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冉

作品数:2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关节
  • 11篇关节置换
  • 8篇置换术
  • 8篇膝关节
  • 5篇髋关节
  • 5篇膝关节置换
  • 4篇膝关节置换术
  • 3篇单髁
  • 3篇全膝关节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髋关节置换术
  • 3篇骨科
  • 3篇股骨
  • 3篇关节镜
  • 2篇导尿
  • 2篇手术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机构

  • 20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北京大学中日...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北京长木谷医...

作者

  • 20篇丁冉
  • 17篇郭万首
  • 17篇王卫国
  • 15篇张启栋
  • 11篇程立明
  • 9篇刘朝晖
  • 5篇王佰亮
  • 3篇史振才
  • 3篇张念非
  • 2篇孙伟
  • 2篇岳德波
  • 2篇朱迪
  • 1篇刘晨
  • 1篇陈广刚
  • 1篇冯法博
  • 1篇刘新光
  • 1篇陈有荣
  • 1篇杨滨

传媒

  • 5篇生物骨科材料...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0年
大骨节病(K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关于病因假说有4种:生物地球化学说、饮水中有机物中毒学说、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以及病毒感染学说。近年来对KBD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遗传病学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达成共识的是:KBD是一种包括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复合因素导致的疾病。
丁冉郭万首
关键词:大骨节病病因发病机制
初次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合并术中股骨矩骨折的治疗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PFF)是一个严重并发症,充分了解其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目的:识别术中易于出现股骨矩骨折的高危人群并评估其治疗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的712例初次THA(825髋)患者资料,选取19例(20髋)术中股骨矩骨折患者,按照1∶2进行同期随机配对非骨折患者38例(40髋),将两组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假体类型、股骨近端髓腔类型、术前诊断及合并症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这种类型骨折的发生率为2.42%(20/825),平均随访6.9±3.8个月,无一例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F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烟囱型髓腔和股骨近端结构异常的患者骨折风险更高。两组的假体植入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结论:术中发现并及时处理的股骨矩骨折(Vancouver A2型)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术前仔细评估X线片、术中轻柔操作和识别高危患者可能有助于降低术中PFF发生率。
丁冉史振才郭万首岳德波孙伟程立明刘朝晖张念非张启栋王佰亮王卫国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可视化实时引导系统在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中定位的初步临床试验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可视化实时引导系统用于股骨头坏死微创介入手术定位的可行性、精准度和临床优势。方法试验组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诊治的9例(1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基于AR技术的可视化实时引导系统的辅助下行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定位穿刺,记录术中定位时长、透视次数,术后利用影像学资料评价系统精度;按照配对原则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行传统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的患者8例(10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定位时长、透视次数,评估该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定位时长分别为(10.1±1.9)min和(19.1±2.5)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透视次数分别为(5.5±1.3)次和(14.8±12.1)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距离定位误差(5.0±5.2)mm,平均角度定位误差(6.4±2.5)°。两组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基于AR技术的可视化实时引导系统相比于传统手术方式,在保证穿刺精度的同时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定位时长和透视次数。
王淇姚有杰邹昆丁冉张启栋王卫国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可视化操作
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下内侧活动型单髁关节置换的5年以上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评估运动学对位对线牛津活动衬垫单髁关节置换技术(OU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连续进行的最初86例98膝OUKA患者随访5年以上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28膝,女62例70膝,患者手术年龄为(68.4±8.0)岁。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资料,对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影像学假体角度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分析单髁关节置换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70.9±5.9)个月(60~81个月)。手术时间为(56.4±9.1)min,术中无中转全膝关节置换,无侧副韧带损伤,无骨折。术后住院时间为(5.8±1.9)d。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2.7±5.5)g/L。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无输血,无肺栓塞、脂肪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截止末次随访,所有病例无翻修,无垫片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无菌性松动、对侧间室关节炎进展等并发症。有3例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术后HSS评分由(59.1±8.2)分增至(91.8±5.6)分(P=0.019)。关节活动度由122.4°±10.0°增至125.6°±7.1°(P=0.013)。VAS评分由(6.9±0.8)分降至(1.6±1.2)分(P=0.025)。根据OUKA标准,92.9%(91/98)的OUKA假体力线和位置处于理想范围之内,有7膝超出界外。术前负重X线片的髋膝踝角(HKAA)为173.3°±3.7°,术后为177.2°±3.0°(P=0.038)。术后股骨内翻/外翻角A角为2.0°±2.8°(-11°~13°),股骨屈曲/伸展角B角为4.8°±3.4°(0°~17°);术后胫骨假体的内翻/外翻角E角为1.0°±1.9°(-4°~9°),胫骨后倾F角为6.7°±2.3°(1°~12°)。术后假体邻近距离为(4.29±2.46)mm(2~7 mm)。结论运动学对位对线OUKA技术中期疗效满意,假体安装位置满意。
张启栋黄诚孙晓威丁冉王卫国程立明刘朝晖郭万首
