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木苏丸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中药木苏丸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肝硬化患者服用木苏丸治疗3个月,观察用药后症状、体征变化及实验室指标改变等。结果木苏丸治疗后肝硬化患者的食欲、乏力及腹胀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均<0.05),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显著改善(P<0.05);血红蛋及血清白蛋白治疗后有升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木苏丸能够缓解肝硬化患者症状,改善肝脏合成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高峰程留芳张川
- 关键词:肝硬化临床疗效病例
- 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息肉的特点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复发息肉的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1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完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RA,术后行肠镜复查,并发现复发息肉的患者103例。统计分析初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型、发生部位、肠镜间隔时间与复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型、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93%的患者复发息肉大小都在1 cm以内;复发息肉在左半结肠占65%,在右半结肠占12%,在全结肠占22%;初检CRA大小、数目、病理分级与复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级,经统计分析均无关联,初检发生部位与复发息肉的发生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复发息肉通常是多发、较小、低危的,虽然大部分在第1年已经出现,但在5年之内其镜下特点及病理分型均无统计学意义。初检位于左半结肠的CRA患者,复发息肉更易在左半结肠,而初检位于全结肠的患者复发息肉更易在全结肠。
- 高辉张川阎雪燕袁志芳张继舜段卓洋
-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结肠电凝术复发结肠镜
- 嘴里怎么感觉苦苦的
- 2005年
- 问:我今年40岁,近一两个月以来。经常觉得口苦.其它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请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该怎么办?
- 张川
- 关键词:胆囊疾病饮食结构口腔异味苦味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多种指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多种指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200例NAFLD患者,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100名,对两组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测、血清瘦素进行检测。结果 NAFL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为(2 852.21±2 011.48)μg/L,健康体检者为(1 527.32±1 592.5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8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AFLD患者的瘦素水平与年龄、体质量、腰围、臀围、FBG、TP、ALB、UA、TG、TC、LDL-C、ALT、AST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患者的臀围和LDL-C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NAFL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血清瘦素水平与LDL-C、臀围呈正相关。
- 阎雪燕张川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瘦素水平
- 累及肝、脾及腹腔脏器的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被引量:1
- 2007年
- 张川高峰
-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脾肿大腹腔脏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系统性疾病发热性疾病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组织学检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关于根除治疗前后H.pylori感染与炎症的关系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时应用何种方法、在何部位取活检的研究不多,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并比较H.pylori感染根除治疗前后不同活检部位组织学检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受试者在根除治疗前后于胃窦、胃体和胃角处分别取黏膜活检标本各1块,以Giemsa染色、改良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部分H.pylori感染的组织学检查和13C-UB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胃窦、胃体、胃角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1.3%、66.0%和59.6%。对4810例证实有H.pylori感染的患者在根除治疗后随访6周,有22.0%的病例有细菌残留,胃窦、胃体和胃角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17.4%、17.3%和18.3%,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pylori感染者根除治疗前99.7%有活动性炎症,99.0%有慢性炎症。根除治疗后尽管有细菌残留,但炎症活动性减低。组织学检查H.pylori感染的患者中,根除治疗前有78.3%13C-UBT阳性;根除治疗后,仅有49.6%13C-UBT阳性。结论:根除治疗前13C-UBT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符合度较高,但对抗H.pylori治疗效果的评价,组织学检测优于13C-UBT。
- 张川关玉盘袁志芳吴雨龙山田宣孝温敏郑纪银阎雪燕高峰高辉
- 关键词:组织学
-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组织学特点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已被确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至肠化生,经过数十年最终可能导致胃癌发生。目的评价H.pylori感染与胃镜检查正常者、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特点的关系。方法在受检者胃窦大弯侧、胃体大弯侧和胃角处各取一块黏膜活检标本,以Giemsa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以HE染色评价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情况。结果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总体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镜检查正常者(52.4%、52.4%和81.2%对44.9%,P<0.05),慢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患者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进展期胃癌患者(P<0.05)。胃镜检查正常和慢性胃炎组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感染者(P<0.05);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H.pylori感染者的炎症活动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感染者(P<0.05),而炎症、萎缩和肠化生检出率与无感染者无显著差异。结论由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和肠化生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直接或间接作用。
- 张川山田宣孝温敏松仓则夫松久威史
- 关键词:早期胃癌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组织学萎缩性
- 抗Hp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阴性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阴性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雷尼替丁、吗丁啉、丽珠得乐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抗H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4例(13.87%),显效55例(31.79%),有效40例(23.12%),无效54例(31.21%),总有效率为68.80%;对照组治愈11例(6.36%),显效42例(24.28%),有效45例(26.01%),无效75例(43.35%),总有效率为56.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者,即使检查示幽门螺杆菌阴性,在抗胆汁反流药物治疗的同时常规加用抗Hp治疗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张继舜张川阎雪燕袁志芳段卓洋高辉
-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阴性
- 无痛性内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 2009年
- 目的无痛性内镜在临床检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2005年4月以来进行无痛内镜诊疗的1 45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痛内镜诊疗成功率100%,少数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满意度达100%。结论无痛性内镜诊疗术是一种临床检查、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
- 高峰张川阎雪燕袁志芳段卓洋高辉
- 关键词:内镜检查
- 肠内营养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给予肠内营养后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内毒素对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泼尼龙组,谷氨酰胺组。后3组大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建立UC模型,后2组同时分别给予甲泼尼龙及谷氨酰胺干预治疗。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并观察大鼠结肠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DSS诱导UC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1),甲泼尼龙及谷氨酰胺干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肠内营养可以降低UC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促进肠道黏膜屏障的修复。
- 张川张澍田王芳赵海英宫幼喆张海芳朱圣韬
- 关键词:肠内营养内毒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