麻醉恢复时间要更好。三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行开颅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用药时应推荐采用舒芬太尼联合芬太尼的用药方式。因该用药方式既弥补了舒芬太尼致患者复苏延迟,影响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的术后反应做出有效判断的缺陷,也改善了芬太尼新陈代谢快跟药效不持久的缺点。
- 尹彩星司小萌
-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开颅手术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