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图像引导下乳腺癌调强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对比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下应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3—9月接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的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n=30)和B组(n=30),分别选取热塑体模(A组)和个体化定位泡沫垫联合热塑体模(B组)进行固定,所有患者分别在每次治疗摆位纠正前和摆位纠正后行锥形束CT(CBCT),获取两组摆位误差值。结果摆位纠正前,A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两组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低于摆位纠正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周数增加,两组三维方向的分次间误差逐渐减少,且A组1~5周三维方向的分次间误差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调强放疗使用个体化定位泡沫垫联合热塑体模固定体位能提高摆位稳定性和重复性,采用CBCT图像引导放疗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
- 黄大钡郭纪慈李珍
- 关键词:调强放疗体位固定
- 放疗期间运用CBCT调整治疗中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分析放疗过程中因患者体型变化、肿瘤大小改变等因素导致的摆位误差,并修正治疗等中心。方法 8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运用CBCT的图像与靶区勾画轮廓线进行重新匹配,并以新的中心作为后半期放疗的中心。分析两次CBCT的治疗中心点的位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56例患者治疗中心点位移等于或少于5mm,无需调整治疗中心。24例患者中心点位移大于5mm,需调整治疗中心。按调整后的治疗中心完成后期治疗。需调整比例占总病例的30%。结论利用CBCT对放疗摆位的误差测量准确有效。放疗时间跨度长,患者体型、肿瘤在治疗期间变化大,所以在治疗的中期进行合理的调整非常必要。
- 余建荣李珍张伟
- 关键词:CBCT胸腹部肿瘤
- 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瓦利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盆腔部肿瘤30例,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CBCT图像引导方法进行比较,其中A组每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B组隔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C组每隔5 d摆位后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CT模拟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取3组病例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并估算其相应的摆位外扩边界(MPTV)。结果每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21±0.14)mm、(-2.04±7.94)mm、(-1.62±3.15)mm,MPTV分别为:3.12 mm、10.66 mm、6.26 mm。隔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31±4.02)mm、(2.28±13.17)mm、(1.72±8.33)mm,MPTV分别为:6.09 mm、14.92 mm、10.13 mm。每隔5 d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2.13±4.26)mm、(2.48±16.6)mm、(2.65±8.09)mm,MPTV分别为:8.31 mm、17.82 mm、12.29 mm。结论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可以明显提高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度。
- 郭纪慈黄大钡余建荣李珍
- 关键词: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
- 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比较分析双弧、三弧旋转容积调强放疗技术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并接受手术且有术后辅助治疗指征的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双弧、三弧容积调强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以Arc2、Arc3和IMRT表示,分析三套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比较三者在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适形度、靶区剂量覆盖率、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保护、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以及计划设计时间各方面的优劣。结果容积调强放疗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均匀度、总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方面优于IMRT,Arc3整体优于Arc2,二者治疗时间相差无几,IMRT在计划设计时间方面优于前二者。IMRT组、Arc2组和Arc3组分别在计划平均设计时间(min)、计划实际执行时间(min)、机器平均跳数(MU)、靶区均匀性指数以及靶区适形度方面的结果为25、35、40;11.5、2.25、3.6;2210、651、675;(1.11±0.06)、(1.06±0.03)、(1.04±0.02);(0.82±0.05)、(0.89±0.05)、(0.91±0.05)。各参数间P值均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肠V20与V40,小肠V30与v柏,膀胱V20与W40,股骨头V20与V4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受量IMRT组稍优于Arc组;小肠受量V20IMRT组大于Arc组;膀胱和股骨头受量IMRT组整体高于Arc组。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颈癌临床放疗应用方面容积调强放疗技术明显优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Arc3优于Arc2,能够为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张伟叶奕菁余建荣古定标李珍
- 关键词:宫颈癌
- 鼻咽癌容积调强旋转放疗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对比旋转容积调强技术(RapidArc)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剂量学方面的差异,探索不同T分期从何种技术获益最大.方法:选取60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2008分期T1-2期20例,T3期20例,T4期20例.使用瓦里安公司Eclipse系统,每例患者分别制定RapidArc和固定野IMRT计划,比较两者靶区覆盖、危机器官剂量、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IMRT和RapidArc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匀性和适形性相当.按T分期分层比较,T4期患者RapidArc组PGTV、PTV1、PTV2的靶区剂量较高(P〈0.05),PGTV均匀指数较好(P=0.059).RapidArc组视神经、晶体、颞叶、腮腺V20、喉、颞颌关节受照剂量均较低(P〈0.05).按T分期分层比较,脑干剂量T1-2期、T3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期患者脑干D1%、Dmax剂量RapidArc组较IMRT组低(P〈0.05).RapidArc和IMRT相比,治疗跳数节省65%,治疗时间节省63%.结论:RapidArc和9野IMRT治疗鼻咽癌均可满足临床要求,Rap?idArc可明显降低正常器官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跳数.对局部早、中期(T1-3期)患者,两者有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但对局部晚期(T4期)患者,RapidArc更具有将高剂量区集中在靶区而减少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的优势。
- 徐桂琼李珍叶奕菁雷风李民英白玉海欧阳玉秀
- 关键词: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
- 应用不同热塑膜定位方式研究食管癌放疗中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固定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分别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各30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在每次治疗的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图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得到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原因。结果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1±0.8)mm、Y(1.3±1.1)mm、Z(1.0±0.9)mm,热塑体膜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7±1.4)mm、Y(4.5±3.2)mm、Z(3.9±1.5)mm,两组的分次间误差在X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与纠正前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和热塑体膜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纠正后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误差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塑体膜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固定技术精确性高于热塑体膜组;分次内误差在每次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明显,因此在治疗计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 郭纪慈黄大钡李珍余建荣古定标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摆位误差
- 容积调强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旋转容积调强VMAT与固定野调强IMRT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8月入组食管癌患者30例。用瓦利安Eclipse10.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单弧VMAT(Arc1)、双弧VMAT(Arc2)、和9野IMRT计划。比较三组计划在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剂量覆盖率、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保护等方面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三组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VMAT(Arc2)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HI)和矩形度(CI)较其他两种要好(P〈0.05)。危及器官方面:VMAT(Arc1)与VMAT(Arc2)比较,VMAT(Arc2)对双肺、脊髓Dmax保护优于VMAT(Arc1);VMAT(Arc2)、与IMRT9野比较,VMAT(Arc2)对心脏Dmean、脊髓Dmax保护优于IMRT 9野;治疗时间方面:VMAT(Arc1)时间最短,需时90s,VMAT(Arc2)所需时间190~200s,IMRT 9野平均所需时间680s。结论 VMAT(Arc1)、VMAT(Arc2)、与IMRT 9野三种计划都满足临床要求。对于瓦利安Eclipse10.0计划系统VMAT(Arc2)临床使用上较普遍。
- 余建荣古定标李珍郭纪慈
- 关键词:食管癌静态调强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