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乐平

作品数:208 被引量:1,415H指数:27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7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8篇血吸虫
  • 148篇吸虫
  • 131篇虫病
  • 127篇血吸虫病
  • 127篇吸虫病
  • 85篇钉螺
  • 34篇日本血吸虫
  • 19篇血吸虫病传播
  • 19篇氯硝柳胺
  • 19篇感染性
  • 17篇疫情
  • 17篇灭螺
  • 15篇日本血吸虫病
  • 13篇血吸虫病防治
  • 11篇杀螺剂
  • 11篇氯硝柳胺乙醇...
  • 9篇全球气候
  • 9篇全球气候变暖
  • 9篇尾蚴
  • 8篇钉螺分布

机构

  • 194篇江苏省血吸虫...
  • 38篇中国疾病预防...
  • 30篇镇江市疾病预...
  • 24篇南京市疾病预...
  • 16篇安徽省血吸虫...
  • 11篇湖南省血吸虫...
  • 10篇镇江市丹徒区...
  • 9篇无锡市疾病预...
  • 9篇江苏省人民政...
  • 9篇扬州市人民政...
  • 9篇江苏省寄生虫...
  • 8篇扬州市邗江区...
  • 6篇湖北省疾病预...
  • 6篇四川省疾病预...
  • 5篇浙江省医学科...
  • 5篇江苏省血吸虫...
  • 5篇扬州市人民政...
  • 4篇复旦大学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泰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08篇孙乐平
  • 150篇洪青标
  • 95篇黄轶昕
  • 89篇周晓农
  • 59篇梁幼生
  • 51篇杨国静
  • 43篇杨坤
  • 37篇吴锋
  • 32篇戴建荣
  • 23篇曹奇
  • 21篇汪伟
  • 20篇张燕萍
  • 19篇奚伟萍
  • 19篇高原
  • 17篇吴中兴
  • 16篇姜玉骥
  • 16篇顾伯良
  • 14篇张键锋
  • 13篇朱荫昌
  • 13篇高智慧

