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珍
- 作品数:42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利用改良的SSH方法筛选致白血病相关基因
- 我所姜学英教授等从一位食道癌患者的骨髓样品中分离,并建成一株带有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双重标志的B3NM细胞系.把从该细胞系细胞分离出来的第三组份(1×1Og超速离心沉淀组份)注射于裸鼠腹腔,可使后者在两周内诱发鼠型白血病.肿...
- 蔡辉国于珍姜学英徐晶张丽艳
- 文献传递
- SDF-1/CXCR4及MMP-9在G-CSF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动员中作用的研究
- <正>目的探讨G-CSF介导的健康供者动员过程中,骨髓微环境SDF-1/CXCR4和MMP-9 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以6例健康供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稳定状态及G-CSF动员第5天骨髓和外周血SDF-1及MMP-9蛋白及mR...
- 靳风艳孟恒星于珍李桥川邹德慧邱录贵
- 文献传递
- CD13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D133(AC133)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 76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膜上CD133的表达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CD133mRNA的表达。结果 ①正常对照和AL患者的CD133mRNA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相一致 ,AL患者CD13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②AL患者CD133及CD133mRNA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2 .1%和 4 6 .1%。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3 患者CD133均高表达阴性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CD133高表达率分别为 4 3.4 %和 38.1% ,差异无显著性。AML M4CD133高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AML亚型 ,而T ALL和B ALL的CD133高表达率分别为 2 0 .0 %和 4 3.7% ,差异也无显著性。③AM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与CD34、HLA DR显著相关 ,AL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与CD34无关。④CD133表达与细胞或分子遗传学异常、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及年龄等预后因素无显著相关。⑤CD133高表达阳性组完全缓解 (CR)率及总反应 (OR)率低于高表达阴性组 ,但仅有CD34/CD133共高表达阳性组CR率低于阴性组 (44 .4 %vs71.4 %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高于正常对照 ;
- 周余孟恒星于珍李茜王亚非麦玉洁韩俊领邱录贵
- 关键词:CD133急性白血病基因表达抗原AL生物学特性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方案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蒽环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利妥昔单抗及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一线采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为72例(43.6%);不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为93例(56.4%)。利妥昔单抗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体反应率(ORR)均显著高于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组(38.9%比21.5%,P=0.015;83.3%比60.2%,P=0.001)。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3.0(27.0~79.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2.0(81.1~142.9)个月,而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位PFS为28.0(18.3~37.7)个月(P=0.094),中位OS为89.0(72.0~106.0)个月(P=0.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是否伴有高危遗传学因素(伴17p缺失或11q缺失)将患者分成高危组和非高危组,高危组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可显著提高ORR(86.4%比53.3%,P=0.012),但PFS[14.5(7.9~21.1)个月比20.5(10.7~30.3)个月,P=0.699]及OS[96.0(55.3~136.7)个月比74.0(48.0~100.0)个月,P=0.366]无优势;而在非高危组中,应用利妥昔单抗后患者PFS有延长趋势[71.0(55.3~86.7)个月比38.5(17.7~59.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CL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获得更高的CR率、ORR,并对不伴染色体17p缺失或11q缺失患者的PFS有改善趋势。
- 李姮熊文婕刘慧敏易树华吕瑞王婷玉于珍邱录贵李增军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利妥昔单抗预后
- β-catenin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检测β-catenin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仞步探讨其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 RT-PCR 方法检测β-catenin 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同时对部分标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的意义。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β-cateninmRNA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中位值分别为0.7593、0.6415)均明显高于正常人(0.3597)(P 值分别为0.001、0.016),也明显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0.2571)(P 值分别为0.001、0.008),但存 AML 和 ALL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 在 CML 慢性期患者的表达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急变和加速期患者(0.9152)中明显增高,与急性白血病水平相当。按照 FAB 分型,β-catenin 在 AML M_5亚型中高表达,而在 M_3中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亚型。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正常 MNC β-catenin 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而在白血病细胞中,除 M_3外几乎均可以在细胞核中检测到其程度不一的表达。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高危核型以及治疗反应与β-catenin 均无显著相关,但在 AML 组β-catenin 与 CD34抗原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经典的 Wnt/β-catenin 信号传导途径有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及 CML 急变和加速期中被激活。