关键词:手术技术随访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假体与非骨水泥假体生存率比较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固定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生存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和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M an 5.0.18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纳入临床对照研究12篇,共计3 244膝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固定假体组和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组分别为1 877膝和1 367膝,假体生存率分别为96.7%和93.0%,荟萃分析加权后OR=2.58,95%C I(1.76,3.78),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小于等于5年组还是大于5年组,均是骨水泥固定假体生存率高于非骨水泥假体生存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应用骨水泥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相比,术后假体生存率高,但二者间的比较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RCT来进一步研究。
张启栋郭万首程立明刘朝晖丁冉朱迪冯法博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假体非骨水泥假体META分析
AI-HIP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假体型号及联合偏心距和截骨的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AI-HIP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规划效果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连续性应用AI-HIP系统行初次单侧THA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0例,年龄43~81(62.2±10.9)岁,将其纳入AI-HIP组;根据配对原则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模板方法规划的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40~80(60.9±12.1)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假体的准确率,以及术前规划和术后实际联合偏心距差值、下肢长度差值、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和顶肩距以评价规划效果,采用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5±2.1)个月。AI-HIP组规划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完全准确率、近似准确率分别为72.2%、100%和58.3%、88.9%,均优于对照组的44.4%、83.3%和33.3%、66.7%(P<0.05);规划股骨头假体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IP组术后实际联合偏心距差值、联合偏心距差值(实际-规划)分别为1.0(0.2,2.4)mm、1.1(-2.1,3.2)mm,优于对照组的3.0(1.4,4.9)mm、3.5(-1.6,6.5)mm(P<0.05)。两组间术后实际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IP组术后实际下肢长度差值、下肢长度差值(实际-规划)、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实际-规划)、术后实际顶肩距、顶肩距差值(实际-规划)分别为1.5(0.2,2.8)、1.1(-0.3,2.2)、2.1(-2.3,4.1)、(15.3±4.1)、-2.2(-4.8,0.3)mm,优于对照组的2.6(1.3,4.1)、2.5(0.3,3.8)、5.8(-2.4,7.7)、(13.0±4.3)、-5.7(-9.4,-2.2)mm(P<0.05)。末次随访,两组Harris评分中功能、疼痛、功能、畸形、总分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HIP组Harris评分中活动度评分(4.8±0.6)分,高于对照组(4.4±0.8)分(P<0.05)。结论:AI-HIP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较传统模板规划,在初次单侧THA中对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预测、恢�
孙国源蒋言坤李彤丛雪峰黄诚丁冉王卫国张启栋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中不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单侧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常规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提高患者就医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109例无明显尿潴留高危因素、无术前尿路感染、无尿路刺激征及重度肝肾功能不全、且接受单侧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术中不留置尿管(NIC)患者的资料。根据配对条件,与同期行常规术前留置尿管(IC)的单侧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患者按照1∶1进行配对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尿潴留、二次尿潴留、尿管相关膀胱不适、尿路刺激症、尿路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并评价不留置尿管在单侧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二次尿潴留、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组术后尿管相关膀胱不适、尿路刺激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IC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I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44,P<0.05),单侧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必要的导尿高达81.7%。结论初次髋或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常规留置尿管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尿管相关膀胱不适、尿路刺激征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早期满意度。
陈有荣文鹏飞郭万首郭万首王卫国刘朝晖张启栋
关键词:导尿管关节成形术
“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骨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性强、内容涉及广,而且知识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骨科临床教学。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学习手段及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近些年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无数骨科医生的努力下,“唯医网”“骨科在线”“好医术”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骨科教育资源迅猛攀升,覆盖骨科方方面面,深受骨科医生喜爱,也是临床医学生学习拓展的重要资源。
丁冉张启栋黄诚王佰亮程立明郭万首王卫国
关键词:骨科医生多媒体信息技术临床医学生互联网
基于增强现实在髋关节术前定位中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基于X线叠加技术的增强现实(AR)技术在比格犬上进行髋关节术前精确定位,并评估定位效果。方法取20只比格犬,采用基于X线的二维图形叠加技术的AR技术进行术前定位,通过术中C型臂验证与术中所见目标的实际位置对比,评估该方法的定位准确度、结果可重复性,计算总定位平均用时和C型臂投照次数,记录实验过程中不良事件。结果正位定位误差(1.05±0.81) mm,侧位定位误差(1.29±1.26) mm,但是正位的Lerror (反映了该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为(64.89±99.90) %,侧位片的Lerror为(108.61±156.93)%,总定位平均时长(18.25±9.68) min,C型臂平均投照次数(6.35±2.33)次,定位准确度符合预期,实验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基于X线叠加技术的AR技术进行髋关节术前定位安全、精准。然而,该系统的定位准确性仍需更多的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
邹昆王淇于东方丁冉张启栋郭万首王卫国
关键词:髋关节动物研究
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股骨髋臼撞击征是近10余年才被逐渐认识的一种髋关节疾病,也是年轻人髋部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会导致髋关节运动过程中异常应力接触,这种病理力学机制与早期骨关节炎的发展密切相关。手术本身主要针对于病因进行治疗。随着关节镜技术和可折弯器械的发展,髋关节镜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短期和中期的效果令人满意,单纯盂唇修复的效果也优于单纯清理术,但是这些尚需要长期和大样本量的结果来进行随访。
丁冉王卫国郭万首
关键词:髋关节关节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