传媒

  • 135篇中国血吸虫病...
  • 10篇实用寄生虫病...
  • 8篇中国寄生虫学...
  • 7篇热带病与寄生...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4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贝类学会...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桉树科技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12篇2004
  • 22篇2003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滩地区选择性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效果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为了探讨流行程度较轻地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化疗方案。我们在江浦县兰花乡,对紧靠向阳圩的4个村的接触疫水人群,按随机分组的原则,进行了对比观察。对象与方法 1 化疗对象 将接触疫水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预防性化疗,另一组为未化疗的对照组。用吡喹酮40mg/kg顿服。
孙乐平曹奇周晓农顾伯良赵贤贵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行急性血吸虫病接触疫水化疗对象慢性血吸虫病
江苏省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策略及其效果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评价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地域实施综合治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江苏省重点地域12个县(区)30个乡(镇)、87个滩块、78个渔船民集散地的血吸虫病基础资料和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每年对12个重点地域县(区)有螺环境进行系统抽样螺情调查和人畜病情调查,统计分析实施血防重点地域综合治理县(区)螺情指标和人畜病情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对策实施前后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 2008-2010年在江苏省12个县(区)的30个重点乡(镇)共建造无害化户厕8.41万座,居民查病33.96万人次,健康教育269.38万人次,发放防护霜11.20万人份,发放宣传品79.80万人份,家畜圈养9085头,家畜查病1.18万头(只)次,淘汰易感耕牛130头;对87个高危易感江滩实施药物灭螺19640.78hm2,竖立警示牌798块,翻耕种植116.07hm2,挖池养鱼306.80hm2,兴林抑螺506.74hm2,水利项目投入11883万元,治理河道39.82km,硬化护坡70.04km,涵闸改建30座,建造沉螺池22座;在78个渔船民集散地建造无害化公厕95座,发放粪便收集容器3192套,查治船民2.87万人次,发放防护霜7.16万人份,发放宣传品5.32万人份,健康教育4.66万人次。综合治理实施后,12个县(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数、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分别由实施前(2007年)的75个、802.73hm2、0.10%均下降为0,下降率均达100%;2005-2010年12个县(区)居民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感染率分别为0.16%、0.04%、0.02%、0.02%、0.01%和0.01%,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11%、0.05%、0、0、0和0。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期间新增传播控制乡(镇)45个、村183个,至2010年12个县(区)全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针对感染性钉螺环境为主的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是进一步推进防治工作进程、快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有效举措。
孙乐平田增喜杨坤洪青标高扬高原张联恒杨国静闵捷葛均吴红辉黄轶昕梁幼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血吸虫病的监测 Ⅲ.长江洲滩钉螺孳生地的监测被引量:56
1999年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长江南京段洲滩钉螺孳生地进行监测研究。方法收集复盖长江南京段区域的LandsatMSS遥感片和1980~1989年江苏省钉螺面积数,比较分析钉螺面积的变化趋势。以ERDASImaging支撑软件分析遥感片,将LandsatMSS4个波段的数据以“TasseledCap”主成份分析模型分类组合成3个波段和15类后,提取出湿地地物特征。结果收集到1983年和1994年3个时段共三辐LandsatMSS遥感图。3个时段的湿地空间分布模型反映了特大洪水位与丰水位间、丰水位与枯水位间的湿地变化,从而得出钉螺孳生地分布与钉螺扩散的二个空间模型。并且在遥感图像中可直接正确地测算出钉螺孳生地分布面积数和钉螺扩散潜在面积数。长江南岸和北岸因决堤洪水淹没的二大区域在1983年的遥感片上清晰地显示出来。江苏省1980~1989年江滩钉螺面积与全省有螺面积变化呈一致的指数曲线上升趋势,但以1983年特大洪水后有螺面积上升非常明显。结论这一技术为研究钉螺孳生地和钉螺扩散范围、预测下一年度钉螺面积提供新方法。
周晓农孙乐平洪青标孙宁生胡晓抒M.FuentesJ.B.Malone
关键词:钉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血吸虫病
江苏省钉螺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评价江苏省现行钉螺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 每年对有螺易感地带用杀螺剂进行灭螺处理 ,对部分钉螺孳生地进行环境改造 ,对近 3年内有螺的环境用灭螺药进行巩固性复灭。每年春季进行钉螺调查观察 ,对螺情消长趋势及钉螺控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995 - 2 0 0 1年药物灭螺 14 5 19.17hm2 ,环境改造 2 76 8.5 7hm2 ,巩固性灭螺 880 3.6 4 hm2 ;灭螺覆盖率呈指数曲线下降趋势 ,平均每年下降 19.14 % ;而 1995 - 2 0 0 2年钉螺面积则以每年 6 .2 5 %的速率上升 ,特别是阳性钉螺面积 ,年均增长率达 18.5 2 %。相关分析表明 ,阳性钉螺面积随着全省钉螺总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随灭螺覆盖率的下降而上升。有螺原因表明 ,当前灭螺问题最为突出。结论 近年江苏省钉螺回升严重 ,现行钉螺控制措施难以适应防治需求 ,钉螺控制力度明显减弱 ,仅能减缓螺情上升速度而无法遏制螺情的增长。灭螺新药、钉螺控制新方法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政策支持机制亟待研究。
黄轶昕洪青标蔡刚吴锋孙乐平朱荫昌赵勇进
关键词:钉螺杀螺剂血吸虫病
七里村1996-1999年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观察
2001年
