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文
- 作品数:68 被引量:3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再通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行机械再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评价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01-2019-07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行机械再通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分析2组的临床数据与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共1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再通成功率(mTICI≥2b)为86.4%(95/110),预后良好率(mRS≤2)48.2%(53/110)。2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及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再通效果(mTICI分级)及合并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0、0.000、0.037、0.007、0.025、0.001),其余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有较高的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龄、入院高NIHSS评分、高血压史、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以及手术时间长、术后即刻再通效果和症状性脑出血与预后不良相关。
- 孟飞龙徐浩文权涛袁永杰王子博高飞管生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 非急性长段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再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非急性长段颈内动脉闭塞成功血管内再通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1种新的简化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影像表现和介入操作方式。将入院并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分析, 以颈内动脉是否成功开通进行分组, 利用组间分析筛选有意义变量,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寻找影响血管内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 根据既往文献结合自身数据, 利用眼动脉是否反流代偿和残端是否尖锐两个变量的组合分为A~D 4型:A型, 尖锐残端(-), 眼动脉反流(-);B型, 尖锐残端(-), 眼动脉反流(+);C型, 尖锐残端(+), 眼动脉反流(-);D型, 尖锐残端(+), 眼动脉反流(+), 探讨分型对开通结果的影响。结果 120例患者中, 成功血管内开通91例(75.83%), 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9.17%)。其中出血事件4例(3.33%), 包括症状性脑出血1例(0.83%);缺血事件1例(0.83%), 导管穿孔1例(0.83%), 颈动脉海绵窦瘘3例(2.50%), 夹层2例(1.67%)。无致残性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尖锐残端(OR=4.10, 95%CI 1.19~14.16)、眼动脉反流(OR=3.16, 95%CI 1.13~8.88)和单纯颅外段闭塞(OR=10.78, 95%CI 2.08~55.74)是影响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开通的独立危险因素。A~D型手术成功率分别为30.00%(3/10)、66.67%(8/12)、70.00%(28/40)、89.66%(52/58),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1/10)、8.33%(1/12)、17.50%(7/40)、3.45%(2/58)。结论尖锐残端、眼动脉反流代偿和闭塞段局限于颅外段是成功开通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残端是否尖锐和眼动脉是否反流代偿两种变量构成的分组模型, 对指导非急性闭塞血管的开通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 刘朝王子尧刘兵辉李进一陈振徐浩文管生
- 关键词:颈内动脉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造影分型
-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高分辨率MRI与DSA的对照研究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8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HRMRI 及DSA 检查,以DSA 为金标准,分析HRMRI 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2...
- 谢珊珊程敬亮张勇徐浩文管生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非颈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短期效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评价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非颈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部位的动脉瘤)相对于颈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将患者分为颈内动脉瘤组和非颈内动脉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短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采用PED置入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DSA随访,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效果(完全闭合、近似闭合、未愈合及好转,好转为完全闭合和近似闭合)。结果共纳入125例患者(127个动脉瘤)行PED介入治疗,PED置入成功率为100.0%;其中颈内动脉瘤组87例(89个动脉瘤),非颈内动脉瘤组38例[38个动脉瘤,其中大脑前动脉5例(A1段1例,A2段3例,A3段1例)、大脑中动脉15例(M1段14例、M2段1例)、前交通动脉3例、椎动脉V4段10例、基底动脉5例]。颈内动脉瘤组与非颈内动脉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3.4%(3/89)比0]、缺血并发症发生率[3.4%(3/89)比2.6%(1/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4、1.000)。共有68例患者(共68个动脉瘤)进行了DSA随访检查,包括颈内动脉组50例,非颈内动脉组18例;其中51个动脉瘤完全闭合,动脉瘤闭合率为75.0%(51/68)。两组短期随访中的动脉瘤完全闭合率[80.0%(40/50)比11/18,P=0.204])及好转率[92.0%(46/50)比14/18,P=0.2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颈内动脉瘤组相比,PED治疗非颈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部位的动脉瘤)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促进动脉瘤愈合同样安全且有效。
