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琳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哲学
  • 2篇社会
  • 1篇异化劳动
  • 1篇哲学话语
  • 1篇哲学解读
  • 1篇哲学视域
  • 1篇社会分层
  • 1篇社会分层理论
  • 1篇社会有机体
  • 1篇社会有机体理...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私有财产
  • 1篇农村
  • 1篇农村转移劳动...
  • 1篇主义

机构

  • 6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6篇张玉琳
  • 2篇齐晓安
  • 2篇吴慧玲
  • 1篇周露平
  • 1篇卜祥记
  • 1篇杜建军

传媒

  • 1篇税务与经济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科学.经济....
  • 1篇西北人口
  • 1篇学术探索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哲学视域中的中国时代与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
2014年
哲学对时代的关注不是对时代现象的直观,不是毫无偏见地陈述事实,不是纠缠于世俗的琐事,不是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不是基于历史和经验自洽与否而来的解释与说明,不是基于价值判断而来的主观私见的抒发,而是理性的关注,是合乎理性的关注,是对现实必然性的关注。作为对时代的哲学关注,马克思哲学的关注方式与"劳动"和"唯物史观"、"资本"和"资本哲学"密切相关。在唯物史观和资本哲学的理论视野中,当下中国经济时代的本质是资本逻辑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地位;我们所面对的时代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即表现为生态环境、利益分化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博弈等问题;而中国的时代精神则集中表现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前提下,有效利用并合理驾驭资本与市场,既做到高效率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又能有效化解"三大冲突",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性发育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土壤。
卜祥记张玉琳
关键词:话语
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差异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需要方面看,采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对我国各个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距进行测度,从而为各地有的放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客观依据,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依据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及生态治理四个维度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及差异分析,可以揭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均衡状态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本地生态文明的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吴慧玲齐晓安张玉琳
关键词:生态文明
嵌入、机制与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的生成建构被引量:8
2016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因应群众日常生活实践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生成。运用嵌入性理论分析工具,从现实诉求、认知系统、情感认同以及行为实践层面透视核心价值观常态化的价值。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剖析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固态机制,以日常化的实践机制、生活化的学习机制以及规范化的监管机制保障常态化建设良性运行。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嵌入、政治嵌入以及日常机制嵌入构建常态化建设的动态路径。
吴慧玲齐晓安张玉琳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结构功能主义
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宏观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流向大城市,但是,城市管理制度仍然沿袭传统的二元户籍和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扭曲了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被扭曲价格流入相关城市部门。本文通过收集1980年至2011年的数据并进行处理,构建了价格扭曲的宏观因素计量模型,运用VECM模型实证研究得出:农民实际人均收入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的首要因素;城镇居民实际工资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的次要因素;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有重要影响。运用变系数半参数方法分析数据显示,工资扭曲对城镇部门收入的影响具有流变性。
张玉琳杜建军
关键词: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
在哲学与经济学之间——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经济学意蕴被引量:1
2015年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初步讨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它包含着的两大话题——"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形成出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关系的结论,这是通过哲学研究呈现出社会有机体中的私有财产关系仅仅是异化劳动的"镜像",因此,无法从私有财产关系本身来破解社会有机体的生成机制与运动规律。《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唯物史观视域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分工是异化劳动的形成根源,《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和资本》《共产党宣言》等文本中逐渐从哲学的考察角度转换为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到《资本论》确认出社会有机体的研究话题——"雇佣劳动"与"资本",它们关切于资本如何通过占有雇佣劳动获得增值,进而如何塑造出资本社会有机体。
周露平张玉琳
关键词:社会有机体异化劳动私有财产雇佣劳动
经典社会分层理论的哲学解读及时代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始终伴随着社会分层。19世纪中后期经典社会分层理论逐步形成,并就社会分层的实质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人们认识社会、分析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重大转变。针对如何认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新课题,追溯到经典社会分层理论可为我们分析当下中国复杂的社会分层结构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的启示。
张玉琳
关键词:哲学解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