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
- 作品数:34 被引量:43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逍遥散及其类方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7年
- 抑郁症的现状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其中针灸、中西医结合、中药方剂等方面关于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检索近五年相关文献,就逍遥散及其类方治疗抑郁症的主要作用机制展开综述,发现逍遥散及其类方可能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通路及受体的表达、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肝组织代谢等发挥抗抑郁作用,其中,逍遥散干预BDNF/CREB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表达与功能,改善应激损伤神经元状态,对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
- 周好波姚璐路腾飞于泽胜高树明高杉于春泉
- 关键词:逍遥散抑郁症
- 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比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单一治疗及联合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血糖水平的差异。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24)及联合治疗组(n=24),单药治疗组仅餐前口服瑞格列奈(初始计量0.5 mg),联合治疗组除餐前服用瑞格列奈外,每晚8 pm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初始计量6 u)。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静脉血糖(FBG)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FBG[(5.9±1.6)mmol/L vs.(6.8±1.5)mmol/L]、2 hPBG[(8.8±0.9)mmol/L vs.(9.2±0.8)mmol/L]、HBA1c[(7.4±0.5)% vs.(7.8±1.3)%]均更低,且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6.1±1.3)d vs.(8.9±2.5)d]。结论胰岛素促泌剂与长效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较单独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效果更好,并能促使血糖尽快达标。
- 姚璐孙建敏吕肖峰
- 关键词:瑞格列奈甘精胰岛素2型糖尿病
- 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疗效长期随访研究(英文)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访5年的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65例,年龄≥80(85.00±2.09)岁;老年组75例,年龄65-79(76.50±2.27)岁;中年组57例,年龄〈65(57.40±2.18)岁。入选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采用低强度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中年组INR为2-3,比较3组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5年的血栓事件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探讨华法林的安全用药范围。结果:随访5年,3组无1人出现急性脑梗死(P〉0.05)。高龄华法林组剂量(2.85±0.49)mg,INR(2.16±0.32),CHA2DS2-VASc(2.33±0.48)分,老年华法林组剂量(2.95±0.38)mg,INR(2.20±0.28)CHA2DS2-VASc(2.64±0.7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华法林组剂量(3.29±0.49)mg,INR(2.54±0.44)CHA2DS2-VASc(3.02±0.89)分,明显大于高龄组和老年组(P均〈0.01)。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在轻微出血(21.1%比14.7%比24.6%)和严重出血发生率(1.8%比1.3%比1.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如能严密监测INR,INR控制在1.6-2.5是安全有效的。
- 武云涛高迎春田国祥夏常泉姚璐张薇朱润秀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
-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0
- 2015年
-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超过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1.5±7.3)岁。所有患者在继续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1500 mg/d)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利拉鲁肽组和甘精胰岛素组,每组各20例。分别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利拉鲁肽组治疗后BMI[(28.32±0.35)kg/m2 vs.(26.75±1.10)kg/m2]、空腹血糖[(10.23±2.14)mmol/L vs.(7.06±1.0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68±4.43)mmol/L vs.(9.35±1.8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6±0.97)mmol/L vs.(2.05±0.97)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 A1c[(8.84±1.15)%vs.(7.34±0.66)%]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9.78±1.06)mmol/L vs.(6.72±1.58)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 A1c也[(8.34±0.48)%vs.(7.44±0.28)%]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比较,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低血糖,利拉鲁肽组有3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甘精胰岛素组无胃肠道反应。结论单纯使用二甲双胍3个月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安全有效,利拉鲁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姚璐田国祥武云涛夏常泉王晓兵张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甘精胰岛素
- 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热患者甲型H1N1流感效果
- 2011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发热患者中的分布规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热门诊233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结果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为51.5%;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为14.2%;没有猪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结论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能安全、及时、有效开展发热门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检测工作。
- 张艳刘晶杨梦迪姚璐吕楠魏文青赵满仓
- 关键词:甲型流感甲型H1N1流感发热门诊患者
