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28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血管
  • 10篇动脉
  • 8篇栓塞
  • 7篇肾动脉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5篇动脉狭窄
  • 5篇肾动脉狭窄
  • 4篇动脉栓塞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造影术
  • 4篇肿瘤
  • 4篇消融
  • 4篇介入
  • 4篇超选择
  • 3篇导管
  • 3篇动脉化疗
  • 3篇动脉化疗栓塞
  • 3篇血管成形
  • 3篇血管成形术

机构

  • 26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26篇王超
  • 20篇邹英华
  • 19篇佟小强
  • 19篇王健
  • 17篇杨敏
  • 16篇宋莉
  • 16篇吕永兴
  • 3篇张静
  • 2篇关海涛
  • 2篇刘伯山
  • 2篇牛国晨
  • 2篇张玉香
  • 1篇张宪生
  • 1篇王建
  • 1篇邹强
  • 1篇陈在中
  • 1篇孙宏亮
  • 1篇刘丽
  • 1篇赵春起
  • 1篇吕天石

传媒

  • 7篇介入放射学杂...
  • 6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卫生法制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第八届中国介...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讨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进行超选择插管并采用钢圈配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动脉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染色等。栓塞治疗30例,止血成功23例(其中7例行第2次栓塞),成功率76.7%。最终转为外科手术10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措施。
佟小强杨敏王健宋莉王超吕永兴邹英华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介入栓塞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1
2008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大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42例患者中介入栓塞治疗后显效35例(83.3%),有效7例(16.7%)。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有效方法,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更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王超吕永兴邹英华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
肝癌动脉化疗给药方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张水生邹英华佟小强宋莉王健王超吕永兴
关键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药物代谢动力学
罕见永存三叉动脉狭窄一例
本文介绍了一例罕见永存三叉动脉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本例中,椎/基底动脉造影未见右侧小脑前下动脉显影,而PTA的末梢支走行于右小脑前下动脉分布区域,故符合其他变异类型。PTA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在蝶鞍旁或蝶鞍内走行。P...
张重明佟小强杨敏王健宋莉王超吕永兴邹英华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观察远期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预后的16项因素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20%、89.40%、65.80%、49.70%,平均生存时间为(42.98±3.8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因素包括肝功能Child分级、Barcelona分期、肿瘤最大直径及治疗效果。结论 TACE联合RFA是治疗HCC的有效方法,其中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Barcelona分期、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效果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申太忠宋莉杨敏王健王超吕永兴佟小强邹英华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预后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医疗纠纷成因及预防医疗纠纷关口前移策略初探被引量:2
2019年
医疗纠纷的发生涉及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还会危害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凸显了医疗纠纷预防机制,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纠纷[1]。互动仪式链理论有利于从微观情景下认识医患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建立互动仪式链模型梳理微观情景下的医患关系走向及其背后行动者的行为动因,对整个医患关系的影响,并尝试分析《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关口前移策略的意义。
王超张静
关键词:医疗纠纷条例医患关系
球囊阻断腹主动脉在骶骨肿瘤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在骶骨肿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例骶骨肿瘤患者,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术前经股动脉置入球囊导管,使球囊位于腹主动脉远段,术中间断性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失血500~4000 ml,平均1683 ml,术后引流100~1200 ml,平均600 ml;患者术后无栓塞、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是一种有价值的可以帮助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失血的辅助方法.
邹强佟小强吕永兴王健杨敏王超邹英华
关键词:球囊导管
肾功能正常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栓子保护装置的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肾功能正常时栓子保护装置(EPD)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例肾动脉狭窄(共26支肾动脉)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分为两组:EPD组(n=12,共13支肾动脉)和非EPD组(n=12,共13支肾动脉)。所有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检测血清肌酐值,分别于组内手术前后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EP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99.18±18.26)μmol/L、(101.73±12.65)μmol/L、(96.82±15.81)μmol/L,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EP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00.18±19.81)μmol/L、(107.36±29.49)μmol/L、(127.64±88.05)μmol/L,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正常患者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时,是否应用肾动脉栓子保护装置对术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影响。
佟小强杨敏殷明王健宋莉王超吕永兴孙宏亮邹英华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远端保护装置
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总结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方法、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月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评价后决定采用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时,根据患者体型大小分别使用猪尾导管及长鞘定位技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血压以及肾功能变化。结果8例患者全部为单侧肾动脉狭窄,均成功实施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7例采用长鞘定位技术,1例体型较大者采用猪尾导管定位技术。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经过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对于传统股动脉入路困难或无法经股动脉操作的情况,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
王健邹英华宋莉杨敏王超吕永兴佟小强
关键词:肾动脉肱动脉支架置入血管造影术
CTAP联合CTA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疗效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CT(CTAP)联合肝动脉造影CT(CTA)对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共34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CTAP+CTA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22个病灶、转移癌8例12个病灶。全部病例行CTAP+CTA检查,并与同期常规增强CT检查结果比较。结果CTAP+CTA观察的34个病灶中,27个(79.5%)病灶在CTAP、CTA及延时各时相均未强化,提示肿瘤完全灭活;6个(17.6%)病灶边缘CTAP未见强化,CTA示局部增强,延时扫描低于正常肝脏密度,判断有肿瘤残存;1个(2.9%)病灶边缘在CTAP呈灌注缺损,在CTA动脉期有轻度强化,并在延时扫描时稍低于正常肝脏密度,怀疑为肿瘤复发,随访6个月无复发迹象,最终诊断为术后反应。最终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水平、穿刺活检、3个月以上随访进行综合判断。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TAP+CTA在诊断肿瘤复发或残余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优于常规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特异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AP联合CTA可准确地判断射频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优于常规增强CT,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宋莉佟小强王健杨敏王超许开元吕永兴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肝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