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望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化
  • 4篇考古
  • 3篇史前
  • 3篇古史
  • 2篇仰韶文化
  • 2篇遗址
  • 2篇中国古史
  • 2篇中国考古
  • 2篇中国考古学
  • 2篇山东龙山文化
  • 2篇龙山文化
  • 2篇考古学
  • 2篇古文
  • 2篇古文化
  • 2篇古学
  • 1篇东周
  • 1篇心路
  • 1篇心路历程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生涯

机构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辽宁省文物考...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故宫博物院
  • 1篇上海博物馆
  • 1篇山东省文物考...

作者

  • 10篇邵望平
  • 3篇高广仁
  • 1篇郭大顺
  • 1篇严文明
  • 1篇张忠培
  • 1篇高明
  • 1篇蔡凤书
  • 1篇栾丰实
  • 1篇李新伟
  • 1篇李学勤
  • 1篇裘锡圭
  • 1篇田昌五
  • 1篇张学海
  • 1篇宋建

传媒

  • 2篇南方文物
  • 1篇东南文化
  • 1篇考古学报
  • 1篇文史哲
  • 1篇考古
  • 1篇中原文物
  • 1篇草原文物
  • 1篇燕京学报辑刊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7
  • 2篇1993
  • 1篇198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百万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苏秉琦谈考古学的中国梦被引量:10
1997年
邵望平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国考古学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中国文明起源中国文化传统
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访谈录被引量:37
1993年
苏秉琦,中国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当代中国考古界泰斗。生朴1909年10月4日,河北省高阳县人。1934年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34年至1949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他整理编写的《斗鸡台沟东区墓葬》、《瓦鬲的研究》奠定了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基础。自1949年起至今,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至1982年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对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进行了独到的系统研究。并培养了好几代考古学者。1986年被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其主要论著汇集为《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邵望平汪遵国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仰韶文化古文化中国古史中国史前史访谈录
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被引量:31
1993年
历史总是好对人们开玩笑。六十多年前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有两大考古发现。一是"黑陶期"即龙山文化的城址。二是九个字的刻字陶片。六十多年来,这两项重要的考古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怀疑。
王恩田田昌五刘敦愿严文明李学勤张学海张忠培陈公柔邵望平郑笑梅俞伟超高明栾丰实黄景略裘锡圭蔡凤书
关键词:山东龙山文化陶片龙山时代刻划符号原始文字
试论淮系史前文化及裴李岗文化的主源性被引量:8
2004年
考古界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将中国腹地的史前文化分为黄河、长江两大区域。淮河流域由於处於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它的史前文化面貌具有较多的“中介”性,从而妨碍了对它的文化性质的正确认识。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把集中分布於河南中部淮河支流洪、颖、
高广仁邵望平
关键词:史前文化淮河流域裴李岗文化文化起源
青青子衿——邵望平先生访谈录
2011年
李:邵老师,您是从事田野考古和研究、教书育人逾五十年的女学者,取得了很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很多后辈非常想了解您从事考古学研究和古史重建的心路历程,以从中获得启示。我受《南方文物》编辑部的委托,向您做一次访谈。可否先向读者简要地介绍你的学术生涯。邵:1954年我从济南二中毕业,很幸运。
邵望平李新伟
关键词:田野考古学术生涯心路历程考古专业古史重建历史系
中原文化中的东方因素被引量:5
2002年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邵望平
关键词:中国古史中原文明东周史学家经学
黎族文化的考古启示
2013年
海南黎族作为华南沿海重要的海岛原住民,曾先后引起中外民族学者的关注与调查,但少见考古学者对黎族的专题调查。邵望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黎文化的考古启示》一文是她二十多年前在白沙、昌江、东方等黎族村寨的调查记录,留下了许多前人没有涉及或少涉及的珍贵资料。比如在"村寨聚落"上,她的重点不在"干栏式"、"船型屋"等前人常说的物质文化,而是深入观察广场、住屋、仓房、道路等内在布局,依次围绕村寨的菜地园圃、经济作物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等外在环境"带",抓住了人群的"活动形态",深刻、独到;又如"葬俗与宗教信仰",她所记录的独木棺入殓、墓地中前后墓葬"挖破"关系、凶死者俯身葬背插竹签、住屋门口保留无主老坟并树石板涂白粉等,都极有"新意"。这类细微的观察、体现考古学家独特视角的资料,文中还有很多。
邵望平
关键词:黎族文化考古海南黎族聚居支系自称
淮系古文化概说
石兴邦先生在60年代初写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体系》一文中提出,大汶口—青莲岗文化体系即历史时期的夷僚系统。青莲岗文化是江淮之间的早期阶段的一支文化。他还使用了“淮海区”这一人文地理概念,强调了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
邵望平高广仁
文献传递
史前陶鬶初论被引量:43
1981年
在近代考古文献中,鬶的名称首次见于《城子崖》,该报告是依《说文·鬲部》:"鬶,三足鬴也,有柄、喙"来给这种形制奇特的器物命名的。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各地,东起海滨,西至陕西,北自辽东,南达岭南,已有上百处遗址出土了各式陶鬶(图一、文末表一)。这些遗址,早的可上溯至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前,晚的约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在这样广阔的地域和如此长久的时间里,陶鬶的形制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本文试图以典型陶鬶的出土层位为主要依据,参照共存物所测定的绝对年代(见文末表二),把陶鬶在形制、风格上的变化粗略地排出个序列来,以供史前遗存编年断代参考。再者,陶鬶是一种形制复杂的器物,尽管各地所出多有不同,但却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共同特性。因此,我们认为其中的大多数应同出一源。本文试图按照它们在各地出现的早迟、多寡来探讨各类各型陶鬶之间可能存在着的源流关系。
高广仁邵望平
关键词:山东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文化系统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笔谈被引量:6
2004年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文明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东方文明指东部沿海文明 ,包括燕辽文化区海岱文化区和太湖文化区。这 3个文化区相对独立 ,自成文化体系 ,又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对早期文明的产生途径和发展道路有很大影响。因此 ,中国东方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已经成为学术领域的热点 ,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组织这一组笔谈 ,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邵望平郭大顺栾丰实宋建
关键词:古代社会文明化礼制古代文明礼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