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6篇颌骨
  • 5篇手术
  • 4篇入路
  • 4篇颌面
  • 4篇下颌
  • 4篇口腔
  • 3篇术后
  • 3篇颌面部
  • 3篇面部
  • 3篇内固定
  • 2篇蛋白
  • 2篇植骨
  • 2篇上颌
  • 2篇手术入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缺损
  • 2篇缺损修复
  • 2篇肿瘤
  • 2篇腭裂

机构

  • 2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21篇肖霞
  • 10篇白振西
  • 10篇高志彪
  • 9篇张文娟
  • 7篇樊星
  • 4篇樊星
  • 3篇曹伟靖
  • 2篇石新华
  • 2篇王军强
  • 1篇胡彬
  • 1篇孙晓东
  • 1篇刘梅
  • 1篇胡海峰
  • 1篇康婷
  • 1篇王军强
  • 1篇刘瑜
  • 1篇王磊
  • 1篇罗志凯

传媒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8干预中性粒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P3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干预中性粒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OSCC患者癌组织和同期进行体检的12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FOXP3和IL-8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癌组织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购置人舌鳞癌细胞系SCC-9细胞,抽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分析中性粒细胞和IL-8对SCC-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IL-8对中性粒细胞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P60特异性抑制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下调对SCC-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OSCC组织中FOXP3和IL-8阳性表达率(71.05%、76.32%)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8.70%、4.35%),(P<0.05);OSCC组织中性粒细胞FOXP3蛋白呈低表达,且其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P<0.05);SCC-9+中性粒细胞+IL-8组细胞增殖率高于SCC-9组、SCC-9+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IL-8组(P<0.05);IL-8干预组中性粒细胞FOXP3 mRNA水平低于PBS对照组(P<0.05);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P60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SCC-9细胞组、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细胞+P60组(P<0.05);培养24 h后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P60组细胞划痕伤口愈合率高于SCC-9细胞组、SCC-9细胞+中性粒细胞组和SCC-9细胞+P60组(P<0.05)。结论:OSCC组织中FOXP3和IL-8呈高表达,而中性粒细胞FOXP3表达降低,IL-8可能通过下调FOXP3基因表达趋化中性粒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促进SCC-9细胞增殖和迁移。
肖霞高志彪拓瑞樊星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8
联合面部小切口穿皮内固定微创治疗颌面部骨折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联合面部小切口穿皮内固定微创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对2011-03—2014.04期间收治的87例颌面部骨折病例,采用口内切口或颞部发际内切口显露骨折,并联合面部皮肤小切口,应用穿皮技术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穿皮操作技术的可行性。观察术后有无面神经损伤、腮腺导管损伤和涎瘘,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87例病例中.81例采用口内切口,6例采用颞部发际内切口显露骨折,经面部小切口穿皮内固定手术均顺利完成。穿皮操作未发现有面神经分支损伤、腮腺导管损伤和涎瘘等症状。采用口内切口中有5例术后伤口有渗出,伤口延期愈合,其中3例术后反复感染。术后1~3个月复查,x线检查发现1例髁颈下部骨折错位固定,87例患者面部外形对称.面部小切口瘢痕不明显.张口和咬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联合面部小切口穿皮内固定技术为颌面部某些骨折内固定提供了可行的垂直手术通道.该方法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面部皮肤美观.
白振西高志彪肖霞张文娟樊星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穿颊器微创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成人髁突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成人髁突骨折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共48侧成人髁突骨折按Loukota等标准分类,根据分类分别采用耳屏前入路、颌后穿腮腺入路及口内入路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46例患者术后下颌运动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开口度基本正常,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髁突未见明显吸收。结论:根据成人髁突不同骨折类型,灵活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高志彪王磊肖霞高朵朵
关键词:成人髁突骨折手术入路
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37例分析
2008年
目的: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37例颌面部骨折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对颌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患者辅以颌间牵引。结果:37例坚固内固定,有32例术后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功能均恢复较好,占86.5%。结论: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弥补了钢丝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的不足,缩短了疗程,疗效满意。
肖霞刘瑜石新华
