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淑美

作品数:28 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中动句
  • 7篇汉语
  • 6篇构式
  • 5篇语义
  • 4篇句法
  • 3篇语法化
  • 3篇习得
  • 3篇法化
  • 3篇V
  • 3篇X
  • 2篇形义
  • 2篇语言
  • 2篇语义限制
  • 2篇知识
  • 2篇习得研究
  • 2篇现代汉语
  • 2篇历史发展
  • 2篇类型学
  • 2篇教学
  • 2篇构式语法

机构

  • 18篇厦门大学
  • 12篇北京语言大学
  • 4篇新加坡国立大...
  • 2篇复旦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国立中兴大学

作者

  • 28篇蔡淑美
  • 7篇施春宏
  • 1篇张新华
  • 1篇张新华
  • 1篇邱莹

传媒

  • 5篇世界汉语教学
  • 5篇语言教学与研...
  • 2篇语言研究集刊
  • 1篇汉语学习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外国语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语言科学
  • 1篇北京广播电视...
  • 1篇当代修辞学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 1篇国际汉语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和历时发展
本文通过系统考察汉语广义中动句在共时层面上的句法分布情况,尤其注重构式的句法配置及相关构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构拟出该构式在共时平面上逻辑推演的虚化过程。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是其历时发展不同阶段的缩影,因此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它...
蔡淑美
关键词:中动句历史发展
文献传递
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在构式语法的理论体系下探讨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问题。首先我们提炼出形成中动范畴的两个基本要素即事物的内在性质和外力作用,然后梳理了印欧语中动句的形义匹配格局。由于中动句是性质触发事件和动作事件的整合,因此本文从信息包装的角度揭示了中动句以性质触发事件为前景、以动作事件为背景的双重信息包装机制,论证了中动句区别于其他相关句式的结构理据。本文由此构建了英语和汉语的中动句层级系统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最后对汉语中动句的理论地位做出了新的思考。
蔡淑美施春宏
关键词:中动句跨语言比较形义关系
双量式“A就B”的语义理解问题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主要讨论双量式“A就B”的语义理解问题。文章首先归纳了学界对这个句式的语法意义及语义理解的分析策略,指出了问题所在,然后试图从替换和重音的角度来探讨鉴别该句式语法意义的形式依据,最后从主观量和“理想化认知模式”(ICM)两个方面对该问题作出了解释。
蔡淑美
关键词:主观量理想化认知模式
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
本文只讨论重叠后是三音节或四音节的结构,并且只讨论它们的结构形式,不涉及语音特征。对于固化成词的形式(如"分分秒秒、婆婆妈妈"),由于只体现为一种现实性,本文不加讨论,而将重点落在能够鲜明地折射出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临时...
蔡淑美施春宏
阎连科作品中的重叠形式探析——兼谈语言表达形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被引量:12
2007年
本文以阎连科作品中使用的重叠形式为例,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探讨了重叠形式在使用过程中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问题。文章描写了阎作中丰富的重叠类型和复杂的重叠方式,分析了临时重叠形式尤其是特殊重叠形式的结构关系和语义特点。阎作中的各类重叠形式体现了共同的语法意义,即都是表示一种增量,而这些可能形式现实化的前提就是体现特定的语用功能。语言研究不但要考察现实语言现象,而且要考察可能语言现象,尤其要考察可能现象现实化过程中的制约条件和交际价值。
蔡淑美施春宏
关键词:现实性交际值
汉语中动句的语法化历程和演变机制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以"P+V起来/来/着/上去+VP2"为代表,细致梳理了汉语中动句的语法化过程,发现它的形成既是话题结构构式化的产物,又是在类推和重新分析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这几种力量常常相互配合,文章借此对构式语法化的合力机制作出说明。
蔡淑美
关键词:类推
特殊与格结构“V+X+的+O”的语义性质和句法构造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汉语特殊与格结构"V+X+的+O"的语义性质和句法构造问题。首先从可离性(VO可以拆开)的维度系统梳理了特殊与格结构"V+X+的+O"的语义性质和关系类型,然后在分析不同语义类型扩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格式的句法构造过程。最后以较为特殊的"吃亏"类为例,展示了其句法实现和推导过程,考察了其中现实化的条件、途径和方式。
蔡淑美
关键词:语义性质接口
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二价名词习得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本文主要探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二价名词的习得情况及其理论蕴含。文章首先描写了二价名词在中介语语料中正误分布的整体情况,尤其关注其偏误类型和表现,发现语块配位是习得的难点和重点,而学习者的语块意识有不同的层级,由此探讨语块意识的构建过程,分析二价名词习得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在对名词习得难度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策略。最后指出需要结合新的语言学理论和观念对偏误分析的实践及其理论蕴含做出新的探讨。
蔡淑美施春宏
关键词:偏误分析语块意识教学策略
论构式用变和构式演变被引量:19
2022年
本文引入构式用变和构式演变这两个概念来探索构式及其系统的变异表现、分析模式和生成机制等问题。文章首先阐释了构式用变和构式演变的基本内涵,然后基于实体性构式、半图式性构式和图式性构式的变异表现及特点构建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用变和演变分析模式。文章接着从认知、调节和识解三个角度对各种用变和演变机制作出层级定位,明确了它们发挥作用的阶段与特点,重点考察了哪些机制更容易促使构式新特征的强化,哪些机制更容易促使新构式的浮现,以此强化构式变异分析中的可操作性。本文尝试用构式用变和构式演变的新观念来调整和改进目前基于具体构式个案研究的碎片化格局,为构式变异研究提供理论和描写框架,并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空间与研究路径。
蔡淑美施春宏
汉语中动句研究的争与议
2024年
学界在汉语中动句的基本属性、理论地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莫衷一是,其定性与定位问题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说明。本文在构式语法视角下探讨跨语言中动句的语义基础和结构理据。考察发现,跨语言的中动句可分为性质外显型和性质内隐型,它们具有共同的语义基础即表达“事物的性质”和“外力作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结构上则呈现双重信息包装的独特方式,这是中动句区别于主动句、被动句的结构本质。我们由此确立汉语中动句的内涵和外延,并构建汉语中动构式网络。以此为定断的基点,文章对汉语中动句的基本属性之争做出逻辑一致性的辨析,论证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地位问题,并对其研究方法做出新的思考。
蔡淑美
关键词:中动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