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恒文

作品数:56 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脊髓
  • 13篇血流量
  • 12篇脊髓损伤
  • 10篇血流
  • 8篇缺血
  • 8篇坐骨
  • 8篇坐骨神经
  • 6篇神经生长
  • 6篇神经生长因子
  • 6篇神经损伤
  • 6篇NGF
  • 6篇大鼠坐骨神经
  • 5篇神经再生
  • 5篇周围神经
  • 5篇坐骨神经损伤
  • 5篇脊髓血流
  • 5篇脊髓血流量
  • 4篇蛋白
  • 4篇血管
  • 4篇营养因子

机构

  • 3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8...

作者

  • 55篇杨恒文
  • 25篇伍亚民
  • 23篇曾琳
  • 21篇廖维宏
  • 16篇龙在云
  • 16篇李应玉
  • 13篇刘媛
  • 11篇陈恒胜
  • 8篇胡文辉
  • 6篇李强
  • 5篇王正国
  • 5篇李民
  • 4篇丁珍明
  • 4篇杨志焕
  • 3篇宗兆文
  • 3篇李晓炎
  • 3篇张映琦
  • 3篇狄凤桐
  • 3篇马树林
  • 2篇杜晓兰

传媒

  • 17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伤残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国外医学(创...
  • 1篇全国外科学术...

年份

  • 1篇2006
  • 10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8
  • 1篇198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和再灌流对脊髓血流量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使血压下降至30mmHg维持30min后再灌流,让血压回升到正常范围。观察缺血再灌流期 SCBF和 SEP变化。缺血期平均动脉压 30~40mmHg,脊髓 T12及Ll节段灰质血流量减少57%~64%,白质血流量减少32%~50%;SMEP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各波的波幅降低并有25%~67%的波幅消失。再灌流期当血压回升到90~130mmHg时,灰质血流量仍低于伤前(P<0.01),白质血流量无显著差异.SMEP潜伏期仍明显延长(P<0.05),除Pl波波幅下降有统计意义外,其它各波幅无差异,波幅消失占25%~33.3%。光镜下见脊髓存在损伤性病理变化,显示缺血再灌流后脊髓组织仍然存在继发缺血性病理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
杨恒文丁珍明廖维宏胡文辉李兵仓刘晓霞
关键词:缺血诱发电位脊髓
肝缺血预处理对NO、ET和LBF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预处理 (IPC)后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和肝血流量 (LBF)的变化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选用大鼠 72只 ,分为缺血再灌注 (I R)组和IPC组。观察指标为NO、ET、LBF测定 ,时相为 1小时、3小时、6小时和 2 4小时。结果 NO测定在损伤与IPC两组间比较 1小时、3小时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经IPC后减少NO的释放。LBF测定在两组间比较 ,I R组下降显著 ,IPC组除 3小时外其它时相LBF显著增加 ,与I R相比P <0 .0 5 ,各时相点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IPC组比I R组ET释放减少 ,在 1小时、3小时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与损伤前比较除IPC组 3小时以外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肝脏IPC可以减轻肝细胞的损伤 ,增加LBF ,减少NO和ET的释放 。
杨恒文曾琳杜晓兰刘媛廖维宏
关键词:一氧化氮内皮素肝血流量缺血预处理肝缺血
大鼠前肢食物小球抓取动作评分的改进和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改进大鼠前肢食物小球抓取动作的评分标准。方法 将大鼠前肢抓取动作录像 ,并输入计算机将其分解为 6个分解动作 ,按动作的异常程度给予 0~ 3分 ;同时按大鼠连续 1 0次抓取动作所需时间长短给予 0~ 2分 ,并计入总分。观察单纯致伤皮质脊髓背侧束 (dCST)或联合致伤红核脊髓束 (RST)后 ,大鼠前肢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改进后的评分标准能较精确地反映不同损伤情况下以及功能代偿后 ,大鼠前肢功能的变化情况。
宗兆文廖维宏伍亚民龙在云杨恒文李应玉陈恒胜曾琳
关键词:皮质脊髓束
犬脊髓压伤后灰、白质血流量与功能的实验研究
1990年
脊髓重度压伤后,伤区灰、白质血流量进行性下降,并见广泛性出血、坏死,90%以上动物1月内毫无功能恢复;中轻度压伤后,伤区灰、白质血流量下降不显著,仅见中央灰质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果提示,脊髓压伤后周围灰质和白质缺血与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胡文辉刘英炳杨诗球刘连生鲁晓滨杨恒文陈世秀陈恒胜李向东徐有奇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流量脊髓诱发电位
TDP照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循环影响
杨恒文丁珍明张大春
关键词:电疗法褐家鼠光疗法微循环(生理)
家兔颅脑冲击伤的致伤特点被引量:5
2000年
狄凤桐杨志焕王正国魏文清李晓炎狄宁杨恒文陈志英何福全
关键词:致伤特点
三氟啦嗪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三氟啦嗪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探讨吩噻嗪类药物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Allen's重锤打击法致伤大鼠脊髓 ,采用三氟啦嗪治疗 ,利用氢清除法测量脊髓血流量 ,观察三氟啦嗪对脊髓损伤后平均系统动脉压和脊髓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在肾上腺素维持系统动脉压的条件下 ,三氟啦嗪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单一肾上腺素无此效应。结论 :三氟啦嗪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 。
章亚东侯树勋杨恒文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血流量
必需脂肪酸对大鼠脑组织中EA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在大鼠脑发育期补充必需脂肪酸兴奋性氨基酸 (EFA)对脑组织中EAA含量的影响。方法 断乳大鼠 (1个月 ) 3 0只 ,雌雄不拘 ,分为正常组、EFA缺乏组和补充鱼油组 ,分别以不同饲料喂养 3个月 ,取出新鲜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 ,测定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 ;尼氏染色和嗜银染色观察大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EFA缺乏组的EAA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补充鱼油组无明显差异 ;与补充组相比 ,EFA缺乏组大脑皮质大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排列不规则、稀疏、轴突纤维短 ,海马细胞层数较少、体积也较小。结论 发育期EFA缺乏会导致脑组织中EAA含量明显升高 ,神经形态异常。
张侃曾琳龙在云刘媛李应玉杨恒文伍亚民陶翠兰
关键词:必需脂肪酸兴奋性氨基酸脑组织
外伤性截瘫病人双下肢甲襞微循环观察
1995年
通过对128例外伤性截瘫病人的甲襞微循环观察,主要表现有微血管管袢轮廓不清,血色呈暗紫色,细动脉、细静脉明显痉挛变细,畸形管袢明显增多。管径粗细不均,管袢内红细胞聚集明显,血流缓慢,多为粒缓流、粒流、管袢周围明显渗出。总加权积分为9.23±1.03。其结果提示,外伤性截瘫病人均有严重微循环障碍。因此,定期进行微循环检查,对监测病情,指导治疗,延长病人生存期是十分必要的。
程雪云杨恒文
关键词:外伤性截瘫康复疗法下肢
外伤性截瘫肢体血流图的临床观察
1989年
脊髓损伤后,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双下肢瘫痪,是最严重的致残性疾患之一。衡量其肢体供血状况,至今尚缺少客观的临床测定方法。近年来,
程雪云杨恒文丁珍明刘英炳
关键词:截瘫肢体血流图脊髓损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