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建军

作品数:6 被引量:10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地理集聚
  • 2篇农产
  • 2篇农产品
  • 2篇农产品加工
  • 2篇农产品加工业
  • 2篇贫困
  • 2篇加工业
  • 1篇支农
  • 1篇支农投入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改革开放
  • 1篇中国改革开放...
  • 1篇中国农产品
  • 1篇中国农产品加...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减贫
  • 1篇农村贫困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秦建军
  • 3篇武拉平
  • 3篇闫逢柱
  • 2篇程杰
  • 1篇乔娟
  • 1篇马骥

传媒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经济前沿
  • 1篇财贸研究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技术经济
  • 1篇农业展望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预测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对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C-D生产函数的双对数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利用季度和年度截面数据对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出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金融危机对北京农产品加工业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最后,模拟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冲击对产出水平的影响,并讨论了影响北京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因素。
秦建军程杰闫逢柱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金融危机
产业地理集聚对产业成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1
2010年
本文首先利用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农产品加工业的12个产业的地理集聚度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扩展的C-D函数,重点分析地理集聚对农产品加工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2002—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平均地理集聚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产业集聚度变化存在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大小与变化及其对产业成长的影响显著且不同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产业集聚对产业成长的贡献虽弱于资本而强于劳动;产业地理集聚、资本、劳动其对产业成长贡献差异及行业差异可以为政府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成长提供决策依据。
秦建军武拉平闫逢柱
关键词:产业地理集聚农产品加工业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对就业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空间集聚指数法测度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分析了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平均地理集聚度较高且上升明显,它提高了产业垂直分工程度和产业规模,但却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就业影响不同。初始集聚度高的产业一般就业密度较高,其变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初始集聚程度低的行业就业密度低,其集聚度的下降对就业具有正向影响且趋于下降。
闫逢柱乔娟秦建军
关键词:制造业地理集聚就业劳动生产率
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考察被引量:63
2011年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秦建军武拉平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村贫困减贫
基于贫困视角下的西部马铃薯产业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以西部地区农民贫困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农民的农作物种植特征,建立起贫困与马铃薯种植的联系。通过对马铃薯加工业的分析,从供应链利益分配的角度衡量了农户在利润分配中的地位,得出结论:部分西部贫困农民的家庭收入中马铃薯种植收入占有很高比重,在马铃薯加工增值价值链中农民所得份额较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反贫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私人提供的不足,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选择探讨消贫措施。
秦建军马骥
关键词:贫困马铃薯供应链利益分配
农户非农劳动参与率和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2009年
研究农户非农劳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对于户主选择农业劳动和非农劳动以及二者间的时间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安徽省的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非农劳动参与率和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通过检验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拥有耕地面积等因素具有显著性效应;而户主受到的农技培训、粮食补贴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户主参与非农劳动决策有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在农村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述。
秦建军程杰武拉平
关键词:农户非农劳动参与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