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昊

张昊

作品数:31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栓塞
  • 7篇颅内
  • 6篇动静脉
  • 6篇动脉瘤
  • 5篇动静脉瘘
  • 5篇栓塞治疗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5篇静脉
  • 5篇静脉瘘
  • 4篇动脉
  • 4篇硬脑膜
  • 4篇硬脑膜动静脉...
  • 4篇手术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网膜
  • 4篇细胞生成素

机构

  • 30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31篇张昊
  • 27篇全伟
  • 19篇钟文军
  • 8篇陈凡帆
  • 8篇吕建平
  • 7篇陈颖东
  • 7篇曹志恺
  • 6篇肖国才
  • 5篇骆锦标
  • 4篇谢伟
  • 3篇于晓春
  • 2篇张柳
  • 2篇张跃红
  • 2篇刘灵慧
  • 2篇张玉梁
  • 2篇黄仁辉
  • 2篇丁正斌
  • 2篇金敏
  • 2篇杨彬源
  • 2篇陈光忠

传媒

  • 5篇广州医药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4
  • 5篇2003
  • 1篇1998
  • 2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眼部表现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引起的眼部病变。方法回顾近16年来在我院神经科住院并确诊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引起的眼部病变进行着重分析。结果23例中有眼部改变者20例(86.96%)。20例(20眼,86.96%)有球结膜充血和水肿,12例(12眼,52.17%)有眼球突出,8例(8眼,34.78%)在眼眶部可闻及与血管搏动一致的杂音,8例(8眼,34.78%)有眼外肌麻痹,5例(5眼,21.74%)有视力下降,5例(5眼,21.74%)有眼部疼痛,2例(2眼,8.70%)有视网膜中央静脉扩张纡曲,1例(1眼,4.35%)有眼压升高。以眼部症状为主诉到眼科首诊的患者有10例(43.48%)。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引起眼部的多种病变,其中最常见的病变为球结膜充血和水肿。
胡燕飞全伟张昊
关键词: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眼表现
小型颅内动脉瘤栓塞后的影像学随访结果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小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在中短期内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对130例(143个)小型颅内动脉瘤(直径小于5mm)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病人进行随访,其中48个颅内动脉瘤进行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复查,了解栓塞治疗后12~24个月颅内动脉瘤的变化情况,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对143个颅内动脉瘤12~24个月的随访,有1例复发出血:48个动脉瘤在12~24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复查,有7个复发,另有3个栓塞后有残留的动脉瘤在1年后自行闭塞,造影中能观察到有新生组织完整覆盖瘤颈。结论小型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效果更好,瘤颈的残留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密切,颅内支架及带生物活性涂层的弹簧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小动脉瘤的复发率。
张昊全伟钟文军陈颖东于晓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随访
脑干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治疗策略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干动静脉畸形在临床治疗上各种有效方法的应用。方法11例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详细了解血管畸形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根据不同的血管影像学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栓塞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性治疗和观察、或以上几种方法中两种和两种以上相结合的治疗策略。结果11例患者中行介入栓塞治疗的6例(含栓塞术加伽马刀治疗2例),术后畸形团体积减少66%以上的2例,减少33%~66%的3例,33%以下的1例;手术切除的1例,单纯γ-刀治疗2例,观察的2例。所有患者随诊均无再出血或临床症状加重。结论脑干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十分困难,但可根据其血管影像学特点,采取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钟文军张昊全伟曹志恺
关键词:脑干动静脉畸形血管影像学
EPO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的血管影象学改变及NO含量的改变,从而推测EPO对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27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注血组和EPO治疗组,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后1h、3rdday、7thday和14thday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了解血管痉挛情况,并采集脑脊液及血浆标本,测定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变化。结果在单纯注血组中,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基底动脉在第3天发生明显的血管痉挛,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有较大改善,血浆及脑脊液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也有同样变化(P<0.01)。在EPO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中,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和血清及脑脊液中NO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单纯注血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O是脑组织内最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对维持正常脑血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从影象学和NO变化两个角度提示EPO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陈凡帆全伟吕建平张昊钟文军陈颖东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全脑血管造影促红细胞生成素