- 范锋郭新宾徐浩文权涛袁永杰魏森李冬冬张松付宇管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安全性短期疗效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评估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分支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动脉瘤愈合良好率、被覆盖旁路血管受累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治疗,围手术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发生率2.4%。在5~18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mRS评分1分,其他患者均为0分。动脉瘤愈合良好率75.0%,被覆盖旁路分支血管的狭窄率和闭塞率分别为34.1%和6.8%,但均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安全有效,被覆盖的旁路分支血管可能发生无症状性的狭窄或闭塞,需要长期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 唐国强付晓杰韩凯昊权涛袁永杰方松徐浩文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预后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疗效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3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单纯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1217例,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631例,单纯栓塞组5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随访期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栓塞即刻,631例支架辅助栓塞组中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65.0%(410例)、29.9%(189例)、5.1%(32例);586例单纯栓塞组中分别占51.4%(301例)、36.0%(211例)、12.6%(74例),两组比较P<0.01。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5%(16例),单纯栓塞组为5.1%(30例);两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3%(40例)、3.1%(18例),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均为1.0%(均为6例),致死率均为2.2%(分别为14例、1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组227例、单纯栓塞组10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71.8%(163例)、22.9%(52例)、5.3%(12例),单纯栓塞组分别占53.9%(55例)、34.3%(35例)、11.8%(1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27例)、38.2%(39例),两组比较栓塞程度分级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效果好,复发率低;出血性并发症略低,缺血并发症略高,但不增加总体致残、致死的风险。
- 陈振张松晋亚洲刘朝李冬冬王林玉郭新宾徐浩文管生
- 关键词:弹簧圈
- Neuroform3支架在急诊血管内栓塞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评价急诊血管内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可解脱弹簧圈栓塞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18个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出血性颅内动脉瘤48例,其中26例在72h内实施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1段,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13例位于后交通,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基底动脉顶端,2例位于椎动脉V2和V4段,1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3例在第1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例在第2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2例在第4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0例在第1枚弹簧圈无法在瘤腔内成篮后植入支架,其余10例先植入支架再进行弹簧圈栓塞,所有微导管均通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覆盖了瘤颈,同期行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88.5%),次全栓塞3例(11.5%);术中1例支架轻度回撤,无血栓事件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栓塞术后随访到23例,至少复查1次脑血管造影,最多复查3次;完全致密栓塞14例(60.8%)动脉瘤均未显影,6例瘤颈少许显影病例中3例(11.5%)存在血栓形成,次全栓塞1例(3.3%)瘤体再通,另外2例始终稳定,所有病例载瘤动脉通畅,狭窄2例(7.7%),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急症血管内应用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出血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是方便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 王武李明华杜倬婴王珏周兵徐浩文程永德张培蕾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
- 尤瑞克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后的应用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已被证实为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致残率的有效治疗方法[1]。五大研究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阳性结果,证实血管内机械取栓可以使急性前循环大血管病变引起缺血性卒中患者获益[2-6]。尤瑞克林是治疗脑梗死的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但对于血管内机械取栓开通术后患者是否有效缺乏证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现报道如下。
- 权涛孟飞龙闫保君陈锐徐浩文管生
- 关键词:血管闭塞尤瑞克林前循环疗效分析取栓术
- 益处发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
- 2023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并分析益处发现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施正念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益处发现评定量表(BF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0例ACI介入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益处发现、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间的关系以及益处发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130例ACI患者介入治疗后FFMQ总分为(123.34±5.14)分;BFS评分、积极应对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49.73±3.41)、(20.35±2.25)、(13.18±1.45)分;正念水平、益处发现与积极应对均呈正相关(r=0.687、0.737,均P<0.05);正念水平、益处发现与消极应对均呈负相关(r=-0.654、-0.779,均P<0.05);益处发现在ACI患者介入治疗后正念水平对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影响中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贡献率分别为49.71%、64.58%。结论:益处发现在ACI介入治疗后患者的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王丽君王亚南徐浩文
- 关键词:脑梗死生活变动事件心理学
- 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技术和疗效探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3例颅内梭形动脉瘤患者,经头颈联合CTA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采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技术治疗并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动脉瘤腔大部栓塞,术后即刻可见动脉瘤囊内涡流改变明显。术中共使用支架7枚,弹簧圈17枚,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及血栓形成等情况。随访3~8个月,1例8个月后头痛消失,无神经功能障碍,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后头痛消失,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少量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临床随访无症状。结论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近期疗效良好,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李冬冬郭新宾管生徐浩文刘朝王子博李元辉
- 关键词:梭形动脉瘤弹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