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奇峰
- 作品数:20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咽癌复发性颈淋巴结转移灶瘤体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瘤体内注射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复发性颈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放疗后淋巴结复发且不能手术切除的 6 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瘤体内注射IL - 2合并放射治疗组 (综合组 )3 3例和单纯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3 0例。放疗方法 :6 0 Co常规分次照射 ,DT2 0 0cGy/次 ,5次 /周 ,DT50~ 6 0Gy/ 5~ 6周。综合组 :放疗方法同单放组 ,瘤体内注射与放射治疗同步进行。 0 . 9%生理盐水 1ml溶解稀释IL - 2 50万U ,放疗前 3 0min瘤体内局部注射 ,每周 3次 ,(周 1、3、5)。结果 综合组和单放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96 . 9% (3 2 / 3 3 )和 6 6 . 7% (2 0 /3 0 ),P < 0 . 0 1。两组淋巴结最大直径≤ 5cm和 >5cm者的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1 0 0 % (2 8/ 2 8)、82 .6 % (1 9/ 2 3 ),(P<0 . 0 5);80 % (4/ 5)、2 5% (1 / 4),(P>0 . 0 5)。综合组远地转移率 2 4. 2 % (8/ 3 3 ),单放组为 2 0 . 0 % (6 / 3 0 ),P>0 . 0 5。局部注射IL - 2后T细胞亚型CD3、CD4阳性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提高 ,NK细胞活性增加。重度皮下纤维化发生率 :综合组 78. 8% (2 6 / 3 3 ),单放组 73 . 3 % (2 2 / 3 3 ),P>0 . 0 5。结论 ?
- 张纯陈昱明张静玉成奇峰黄荣和
- 关键词:瘤体内注射鼻咽癌癌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灶
-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6例复发性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照射,2Gy/次,1次/d,5次/周,鼻咽部复发灶总剂量DT60—66Gy/6.0~6.6周;研究组:第1、2、3、4、5周剂量分别为1.1、1.2、1.3、1.4、1.5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6h,每周5次,鼻咽部复发灶总剂量DT65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鼻咽复发灶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2.6%、17.4%和52.2%、47.8%(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口咽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可以耐受。结论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复发性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 陈昱明黄军荣张纯成奇峰张志娟孙彦秋
- 关键词: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
- 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前后表型分析
- 1999年
- 为探讨McAb激活T细胞,加强APC的递呈抗原的能力,采用CD28/CD80(受体与配体)McAb共激活的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输入肿瘤患者,用FACS检测健康人、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PBLs的表型;结果显示在治疗前,肝癌患者PBLs有CD4偏移现象,而治疗后CD4偏移消失,CD3降低,且杀伤细胞(CD8+)增多。结论:通过共激活PBLs输入疗法,激活了T细胞某些被抑制了的功能,使不同的T细胞向相应细胞转化。
- 王彤贾筠成奇峰熊莲花罗利琼刘琥琥肖兰凤
- 关键词:肝细胞免疫治疗表型分析
- 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单纯用药组及放疗+药物组,采用MTT法观察L-OHP不同药物浓度与不同外放射剂量24、48、72h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计算细胞抑制率和增敏比,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处理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相关方法分析各因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生长抑制率与放疗剂量、L-OHP浓度呈正相关,而时间因素与生长抑制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采用L-OHP对肝癌进行放射增敏时,时间因素可忽略不计。当L-OHP浓度大于0.625mg/L,将可获得放疗增敏的效果。
- 孙彦秋刘光贤张纯成奇峰陈昱明
- 关键词:奥沙利铂放射增敏人肝癌细胞
- 同步放化疗治疗N_2、N_3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化疗加放疗治疗N2 、N3 期鼻咽癌的价值。方法 86例N2 、N3 期鼻咽癌随机分为放化组和单放组 ,两组放疗均采用60 Cor线常规分割照射 ,鼻咽部剂量为 6 8~ 70Gy/ 6 .8~ 7周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 6 6~ 76Gy/ 6 .6~ 7.6周。放化疗组在放疗第 1周和第 5周行CF +5 Fu +DDP化疗 2周期。结果 放化疗组和单放组近期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3.0 %和 86 .0 % (P >0 .0 5 )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为 86 .0 %和 6 5 .1 % (P <0 .0 5 )。两组 3、5年鼻咽部肿瘤控制率分别是 6 7.4 %和 4 4 .2 % (P <0 .0 5 ) ,5 5 .9%和 37.2 % (P <0 .0 5 ) ;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控制率分别是 6 5 .1 %和 4 1 .9% (P <0 .0 5 ) ,5 8.1 %和 37.2 % (P <0 .0 5 ) ;两组 3、5年的远处转移率分别是 2 0 .9%和 4 1 .9% (P <0 .0 5 ) ,2 7.9%和 4 8.9% (P <0 .0 5 ) ;两组 3、5年生存率分别是 5 8.1 %和 34.9% (P <0 .0 5 ) ,4 6 .5 %和 2 5 .6 % (P <0 .0 5 )。放化组的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均高于单放组 (P <0 .0 5 ) ,但病人可以耐受。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N2 、N3 期鼻咽癌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