介绍一组控制癌症顽痛的脑内靶点被引量:1
1997年
1.临床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45岁至73岁,平均57岁。肺癌12例,鼻咽癌5例,结肠癌4例。胰头癌3例,骨癌3例,肾癌2例,肝癌1例。所选择患者均长期使用各种强效止痛药物无效。有6例患者还采用过椎管插管推注吗啡或石碳酸阻滞也未能缓解疼痛。手术方法:使用配套磁共振的ASA~601S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在磁共振上确定本组靶点的三维座标是:杏仁核X=21mm,Y=8mm,Z=—13.5mm;丘脑中央中核X=8mm,Y=—8mm,Z=3mm。
刘灵慧黄仁辉张玉梁吴穗谢伟张昊
关键词:肿瘤疼痛脑内靶点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干肿瘤手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干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报告6例脑干肿瘤患者,依据DTI确定不同的手术方案。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病理检查证实胶质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前Rankin量表平均为2.22分,术后评分下降0.56分,平均为1.66分。结论 DTI能揭示脑干肿瘤与受累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为提高手术效果,建议有条件可以考虑将DTI列为脑干肿瘤术前常规检查项目。
吕建平曹志恺全伟张昊钟文军陈凡帆骆锦标
关键词:脑干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纤维束
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栓塞治疗
2006年
目的评价在早期使用微弹簧栓塞治疗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6例(171个)小型颅内动脉瘤(直径小于10mm)在破裂后早期进行栓塞治疗及术后1~2年随访的情况。结果156例(171个)小型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91个,有瘤颈少许残留64个,瘤颈残留及不完全栓塞的16个;与手术相关并发症13例,其中1例死亡,2例有偏瘫。130例(143个)颅内动脉瘤12~24个月的随访,有1例复发出血;48个动脉瘤在12~24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7个复发。3个栓塞后有残留的动脉瘤在1年后自行闭塞,随访造影中能观察到有新生组织完整覆盖瘤颈。结论在急性期使用微弹簧栓塞治疗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瘤颈的残留,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密切,颅内支架(Neuroform)及带生物活性涂层的弹簧(Matrix)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小动脉瘤的复发率。
张昊全伟钟文军陈颖东于晓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随访
不同疗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每组分成短、中、长三个疗程,两组大鼠均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O治疗组短、中、长疗程相应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EPO 3000 U/kg;生理盐水治疗组各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疗程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PO各疗程组神经功能相应地改善,而凋亡细胞与caspase-3表达均相应地减少,其中长疗程组减少最为显著,较中、短疗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疗程的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完全相同,长疗程接近最佳疗程。
丁正斌全伟曹志恺吕建平杨彬源张昊陈凡帆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CASPASE-3
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总结急性期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例43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Matrix或GDC弹簧圈栓塞囊状动脉瘤28个,颅内支架或球囊导管重塑技术辅助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11个,水解弹簧圈栓塞不规则动脉瘤3个,双支架技术栓塞梭形动脉瘤1个。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36个,95%闭塞5个,90%闭塞2个。术后随访3个月 ̄2年,无死亡、复发、出血。结论根据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方法治疗,有利于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的致密栓塞程度,减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钟文军张昊全伟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性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0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测量颈动脉残端压(stump pressure,SP)和监测SEP中N20的波幅及潜伏期变化情况后,决定是否放置转流管。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管腔狭窄变化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5例患者同时出现SP低于50mmHg和SEP波幅下降超过50%,予以放置转流管;3例患者SP超过50mmHg,但SEP波幅下降超过50%,予以放置转流管;2例患者SP超过50 mmHg,但SEP波幅及潜伏期改变不明显,未放置转流管。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较术前下降[1(四分位数范围0.5~1.5)vs 2(四分位数范围1~2.5),P=0.03];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6);术后6个月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6.8±2.5)%vs(87.5±8.6)%,P<0.001]。结论 SEP监测可能有助于避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SEP监测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能相对安全有效。
曹志恺吕建平全伟张昊钟文军骆锦标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