-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及效果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干四科住院治疗的高龄老年(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75例,分为双联抗血小板组(n=32)、单用阿司匹林组(n=16)、单用氯吡格雷组(n=12)及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组(n=15)。比较双联抗血小板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结果 75例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双联抗血小板占42.7%,单用阿司匹林占21.3%,单用氯吡格雷占16.0%,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占20.0%。双联抗血小板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常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97.9%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者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RAA)>50%,70.5%服用氯吡格雷治疗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RADP)≥30%。双联抗血小板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3组患者R、K、Angle、MA值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MAADP、IRADP、IRAA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双联抗血小板组MAADP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及氯吡格雷组(P<0.05),IRADP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及氯吡格雷组(P<0.05),氯吡格雷组IRAA显著低于双联抗血小板组及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较高,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获得较好的抗血小板疗效,但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
- 田国祥冯艳姚璐武云涛夏常泉李娟张薇朱立章
- 关键词:高龄老年冠心病血栓弹力图抗血小板治疗
- 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不同时期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不同时期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80例为T2DM组,再根据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亚组,微量白蛋白尿(MA)亚组,临床肾病(CA)亚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NC)组,应用胰岛素泵对T2DM组强化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3-硝基酪氨酸(3-NT)、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T2DM组8-OHdG、3-NT、HbA1c、BUN、Cr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NC组,且随着UACR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GSH、SOD水平低于NC组(P<0.05),且随着UACR增加而降低,但NA、MA、CA组间GSH、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T2DM组血压、血糖、TG、TC、LDL-C、HOMA-IR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1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NA、MA、CA组8-OHdG、3-NT水平降低;GSH、SOD水平升高。但NA、MA组变化较CA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显示,8-OHdG、3-NT和HbA1c、病程、HOMA-IR及FPG呈正相关,GSH、SOD和HbA1c、病程、HOMA-IR及FPG呈负相关。结论 CKD早期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改善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延缓或阻止向临床肾病期和终末期肾病进展。
- 孙建敏许秀萍姚璐吕肖锋
- 关键词:氧化应激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ontinnoussubcutaneousinsulin injection,CSII)治疗的围手术期糖尿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subcutaneousinsulin injection,MSII)治疗的围手术期糖尿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并发症、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血糖均有明显降低(P<0.01),无明显差异(P>0.05),CSⅡ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有效,可使血糖控制更快更平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焦秀敏吕肖锋姚璐张星光
- 关键词:围手术期糖尿病胰岛素泵
- 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达比加群酯抗凝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应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住院高龄老年(年龄≥80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例(既往未服用过口服抗凝药物),给予达比加群酯55 mg 2/日口服,观察患者服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达比加群酯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栓弹力图中的R值均逐渐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及血栓弹力图中的K值、Angle角及MA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服药后3个月与1个月比较,患者PT、APTT及TT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未发生动脉血管栓塞事件,3例(30.0%)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1例(10.0%)患者发生皮下瘀斑,无明显出血、肝肾损害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本研究属于小样本短期研究,今后需增加样本量及观察时间,进一步了解高龄老年小剂量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 张薇姚璐朱立章武云涛田国祥夏常泉王晓兵唐艳
- 关键词:达比加群酯心房纤颤老年
- 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3-硝基酪氨酸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T2DM患者40例(DM组)及与其年龄、性别等指标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NC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采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检测FM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3-NT水平。另外,DM组加测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DM组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1)与NC组比较,DM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FMD显著下降,而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除外HDL-C)及血清3-NT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FMD由治疗前的(4.54±1.42)%增高至治疗后的(7.20±2.59)%,血清3-NT水平由治疗前的(118±13)nmol/L降低至治疗后的(112±11)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分析显示,血清3-NT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1),与FMD呈负相关(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明显提高初诊T2DM患者的FMD,降低血清3-NT水平。
- 牛鑫鑫吕肖锋高宇杨鹏飞王素玲武晋晓焦秀敏张星光赵晶姚璐
- 关键词:3-硝基酪氨酸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