梁祥军侯宁张科徐国坤洪青标孙乐平黄轶昕王朝新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便民河水系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监测Ⅰ钉螺分布与消长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掌握便民河水系河道实施砼护坡工程后钉螺变迁、分布及消长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2002~2005年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水系钉螺分布,比较不同环境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螺情指标的逐年变化情况。结果2002~2005年,便民河水系主河道、内陆灌区和相邻江滩的钉螺面积分别在20.94~31.88、39.30~48.08hm2和275.13~292.31hm2之间,有螺框出现率分别在9.96%~21.88%、29.61%~58.54%和62.14%~85.97%之间,钉螺平均密度分别在0.97~1.86、0.92~3.96只/0.1m2和7.72~11.15只/0.1m2之间,其中2005年便民河水系河道、内陆灌区和通江口外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21.88%、39.33%和83.81%,活螺密度分别为1.30、3.96只/0.1m2和11.15只/0.1m2。4年来主河道内有螺框出现率上升较快,内陆灌区钉螺密度增加了4倍,相邻江滩各项螺情指标基本稳定,但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是水系内的2~3倍和3~8倍。结论河道内未清理的高滩面是造成水系钉螺迅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便民河水系血防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对高滩面进行切滩清淤,同时要加强内陆灌溉区螺情控制力度,做好通江河口河道的螺情监测和药物灭螺工作。
孙乐平黄轶昕洪青标张科陈士军张联恒梁幼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钉螺通江河道
流动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Ⅲ船员区域联动查治病机制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构建水上流动船员区域联动查治病机制与查病程序,为控制长江水域水上流动血吸虫病传染源提供有效措施。方法根据水上货运船只流动性强,但必须在船闸、码头、港口等地停靠的特点,由卫生、海事和交通部门联合协作,在船闸、码头、港口设立血吸虫病查治工作点。采用快速免疫学筛查和粪检病原学确诊的工作流程,建立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对查出的血清学阳性者利用区域联动查治病网络,追踪进行病原学检查和治疗。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查治病点、不同航行范围船员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在扬州市6个区(市)12个镇设立了16个查治病点,其中固定查治点5个,流动查治点11个。6-8月开展查病40个点次,共调查967艘船只、1225名船员,查出血检阳性19例,阳性率为1.55%;追踪进行粪检14例,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其中固定和流动查治点分别检查船员820人和405人,查出血检阳性4例和15例,阳性率分别为0.49%和3.70%,流动点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固定点;检查来自长江水域和本省内陆河道船员898人和305人,查出血检阳性3例和16例,阳性率分别为0.33%和5.25%,本省内河船员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长江水域船员。结论区域联动是开展水上流动船员血吸虫病查治的有效工作机制,其为长江水域控制水上流动传染源提供了新措施。
高扬孙乐平左引萍徐玉慧张正球马玉才高金彬朱锡广郑波杨国静洪青标杨坤梁幼生
关键词:血吸虫病船闸码头
流动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Ⅰ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的建立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研究流动渔船民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为流动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提供有效措施。方法根据渔船民流动性强,但停靠、休息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在集散地建立三格式无害化公厕,收集处理流动渔船民粪便。采用问卷个案调查的形式,调查集散地居住在船上的渔船民使用公厕情况,统计使用率。结果设计了2蹲位和4蹲位2种规格的三格式无害化公厕。2蹲位无害化公厕:建筑面积6m2,化粪池容积为4~6m3,造价为5505元;4蹲位无害化公厕:建筑面积13m2,化粪池容积为6~10m3,造价为11700元。第1~3格粪池的容积比例为2∶1∶3,粪池有效深度120~150cm。在35个渔船民集散地建造无害化公厕53座,其中2蹲位公厕4座,4蹲位公厕49座;调查集散地渔船民260人,经常使用207人,偶尔使用42人,从不使用为9人,平均使用率为79.62%。结论在渔船民集散地建立无害化公厕,是管好和处理渔船民粪便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实施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措施。
高扬杨军孙乐平黄轶昕薛在泉马玉才洪青标梁幼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EcM2与氯硝柳胺联合杀螺作用的研究
为研究赤桉提取物(EcM2)与氯硝柳胺及其可湿性粉剂的联合杀螺作用,采用浸杀法,将不同浓度的氯硝柳胺、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分别同不同浓度的 EcM2溶液复配;并将氯硝柳胺与 EcM2、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与 EcM2按不同比...
洪青标周晓农孙乐平吴锋杨国静
关键词:赤桉植物杀螺剂氯硝柳胺
文献传递
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的纵向观察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评价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的通江河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现场,对通江河道砼护坡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河道、灌区及通江口外江滩进行钉螺消长的纵向观察,评价护坡工程控制钉螺效果;同时对河道内潮位变化、钉螺扩散、滩地淤积等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施通江河道砼护坡3年,河道钉螺面积下降74.68%,有螺框出现率下降61.15%,活螺密度下降85.65%,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面积降至0.但其后钉螺面积则徘徊不下,有螺框出现率上升,并再次出现感染性钉螺;内陆灌区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河道内水体持续保持血吸虫感染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江河道内潮位变幅大,月平均潮位差在3.45~5.57 m;河道内由于工程原因和泥沙淤积,存在大量孳生钉螺的淤积滩地;汛期河道漂浮物平均携带钉螺18.10只/kg;通江口外存在大面积江滩钉螺,钉螺密度呈增长趋势;同时河道沿线涵闸均缺乏防螺措施.结论在水位未控制的通江河道单纯进行砼护坡不能防止钉螺扩散,也不能完全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建议此类通江河道应优先考虑控制水位,增加防螺措施,同时最大限度控制和杀灭通江口外江滩钉螺.
黄轶昕孙乐平洪青标高原张联恒徐国堃张科侯宁陈世军
关键词:洪涝灾害钉螺尾蚴血吸虫病通江河道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