- 麦玉洁邱录贵邱录贵李增军于珍李长虹王亚非王国蓉
- 关键词:白血病基因表达
- 信号通路在套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大约占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其肿瘤细胞来源于淋巴结的套区或初级滤泡的幼稚B细胞,病理学分型可以分为经典型、小细胞型、母细胞型及多形型,它们具有不同的增殖特点及基因表达谱。免疫表型特点为表达CD5及B细胞相关抗原CD20、CD22、CD79,
- 杨文娟于珍邱录贵
-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机制信号通路小细胞型病理学分型
- 实时定量PCR监测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IgH水平及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本研究评价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IgH水平对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残留肿瘤细胞监测的意义。采用家族一致性TaqMan探针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上游引物技术检测22例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HSCT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IgH水平动态变化。IgH水平以内参基因GAPDH进行归一化。结果表明,RQ-PCR实验可重复灵敏度为1个拷贝。9例IgH单克隆重排患者,在HSCT后1个月骨髓中IgH的拷贝数较初治时明显降低(6.67×103/106GAPDHvs29/106GAPDH,p<0.01)。3例移植后15个月IgH的拷贝数持续小于102/106GAPDH,18个月后IgH水平为0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缓解(CCyR);5例移植后3个月以内IgH拷贝数持续小于102/106GAPDH,随后IgH拷贝数持续小于103/106GAPDH的患者临床获得完全缓解(CR)。1例患者移植后近3个月时IgH拷贝数为4.5×103/106GAPDH,4个月时临床复发。RQ-PCR检测8例干细胞采集物的肿瘤污染水平为3.68×102(0-1720)/106GAPDH,外周血采集物中的肿瘤污染小于骨髓[75(0-890)/106GAPDHvs1.1×103(527-1720)/106GAPDH,p<0.05]。采集物可用于RQ-PCR检测的8例患者无论肿瘤污染程度如何,临床均无复发。采集物中肿瘤污染的水平与初治及移植后1个月的IgH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0、0.708,p<0.05)。结论:RQPCR能够有效监测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移植后IgH水平动态变化。移植后3个月内IgH拷贝数大于103/106GAPDH可能是预测患者复发的标志。
- 于珍王亚非李增军周征徐世才邱录贵
- 关键词:B细胞恶性肿瘤实时定量PCR
- 不同细胞因子对两步法所得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影响
- <正>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所得树突状细胞(dendritc cell, DC)的成熟程度及趋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脐带血(CB)CD34+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
- 王亚非孟恒星葛薇于珍韩俊领李茜尤胜国邱录贵
- 文献传递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03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临床及主要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3例C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并利用Log-rank法检验各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503例CLL患者中位年龄58岁(26~86岁),男性335例,女性168例.初诊时临床分期以Binet A期为主,为204例(40.5%),其次为Binet B期和C期,分别为148例(30.1%)和151例(29.3%).初诊时108例(21.1%)患者存在贫血(血红蛋白〈100 g/L);427例进行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的患者中,有113例(26.5%)升高;344例进行CD38检测的患者中有100例(29.1%)表达阳性.330例具有完整荧光原位杂交(FISH)资料的患者中,156例(47.3%)伴13q缺失(13q-),为检出率最高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其次为IgH易位(22.4%),12号染色体三体(+12,21.2%)和17p缺失(17p-,14.5%).在230例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突变状态检测的患者中,165例(71.7%)IGHV为突变状态,表达V4-34基因的患者比例最高,占12.4%(28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89.0个月(95%CI 75.0~103.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29.0个月(95%CI 106.9~151.1个月).结论与欧美国家的CLL患者相比,本组CLL患者发病年龄偏低,总体生存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CLL患者的特点.
- 李姮熊文婕刘慧敏易树华吕瑞王婷玉于珍邱录贵李增军
-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
- 脐血干/祖细胞短期体外扩增后归巢相关粘附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对脐血 (UCB)造血干 祖细胞 (HSPC)原有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从新鲜UCB标本中纯化的CD34+ 细胞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的悬浮扩增体系 ,分别于培养第 7天、第10天和第 14天从扩增产物中再次纯化CD34+ 细胞 ,比较扩增前后CD34+ 细胞表面VLA 4 (CD4 9d)、VLA 5(CD4 9e)、LFA 1(CD1 1a)、L selectin (CD6 2L)、PECAM 1(CD31 )、ICAM 1(CD54)和HCAM(CD4 4)等归巢相关粘附分子 (CAMs)的表达情况 ,并检测CD34+ 细胞与纤连蛋白 (FN)间的自发粘附率和基质细胞来源因子 1(SDF 1)诱导粘附率。结果 ①在第 14天的培养扩增中 ,表达上述CAMs的各CD34+ 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 (15~ 72倍 )的扩增 ;②扩增后CD34+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 4、CD1 1a、CD4 9e和CD4 9d的表达与原代CD34+ 细胞持平或高于培养开始时水平 ,而CD6 2L、CD54和CD31 的表达则有不同程度下调 ;③在前 10d的扩增中 ,CD34+ 细胞与FN间的自发粘附率和SDF 1诱导粘附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所建立的短期培养体系不仅可以支持表达重要CAMs的UCBCD34+ 细胞亚群的有效扩增 ,而且扩增后的HSPC总体上保持原有的粘附功能。
- 翟琼莉周余邱录贵李茜韩俊领于珍孟恒星应红光王亚非韩忠朝
- 关键词: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