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静瑶

作品数:40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血小板
  • 26篇免疫
  • 23篇血小板减少
  • 23篇免疫性
  • 22篇儿童
  • 21篇血小板减少症
  • 21篇免疫性血小板...
  • 2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0篇血小板生成
  • 10篇细胞
  • 9篇血小板生成素
  • 9篇生成素
  • 7篇人血
  • 7篇人血小板生成...
  • 7篇重组人血小板...
  • 6篇预后
  • 6篇治疗儿童
  • 6篇细胞减少
  • 5篇血细胞减少
  • 5篇原发性

机构

  • 40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医学部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0篇马静瑶
  • 36篇吴润晖
  • 24篇陈振萍
  • 14篇马洁
  • 12篇傅玲玲
  • 10篇谷昊
  • 9篇张莉
  • 8篇苏雁
  • 8篇张蕊
  • 7篇张利强
  • 7篇郑杰
  • 6篇姜锦
  • 5篇杨骏
  • 4篇姚佳峰
  • 4篇金玲
  • 3篇周翾
  • 2篇刘夫红
  • 2篇何雯雯
  • 2篇张瑞东
  • 2篇贺建新

传媒

  • 7篇中国小儿血液...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华医学会血...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1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马静瑶吴全睿洪俊平刘春风马肖容王顺清闻艳杨晓梅吴润晖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血小板重度减少的儿童ITP中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评估价值的临床研究
傅玲玲陈振萍马静瑶马洁谷昊魏沄沄李杨吴润晖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儿童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5
2014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儿童患者使用rhTPO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1月收入院的25例予rhTPO治疗(连续14 d)的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rhTPO治疗儿童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25例病例用药前血小板中位数为4×109/L(0×109/L-10×109/L),用药后最高值中位数为71×109/L(14×109/L-439×109/L),升至最高值中位时间为11 d(范围3-15d)。停用TPO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疗效分析显示,完全反应11/25例(44%),有效8/25例(32%),无效6/25例(24%),总有效率19/25(76%)。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最高值中位数为112×109/L(43×109/L-439×109/L),升至最高值中位时间为12 d(范围7-15 d);达到有效疗效的平均中位时间为4 d(范围1-11d)。治疗有效者停药2周时平均血小板计数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12例予rhTPO治疗前用足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病例,在rhTPO治疗结束后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应用rhTPO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用药后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其他相关副作用。结论:儿童重症ITP应用rhTPO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帮助患儿更平稳度过严重出血的危险期,但rhTPO作用不持久,停用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需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
郑杰马静瑶苏雁杨菁张瑞东周翾吴润晖
关键词:促血小板生成素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ITP发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关系被引量:13
2014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有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无效,病程迁延,预后不良,最终进展为慢性/难治性ITP(chronic/refractory ITP,C/RITP)。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和GPIbα是本病最常见的抗原靶位,而一线治疗对具有抗GPIbα的ITP患者疗效欠佳。进一步研究发现抗GPIIb/IIIa抗体与抗GPIbα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途径不尽相同:前者主要为依赖FC途径,而后者主要通过FC非依赖性途径清除血小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发现ITP血小板抗体类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该疾病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ITP特异性血小板抗体与疾病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马静瑶陈振萍吴润晖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应用雷帕霉素上调调节性T细胞比例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免疫介导血细胞减少症
目的 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提高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为治疗导向,观察其对儿童慢性难治性免疫介导血细胞减少症(免疫型血小板减少症(ITP)、自身免疫性溶...
谷昊陈振萍马洁马静瑶傅玲玲吴润晖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应用于一线治疗无效的重型ITP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该研究通过对一线治疗无效的重型ITP患儿选用大剂量地塞米松(High-dose Dexamethasone,HDD)冲击治疗,了解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临床观察性研究,在2013年9月至2...
马洁傅玲玲陈振萍马静瑶张蕊苏雁张莉魏法法吴润晖
关键词:大剂量地塞米松
儿童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被引量:1
2014年
李楠(住院医师):患儿男,8岁,主因发现皮肤出血点5年,头皮包块3年,发热4个月于2013年7月4日入院。患儿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及瘀斑,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PLT)2×10^9/L,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全片巨核细胞〉300个,诊断"免疫性PLT减少症",予以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PLT计数可升至正常,口服激素1周后PLT下降,再予IVIG后PLT再次上升,此后间断输注IVIG,每次PLT计数仅维持正常1周左右会再次降至10×10^9/L以下,予以长春新碱静脉注射后PLT数仅维持在(5~10)×10^9/L,此后反复间断输注IVIG、口服激素及中药治疗,PLT可维持在(50~60)×10^9/L。
马静瑶张莉李楠苏雁陈振萍吴润晖
关键词:皮肤出血点骨髓细胞学检查骨破坏骨髓检查股骨近段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应用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儿童患者使用rhTP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5月...
郑杰马静瑶苏雁杨菁张瑞东吴润晖
文献传递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3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HDD)静脉滴注,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38例一线治疗无效的ITP患儿接受HDD治疗。用药方案:地塞米松0.6 mg·kg^-1·d^-1×4 d(最大剂量40 mg/d),冲击治疗每疗程间隔28 d,共6个疗程。结果①38例患儿中男26例,女12例,中位月龄为54(6-151)个月,中位病程为6(1-72)个月;新诊断ITP 9例,持续性ITP 13例,慢性ITP 16例;治疗前中位PLT为16.3(1.0-30.0)×10^9/L。②中位随访时间180(90-554)d, 17例(44.7%)获得治疗反应[完全反应(CR)7例(18.4%),有效(R)10例(26.3%)],中位起效时间为80.5(23-245)d; 17例获得CR/R患儿中3例失效复发,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63(37-67)d; 21例(55.3%)无效(NR),但其中18例(85.7%)患儿出血症状好转。③用药过程中仅1例患儿出现轻度可逆性不良反应。④CR/R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高于NR组[(7.54±1.50)%对(5.69±1.95)%,P=0.049]。单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巨核细胞〈300个患儿HDD疗效较好(P=0.049)。结论HDD冲击治疗是ITP患儿一种比较理想的二线治疗选择;骨髓巨核细胞计数〈300个、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高的患儿可能更适用于该疗法。
马洁傅玲玲陈振萍马静瑶张蕊苏雁张莉魏沄沄吴润晖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地塞米松
四步训练法在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索通过四步训练法指导临床硕士型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和实验技术培训,培养其临床与实验能力、提高其创新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能力。方法:以8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在儿童血液免疫系统疾病的科研中,应用四步训练法培养其临床和实验结合的科研能力。结果:初步建立了培养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培养方法,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地完成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训工作。在读期间共发表文章24篇,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7人次。结论:四步训练教学法明显提高了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科研能力,并得到研究生的肯定。
陈振萍傅玲玲魏沄沄马静瑶唐凌吴润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