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益奖

作品数:49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会议论文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骨折
  • 13篇关节
  • 10篇腰椎
  • 10篇椎体
  • 9篇骨质
  • 9篇骨质疏松
  • 8篇疗效
  • 8篇内固定
  • 7篇脊柱
  • 7篇成形术
  • 6篇压缩骨折
  • 6篇疏松性
  • 6篇膝关节
  • 6篇脊柱骨
  • 6篇脊柱骨折
  • 5篇置换术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椎管
  • 5篇椎管狭窄

机构

  • 39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9篇黄益奖
  • 24篇汤呈宣
  • 18篇何少奇
  • 18篇彭茂秀
  • 18篇杨国敬
  • 17篇戴鸣海
  • 11篇董伊隆
  • 11篇蔡春元
  • 10篇唐小君
  • 10篇张雷
  • 9篇陈文良
  • 6篇刘良乐
  • 4篇陈维善
  • 4篇林瑞新
  • 3篇蔡文辉
  • 3篇姜刚毅
  • 3篇钱胜君
  • 3篇林利兴
  • 2篇林丹
  • 2篇刘美芬

传媒

  • 9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2013中国...
  • 2篇2015年浙...
  • 2篇2016年浙...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的进展和前景
脊髓损伤常常因相应节段神经元细胞损伤或轴索变性造成,可导致人体的永久性瘫痪和感知觉丧失。要使严重损伤的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人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潜在分化特性,目前被广泛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研...
钱胜君黄益奖张宁陈维善
文献传递
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移植物的止点和角度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的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35.3岁。在末次随访时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以下指标:移植物在股骨止点上的位置,股骨隧道在冠状面与内、外髁连线及矢状面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根据IKDC评分,38例>90分,9例<90分。通过对两组的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结果:IKDC评分>90分的38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16.21%~53.82%,平均(29.73±4.31)%;<90分的9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27.18%~72.34%,平均(46.61±3.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38例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膝关节线夹角33°~67°,平均(49.5±4.72)°;<90分的9例41°~81°,平均(67.6±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11°~45°,平均(31.3±5.12)°;<90分的9例为23°~56°,平均(41.2±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关系密切,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应尽量选择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
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蔡文辉陈文良黄益奖杨国敬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股骨
可降解型高生物响应性多孔微球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的开发和研究
杨国敬张雷唐小君张新立黄益奖苟中入刘敏
通过分析微量元素掺杂后对多孔磷酸八钙微球的微结构和离子释放的影响,并观察微球的相态与表观结构、成骨矿化过程,验证了元素掺杂的不同比例及材料制备原理,掌握了材料的不同制备条件;通过成骨相关细胞的培养,分析了微球浸提后释放在...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材料基因表达
改良TLIF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在保留脊柱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基础上,改良后的TLIF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2009年8月~2012年5月,采用改良后的TLIF技术治疗32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病程6个月~1...
汤呈宣何少奇唐小君黄益奖戴鸣海彭茂秀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预后
文献传递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评估内侧支撑螺钉(medialsupport8erew,MSs)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8例,并将其分为2组:一MSS组39例,仅以锁定钢板固定;+MSS组共29例,除以锁定钢板固定外还使用内侧支撑螺钉。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两组术后的影像学指标和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MSS组和~MSS组中分别发生内固定失效1例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所有内固定失效均出现在术后12周内。2组的丢失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肱骨头内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根据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MSS组和-MSS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9%和62%,2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另以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头内下方获得支撑,可有效地维持骨折复位,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张雷杨国敬郑进佑董伊隆王伟良林光锚黄益奖
关键词:肱骨骨折近端内固定器锁定钢板
间歇性导尿术防治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的对照研究
刘美芬林丹汤呈宣黄益奖刘良乐
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新假体临床使用体会
目的探讨Trilock骨保留型(Tri—Lock BPS)股骨新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1例(32髋)髋关节疾患,男1...
陈文良张雷黄益奖蔡春元林瑞新杨国敬
关键词:假体设计髋关节假体
文献传递
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移植物的止点和角度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的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25.3岁.在末次随访时摄膝关节...
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蔡文辉陈文良黄益奖杨国敬
文献传递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6.3岁。按照Magerl等分型:A2型5例,A3型14例,B1型3例,B2型5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D级6例,E级21例。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CT,对伤椎椎体压缩百分率、Cobb角、椎管占位等情况进行随访;通过Frankel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椎体压缩百分率由术前的(46.6±10.5)%恢复至术后的(5.2±3.7)%,末次随访时的(6.7±4.6)%,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8.3±7.2)°矫正至术后(5.3±5.1)°,末次随访时的(7.1±3.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30.2±7.2)%恢复至术后的(6.3±4.2)%,末次随访时的(7.2±4.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神经功能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同时复位良好,术后稳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董伊隆彭茂秀黄益奖林利兴汤呈宣杨国敬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
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3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60~73岁,平均65.6岁。32例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T11 4例,T12 9例,L1 16例,L2 3例。比较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后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65.7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25.2 ml。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6个月。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49.70±5.89)%恢复至术后2 d的(6.00±2.10)%,末次随访时的(6.06±1.57)%;椎体后缘压缩率由术前的(17.36±4.11)%恢复至术后2 d的(5.48±1.65)%,末次随访时的(5.68±1.82)%;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3.34±3.56)°矫正至术后2 d的(2.86±0.95)°,末次随访时的(3.04±0.94)°;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22.77±5.83)%恢复至术后2 d的(5.02±1.93)%,末次随访时的(5.15±1.93)%;VAS评分由术前的6.84±0.88恢复至术后2 d的1.94±0.72,末次随访时的1.63±0.83;ODI由术前的(77.50±5.10)%恢复至术后2 d的(17.94±4.82)%,末次随访时的(15.63±5.19)%。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顽固性疼痛症状。结论:经皮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可恢复伤椎高度、改善椎管占位、矫正后凸畸形,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何少奇汤呈宣唐小君黄益奖张维浩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