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智障群体的教育公平现状及思考被引量:12
- 2008年
- 在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中,教育公平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智障群体处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最边缘,其教育公平状况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对南京市216名智障者教育及生存发展等状况的调查,选取其学校教育、康复教育与培训教育资料探析影响智障群体享受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并从政策干预、特殊教育的创新发展与社会支持保障体系等角度提出若干建议。
- 何侃王娟张媛张爱华
- 关键词:教育公平影响因素
- 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以及对研究中国社会的启示被引量:19
- 2011年
- 西欧主要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阶段后,纷纷步入晚期资本主义,贝克认为个体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特征。在福利国家的背景下以及教育、劳动市场、社会流动的社会情境下,个人逐渐从阶级、核心家庭、性别地位等社会预设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其自身生涯的书写者。尽管个体在获得自我解放的同时面临着自我选择的机会与风险,但个体化冲击并瓦解着工业社会的封建基础。个体化理论重新界定了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传统的断裂,阐释了社会变迁中行动者如何在社会结构变动中作出选择。在我国社会急剧变迁的过程中,家庭领域中的代际关系、家庭责任、养老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变化,在关于现代化的各种理论中个体化理论对于理解这些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张爱华
- 关键词:个体化社会变迁
- 智障人群精神生活状况调查——对南京市216名弱智者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216名智障者父母进行的调查发现:智障人群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与"一般人"交往状态不佳;实际活动场所集中在"家"、"学校",与其意愿中的"公共场所"相差甚远;智障人的烦恼主要为"没人玩"、"为前途担忧"、"被歧视",烦恼的解决方式主要为非理性的发泄方式。据此提出4点建议,以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
- 张爱华
- 关键词:人际交往兴趣爱好
- 弱智人口教育及康复状况调查——一项对南京市216名弱智人口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弱势群体明确化了,弱智群体是公认的弱势群体之一。弱智与家庭捆绑在一起,不仅自己痛苦,也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216名弱智人的家长或监护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弱智人在教育、培训、康复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相应提出五点建议。
- 张爱华
- 关键词:弱智教育康复
- 中医兴衰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被引量:13
- 2010年
- 近代以来,医疗领域发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现代中国"是如何出现的,医疗史可以看成政治史的一种表述方式。中医在1949年前后的兴衰是和民族国家观念相联系的过程。作为传统文化,抑或封建文化的残余,中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中医的兴衰与政治运动、"国家"界限的确立密切相关。
- 张爱华岳少华
- 关键词:中医民族国家科学主义赤脚医生
- 残疾人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的再考察——以南京市肢残人为例被引量:9
- 2012年
- 国内已有的对残疾人社会排斥的研究存在结构与行动、宏观与微观的断裂。面对社会科学研究中或强调结构或强调行动者,或强调集合体或强调个体的研究状况,布迪厄主张同时考虑行动与结构、集合体与个体行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将国家、社会与残疾人个体的诉求结合起来,进而同时考虑了残疾人面临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凸显了残疾人如何能动地发展出一系列谋求社会支持与福利的行动策略,进而实现回归主流的诉求。
- 张爱华
-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排斥社会融合
- 汶川地震对灾区青少年影响研究——以四川灾区高中生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对四川震区高中生的调查,分析了地震及抗震救灾过程对青少年认知、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影响。发现青少年在人生选择方面趋向于更善待生命、善待人生,其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人性意识、生命意识、志愿公益意识呈现出大幅度增强的态势;他们对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表达了钦佩之情,抗震救灾催生了其志愿服务的热情与行动。同时发现青少年自救能力不足,灾后心理问题浮现,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张爱华佟敏育
- 关键词:地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