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纪慈
-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图像引导下乳腺癌调强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对比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下应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3—9月接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的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n=30)和B组(n=30),分别选取热塑体模(A组)和个体化定位泡沫垫联合热塑体模(B组)进行固定,所有患者分别在每次治疗摆位纠正前和摆位纠正后行锥形束CT(CBCT),获取两组摆位误差值。结果摆位纠正前,A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两组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低于摆位纠正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周数增加,两组三维方向的分次间误差逐渐减少,且A组1~5周三维方向的分次间误差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调强放疗使用个体化定位泡沫垫联合热塑体模固定体位能提高摆位稳定性和重复性,采用CBCT图像引导放疗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
- 黄大钡郭纪慈李珍
- 关键词:调强放疗体位固定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
-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直径≤3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47个病人,63个特殊部位(指距离大血管、大胆管或肝外脏器5mm以内)病灶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
- 郭纪慈黄大钡李晓群彭国文张高尚文自祥刘辉来
-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CT引导
- 53例鼻咽癌放疗后急性大出血介入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鼻咽癌放疗后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9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急性大出血经鼻腔填塞、药物治疗无效后,行颈内、颈外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选用明胶海绵、栓塞钢圈、覆膜支架等材料处理出血动脉。回顾性分析患者出血部位、介入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 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影,其中53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6例患者动脉造影发现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放弃治疗。41例患者行颈外动脉栓塞,9例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性栓塞,3例患者行颈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46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有效率86.8%(46/53);术后发生面部肿胀疼痛28例,1周后自行缓解。2例患者行单侧颈内动脉永久性栓塞后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结论]根据出血动脉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介入术式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急性大出血,止血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郭纪慈黄大钡张健李晓群
- 关键词:鼻咽肿瘤大出血介入栓塞覆膜支架
- 连续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在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
- 2009年
- 目的评估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在心脏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心脏移植术后胸部并发症的X线特征。方法对15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术后连续行数字化X线胸片检查,了解胸部X线变化。结果心脏移植术后胸部X线征象包括: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气胸、心包积液、心包积气、肺水肿。结论数字化X线胸片检查能早期发现心脏移植术后胸部并发症,有效监测右心功能情况,是心脏移植术后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
- 黄大钡郭纪慈
- 关键词:心脏移植并发症胸部X线征象
- 应用不同热塑膜定位方式研究食管癌放疗中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固定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分别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各30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在每次治疗的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图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得到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原因。结果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1±0.8)mm、Y(1.3±1.1)mm、Z(1.0±0.9)mm,热塑体膜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7±1.4)mm、Y(4.5±3.2)mm、Z(3.9±1.5)mm,两组的分次间误差在X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与纠正前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和热塑体膜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纠正后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误差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塑体膜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固定技术精确性高于热塑体膜组;分次内误差在每次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明显,因此在治疗计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 郭纪慈黄大钡李珍余建荣古定标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摆位误差
-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分次内误差的比较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分析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的分次内误差,比较两种治疗技术在减少摆位误差方面的优劣。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VMAT与IMRT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各25例,所有患者分别在每次治疗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并与计划CT匹配,获取分次内误差,对两种治疗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RT组在X(左右)、Y(头脚)、Z(腹背)3个轴方向的摆位纠正后误差分别为(0.63±0.47)mm、(0.84±0.35)mm、(0.67±0.41)mm,治疗后误差依次为(1.01±0.42)mm、(1.08±0.89)mm、(1.07±0.70)mm,治疗后误差高于纠正后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在X、Y、Z 3个轴方向的摆位纠正后误差分别为(0.62±0.50)mm、(0.78±0.40)mm、(0.72±0.54)mm,治疗后误差依次为(0.71±0.52)mm、(0.84±0.41)mm、(0.79±0.63)mm,治疗后误差略高于纠正后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每周获得的分次内误差,随着治疗周数的增多,两组各方向的平均误差均有所增加,且IMRT组数据高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的治疗时间和加速器跳数为(2.85±0.73)min和589.00±63.00,均优于IMRT组的(8.14±1.06)min和792.00±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放疗中,VMAT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患者不舒适度,有效降低患者分次内误差,但放疗分次内误差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大。
- 黄大钡郭纪慈李珍余建荣张志高
- 关键词:食管癌锥形束CT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直径≤3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47例肝癌患者,共消融63个特殊部位(指距离大血管、大胆管或肝外脏器5mm以内)病灶。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增强CT复查及随访,统计肿瘤完全坏死率、肿瘤局部进展率、肿瘤肝内新生率、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穿刺RFA治疗。RFA术后1个月特殊部位肝癌完全坏死率为88.89%(56/63);RFA术后3、6、12个月及1年以上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4.77%(3/63)、3.17%(2/63)、3.17%(2/63)、1.59%(1/63),肿瘤肝内新生率分别为15.87%(10/63)、4.76%(3/63)、12.70%(8/63)、3.17%(2/63)。至随访截止时间,47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8%(39/47)、63.83%(30/47)、36.17%(17/47)。RFA术后,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6例(12.77%)出现肝包膜下少量血肿,10例(21.28%)术后发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郭纪慈黄大钡李晓群彭国文张高尚文自祥刘辉来
-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CT引导
- 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瓦利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盆腔部肿瘤30例,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CBCT图像引导方法进行比较,其中A组每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B组隔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C组每隔5 d摆位后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CT模拟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取3组病例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并估算其相应的摆位外扩边界(MPTV)。结果每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21±0.14)mm、(-2.04±7.94)mm、(-1.62±3.15)mm,MPTV分别为:3.12 mm、10.66 mm、6.26 mm。隔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31±4.02)mm、(2.28±13.17)mm、(1.72±8.33)mm,MPTV分别为:6.09 mm、14.92 mm、10.13 mm。每隔5 d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2.13±4.26)mm、(2.48±16.6)mm、(2.65±8.09)mm,MPTV分别为:8.31 mm、17.82 mm、12.29 mm。结论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可以明显提高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度。
- 郭纪慈黄大钡余建荣李珍
- 关键词: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
- 容积调强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旋转容积调强VMAT与固定野调强IMRT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8月入组食管癌患者30例。用瓦利安Eclipse10.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单弧VMAT(Arc1)、双弧VMAT(Arc2)、和9野IMRT计划。比较三组计划在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剂量覆盖率、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保护等方面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三组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VMAT(Arc2)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HI)和矩形度(CI)较其他两种要好(P〈0.05)。危及器官方面:VMAT(Arc1)与VMAT(Arc2)比较,VMAT(Arc2)对双肺、脊髓Dmax保护优于VMAT(Arc1);VMAT(Arc2)、与IMRT9野比较,VMAT(Arc2)对心脏Dmean、脊髓Dmax保护优于IMRT 9野;治疗时间方面:VMAT(Arc1)时间最短,需时90s,VMAT(Arc2)所需时间190~200s,IMRT 9野平均所需时间680s。结论 VMAT(Arc1)、VMAT(Arc2)、与IMRT 9野三种计划都满足临床要求。对于瓦利安Eclipse10.0计划系统VMAT(Arc2)临床使用上较普遍。
- 余建荣古定标李珍郭纪慈
- 关键词:食管癌静态调强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