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监测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2009年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保护性毛刷获取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体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分离出菌株326株中革兰阴性菌228株(69.9%),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74株(2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4株(7.4%)。其中耐药率升高最明显的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诊断呼吸机相关肺炎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现阶段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 杜艳萍孙德军姚艺辉姚艺辉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
- 适应性压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的临床应用
- 2008年
- 孙德军林建东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适应性急性加重时COPD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压力支持通气
- 影响ICU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 2008年
- 目的比较分析影响ICU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将入住ICU的45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生存和死亡分为生存组(26例)与死亡组(19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ICU入住首日急性生理学参数及生化指标,并评估APACHEⅡ、APAcHEⅢ两种评分方法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测定患者的昏迷程度,观察2组患者ICU滞留时间、入院24h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合并疾病的有无以及结局(生存、死亡)。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GCS得分、呼吸频率(RR)均明显低于生存组,而血肌酐、APACHEⅢ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入住ICU首日MAP、RR的下降以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和高的APACHEⅢ评分对入住ICU中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生存预后有预测价值。
- 孙德军赵莹昕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预后
- 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肺炎病人抗生素治疗2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学成分的特点,并与非糖尿病的肺炎病人进行比较,了解病灶局部炎症反应及吸收与非糖尿病组有否区别。方法抗生素治疗2周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BALF中细胞数、分类及淋巴细胞亚群。复查胸部X光片,对比两组之间BALF中细胞成分及肺部阴影完全吸收占病人的百分比。结果抗炎治疗2周后,糖尿病合并肺炎病人虽然外周血WBC已经恢复正常,但BALF中中性粒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肺炎组(分别为54.89±11.23;27.02±6.95,P<0.05),且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4/CD8(分别为20.69±5.56;65%)。也较非糖尿病肺炎病人低(43.22±11.03;96%,P<0.01),治疗2周后,非糖尿病肺炎组肺部阴影吸收率为68%,糖尿病合并肺炎组为43.5%(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2周后糖尿病合并肺炎组肺部局部炎症反应仍然存在,肺部阴影有延迟吸收倾向。
- 孙德军赵莹昕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糖尿病肺炎
- 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 提高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病理特点、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 报道201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心ICU收治的1例甲型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男,5岁,日籍华裔,咳嗽2 d加剧伴气喘,发热1 d,X线胸片示左肺不张、气胸,支气管镜检查吸出条索状异物,病理结果显示为塑型性支气管炎Ⅰ型,咽拭子甲型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经抗病毒、小量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患儿16 d后痊愈出院.结论 甲型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为一种罕见危重病,病死率高,诊断主要依靠支气管镜检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咽拭子甲型流感核酸阳性检测结果,且早期气管镜取出内生性异物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甲型流感亦可能是塑型性支气管炎病因之一.
- 孙德军杨友生王宝春
- 关键词:支气管炎
-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了解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RICU 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真菌类型、易感因素及转归。结果临床以发热(86.5%)、气管分泌物黏稠(69.2%)、消化道症状(55.7%)、肺内水泡音(82.7%)、胸部X线斑片状阴影(94.2%)为主要表现。致病真菌中白色念球菌(52.3%)为最常见致病菌,曲霉菌(10.8%)、毛霉菌(3.1%)发生率虽小,但病死率高。高龄、肝肾功能损坏、消化道功能衰竭、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激素为易患因素。结论注意菌群平衡,加强综合治疗,监测气管分泌物真菌生长十分必要。
- 赵莹昕孙德军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病真菌感染
- 右美托咪啶对全麻下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免疫功能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年龄(68±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0.7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3组,每组16例。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后24 h(T2),手术后48 h(T3)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CD16+CD56+)和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2浓度,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病人术前1 d和术后7 d认知状态,评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相比,3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CD16+CD56+)在T1~T3时点明显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2浓度增加(P<0.05)。与C组相比,D1、D2组的CD3+、CD4+、CD8+、CD16+CD56+及CD4/CD8在T1~T3时点明显增加,TNF-α、IL-2浓度显著降低(P<0.05);D1组与D2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37.5%)发生POCD,D1组3例(18.8%)发生POCD,D2组2例(12.5%)发生POC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谢久东孙德军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免疫功能
- 合并脓毒性脑病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变化的特点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合并脓毒性脑病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住院治疗的8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生脓毒性脑病与否,将患者分为脓毒性脑病组34例和非脓毒性脑病组52例。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与脓毒性脑病的关系,并与其他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脓毒性脑病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8.2%,显著高于非脓毒性脑病组的9.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脓毒性脑病组比较,脓毒性脑病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51.67±7.12)%vs(960.72±3.70)%]、CD4^+/CD8^+比值下降[(1.59±0.32)vs(1.85±0.26)]、NK细胞比例增高[(11.80±1.44)vs(9.19±2.3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NK细胞比例与APACHEⅡ评分(r=-0.854、-0.824、0.816,P<0.01)、SOFA评分(r=-0.878、-0.853、0.871,P<0.01)有高度相关性,与特异性神经烯醇化酶(NSE)(r=-0.738、-0.872、0.683,P<0.01)、S-100B蛋白(r=-0.696、-0.719、0.795,P<0.01)也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证实合并脓毒性脑病的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增高,而免疫失衡是脓毒性脑病的重要特点之一。
- 陆程翔孙德军邱婷
- 关键词:脓毒性脑病免疫失衡严重脓毒症CD4^+T淋巴细胞NK细胞
- 临床技能培训的质量管理
- 临床技能属于动作技能,后者是一种需要通过获得的能力,表现在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实际上包括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练习和反馈二逐渐变得精准和联贯的实际肌肉动作,不管那种动作技能,也不管...
- 孙德军王挹青张亚强施华秀
- 关键词:质量管理医学教育
- 文献传递
-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重症肺炎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开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应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辅助吸氧。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对各项治疗指标(血清炎症因子、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生活质量)展开比较,并比较组间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更短,且住院时间也更短。在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的血清炎症因子各项指标的水平,观察组均更低。组间比较,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更高,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更低。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中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可减轻炎症反应、肺通气功能障碍及动脉血气紊乱,提升生活质量。
- 谢久东孙德军
- 关键词:重症肺炎无创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