髁突颈下部骨折口内入路与颌后入路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总结髁突颈下部骨折口内入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017年10月—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髁突颈下部骨折患者17例,其中实验组7例行口内切口内固定,对照组10例行颌后切口内固定,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内固定情况、术后伤口感染率。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术后面部瘢痕、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 h,对照组2.5 h。实验组7例均采取单钛板固定,对照组10例均采用双钛板固定。实验组术后2例发生伤口感染,感染率28%;对照组伤口未出现感染。实验组术后常伴开口受限及咬合关系不协调,均需配合颌间牵引1~2周左右,随访3个月开口及咬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开口受限较实验组轻,术后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实验组术后面部仅遗留1~2个3 mm左右穿颊小切口,瘢痕不明显;对照组术后于颌后区遗留3 cm左右手术切口,瘢痕较明显。2组均未发现面神经损伤。结论:口内入路髁突颈下部骨折的治疗可以达到与颌后入路相近的疗效,面部遗留瘢痕较轻。但伤口感染风险高,视野及操作空间受限,手术创伤较口外入路大,术后需要配合较长时间颌间牵引,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时间较长。
樊星肖霞高志彪白振西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介绍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腭裂修复术中的使用方法,分析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对97例两大瓣法腭裂手术创面进行处理。将两大瓣与腭部创面定位粘合。松弛切口创面止血,封闭两大瓣边缘与硬腭缝隙。粘合固定上颌结节后方松弛切口碘仿塞。结果:术后仅4例创面有明显渗血。97例口腔呼吸道通畅,易于护理,无误吸及呼吸道梗阻并发症,两大瓣与硬腭粘合贴附可靠。术后碘仿塞固位好,仅7例提前脱出。术后创面愈合正常,效果满意。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腭裂修复术中,可有效粘合腭粘膜瓣,封闭创面减少渗血,固定碘仿塞,有利于术后呼吸道护理及创面愈合,操作方法简便安全。
白振西肖霞高志彪张文娟樊星
关键词:腭裂手术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移植效果、手术指标对比、术后表征情况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移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表征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文娟樊星拓瑞肖霞
关键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口腔颌面部
64层螺旋CT扫描在颌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在颌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颌骨肿瘤患者120例(良性肿瘤72例,恶性肿瘤48例)进行螺旋CT扫描与三维CT重建。结果良性肿瘤轮廓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骨质膨胀性,无软组织肿块。恶性肿瘤轮廓不清楚,内部密度均匀,骨质吸收破坏,有软组织肿块。恶性肿瘤的CT差异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平面重建(MPR)与容积重建(VR)图像对颌骨肿瘤累及上颌窦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累及鼻道鼻腔和累及牙槽骨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颌骨肿瘤扫描中能获得特异的图像,对于不同肿瘤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应用CT重建技术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
肖霞王军强
关键词:64层螺旋CT颌骨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汉防己甲素对口腔癌小鼠血清TGF-β1和PDGF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究汉防己甲素对口腔癌小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30只雄性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鼠腋窝皮下注射20μL的人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悬液建立小鼠人口腔癌异种移植瘤模型,将小鼠根据实验目的分为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治疗组,各15只。通过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其血清TGF-β1和PDGF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小鼠移植瘤组织TGF-β1和PDGF的mRNA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肿瘤组织的血管密度和血管周细胞覆盖率。通过TUNEL和免疫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活力。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和最大横向直径并计算体积。通过蛋白印迹分析小鼠肿瘤组织Erk1/2、Akt、Smad 2和Smad 3的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血清TGF-β1和PDGF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TGF-β1和PDGF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的血管密度和血管周细胞覆盖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细胞凋亡升高,细胞活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两组小鼠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和第4周,治疗组较模型组体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Erk1/2、Akt、Smad 2和Smad 3的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通过PDGF/TGF-β1/Smad2/3信号通路下调口腔癌小鼠血清TGF-β1和PDGF水平,抑制异种移植肿瘤新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抗癌作用。
孙晓东肖霞刘易婷康婷胡海峰
关键词:小鼠口腔癌汉防己甲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异种移植
植骨修复上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20例上颌骨囊肿病例行颌骨囊肿刮治术后,对遗留的骨腔进行同种异体松质骨小块植入修复。20例上颌骨囊肿术后植骨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感染。同种异体松质骨小块植骨修复上颌骨囊肿摘除术后骨缺损,效果良好。
樊星白振西肖霞高志彪
关键词:上颌骨囊肿骨缺损修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