- 陈昱明成奇峰
- 关键词:鼻咽部肿瘤化学疗法放射疗法
-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止痛的疗效观察
- 2001年
- 目的进行临床试验来评价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方法对恶性肿瘤骨转移伴疼痛共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91.3%,其中完全缓解率41.3%,部分缓解率50.0%,未缓解8.7%,毒副作用少。结论放疗能有效地减轻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其毒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陈昱明成奇峰
-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
- 89例乳腺癌治疗情况分析
- 2001年
-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998年89例乳腺癌的治疗情况,Ⅰ期7例,Ⅱ期44例,Ⅲ期32例,Ⅳ期6例,各期5年生存率为75%、60.9%、28.6%、0。按病理组织分类;非浸润型4例,浸润型非特殊型72例,浸润型特殊型13例,各类5年生存率为66.6%、46.8%、20%。根治术43例,改良根治术26例,单纯乳腺切除20例。手术+化疗26例,手术+放疗25例,手术+化疗+放疗38例。手术+化疗+放疗的平均生存率为63.7%,较其他组高(P<0.05)术后放、化疗同时进行者3年生存率较术后先放疗者高63.7%,较其他组高(P<0.05),术后放、化疗同时进行者3年生存率较术后先放疗者高(74.2%,56.8%)。因此可以认为: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化、放疗同时进行或化疗较早应用,能提高生存率,可减少远处转移率,对病期较晚者尤为如此。
- 贾筠成奇峰黄荣和黄石川王彤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病理
- 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等中心治疗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等中心治疗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价值。方法 10 0例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挡块放疗组 (对照组 )和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等中心放疗组 (实验组 ) ,两组均采用60 Coγ射线照射 ,鼻咽部原发灶总剂量 68~ 72Gy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根治量 60~ 66Gy ,颈部预防量 5 0Gy。摄片法制作不规则挡块保护脑干、小脑、脊髓、眼睛、垂体等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早期放射反应按RTOG评分标准。结果 实验组鼻咽原发灶CR率 5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2 % (P <0 .0 5 ) ,实验组口腔黏膜反应 ,牙龈酸痛、视力下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咽炎、放射性中耳炎、口干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放疗采用低熔点不规则挡块等中心照射新技术能提高鼻咽部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和有效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 ,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使用 。
- 陈昱明张纯成奇峰吴伟艺
- 关键词:鼻咽部肿瘤放射疗法
- 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 2006年
- 目的:观察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T3-4N0-1M0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照射2Gy/次,5次/周,鼻咽部原发灶DT68-72 Gy/6.8-7.2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照射DT50 Gy/5周。研究组前3.6周同对照组,然后每周分割剂量逐渐递增,即分割剂量的第1、2、3周分别为1.1Gy/次、1.2 Gy/次、1.3 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大于6小时,每周5次,鼻咽部总剂量DT72Gy/6.6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剂量DT50 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7.8%、22.2%和55.6%、44.4%(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 陈昱明张纯成奇峰
- 关键词:鼻咽癌
- 紫杉醇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TP组(紫杉醇+顺铂)和GP组(吉西他滨+顺铂),每组35例。结果:TP组和GP组有效率分别为48.5%(17/35)和45.7%(16/3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3个月和4.6个月,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个月和9.2个月,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37.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为主,TP组脱发、肌肉关节痛、周围神经炎较为显著,GP组血小板下降较高,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P组和GP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毒副反应侧重各有不同。
- 贾筠莫汉文成奇峰黄荣和刘琦
- 关键词:紫杉醇吉西他滨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