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震
- 作品数:14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结内扎”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附10病例)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技术改进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10例采用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用7号普通丝线“外结内扎”法结扎阑尾根部,无钛夹腹腔镜切除阑尾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75min,术中出血0—5ml,术后平均住院4d,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内出血、残端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外结内扎”法妥善处理阑尾残端及系膜,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 邹兵兵徐阿曼袁笑陆震汪礼坤任艳兵
-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丝线
- 血清CEA及CA19-9在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以及联合检测对肝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期间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通过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并通过ROC曲线确定CEA、CA19-9的临界值及评估CEA、CA19-9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血便、乙肝、分化程度、肝功能指标、NLR、PLR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无相关关系(均P>0.05),而体重下降、原发灶位置、CEA、CA19-9与结直肠肝转移具有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体重下降和CEA>5 ng/ml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CEA和CA19-9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6和16.86(敏感度:67.4%和63.0%,特异度:90.0%和80.0%)。CEA以及CEA联合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AUC=0.787,P=0.000;AUC=0.777,P=0.000)。结论 CEA和体重下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单独CEA或者联合CA19-9检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
- 刘虎袁笑陆震徐阿曼韩文秀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
- 外周血免疫炎症细胞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免疫炎症细胞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术前外周血炎症免疫细胞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与患者AFP相关(P=0.022),与余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NLR及PLR亦与各个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生存分析发现,淋巴细胞高值组和低值组之间总体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AFP值、血管侵犯、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及巴塞罗那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将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函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HR=0.576, 95%CI:0.343~0.967)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7)。结论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高值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低值组高,预后较好。
- 朱勇孟翔凌徐阿曼陆震袁笑
-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
- 巨大肝癌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巨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7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巨大肝细胞癌(hu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连续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进行影响生存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中,男性64例(85.3%),女性11例(14.7%),中位年龄52岁(范围:26~77岁),随访时间为7~71个月,到随访截止时间,49例患者死亡。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0%、4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0.97, 95%CI:0.94~1.00,P=0.020)、MVI(HR=1.93, 95%CI:1.00~3.70,P=0.049)、AFP水平(HR=1.00, 95%CI:1.00~1.00,P<0.001)是影响巨大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MVI(HR=2.58, 95%CI:1.31~5.10,P=0.006)、AFP水平(HR=1.00, 95%CI:1.00~1.00,P<0.001)是巨大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MVI、AFP水平对巨大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耿广勇王文斌陆震袁笑徐阿曼刘付宝
- 关键词:巨大肝癌肝切除术预后存活率分析
-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anog和Oct-4在各种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80例癌旁组织及3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Nanog和Oct-4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P<0.05),浸润深度(T1+T2)、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N3)及伴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58 7,P<0.01)。结论 Nanog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刘劼徐阿曼陆震袁笑郭涛汪礼坤
-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病变NANOGOCT-4
- 胆囊切除术相关胆管损伤手术修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临床分型、手术修复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医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胆囊切除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行手术修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电话随访预后。结果 31例患者年龄M (P25, P75)为44 (37, 57)岁,男性11人,女性20人。行开放胆囊切除术11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0人(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4例在行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胆管损伤;非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的27例患者中2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黄疸,19例在行内引流手术前明确受伤部位。中华医学会胆道损伤临床分型:Ⅱ1、Ⅱ2、Ⅱ3的比例分别是74.2%、22.6%、3.2%;临床分类:a、b、c、d的比例分别是35.5、9.7、35.5、19.3;2例合并血管损伤。即时处理、早期处理(≤2周)、延迟处理(>2周)的比例分别是12.9%、19.4%、67.7%。干预方式上胆总管端端吻合、桥式内引流+Y管外引流、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外引流管置入的比例分别是3.2%、3.2%、25.8%、67.7%。修复术后30天内并发症(Clavien-Dindo Classification≥3)发生率是35.5%,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是41.9%。延期修复术后胆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即时修复(P=0.043),延期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Clavien-Dindo Classification≥3)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即时手术和早期手术组(P值分别为0.017、0.044),但三者间的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胆管组织缺损的胆管损伤是远期胆管炎反复发作的预测因素。结论胆肠吻合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胆道损伤的手术方式,延期手术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胆囊切除相关医源性胆道损伤中存在胆管组织缺损的损伤类型与修复手术后远期发生胆管炎反复发作明显相关,行确定性修复手术应注意胆管的整形。
- 方德宝陆震袁笑徐阿曼耿小平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胆肠内引流预后
- 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手术27例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的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结果术后获益以进半流饮食至少60 d为手术成功标准,随访60 d,20例进半流饮食或正常饮食,2例只能进流质饮食,2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手术无效,其中1例术后住院17 d死亡。结论精准选择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陆震徐阿曼袁笑陈开伟孙敏智何俊童吴超
- 关键词:肠梗阻姑息疗法胃旁路术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65例形态超声及其分型和病理诊断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体表超声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分型及肿块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65例AEG病人,均术前行体表超声及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65例AEG病人,大体标本BorrmannⅢ型31例,占47.7%,组织学标本低分化腺癌29例,占44.6%;参照Siewert分型,体表超声和CT对AEG临床分型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8%、92.3%,其中Ⅰ型85.7%、92.9%,Ⅱ型91.4%、88.6%,Ⅲ型93.8%、100%,两者诊断AEG分型存在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852,P<0.05);体表超声测量肿块最长径为(4.00±1.84)cm,术后病理测量肿块最长径为(4.41±2.52)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2,P>0.05)。结论体表超声可以作为诊断AEG分型及测量AEG肿块大小的可靠检查手段,对于指导手术以及判断预后有很大意义。
- 丁柏成徐阿曼叶早群段开诚陆震袁笑刘虎
- 关键词:体表超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块大小
- 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
- 2010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2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12例手术病人出现1例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再手术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 陆震徐阿曼袁笑陈开伟孙敏志何俊童吴超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恶性梗阻围手术期
- 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120人,分为常规教学组(A组)和循证医学教学组(B组),各60人。比较两组学生在在客观理论技能考试与临床实践情景的成绩。结果:循证医学组的成绩好于常规教学组,他们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优,更能从患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技能,给出最佳解决方案。结论:在外科临床医学教学中,循证医学更符合现代医学教学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
- 陆震
- 关键词:循证医学外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