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嵇国平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支抗
  • 3篇种植支抗
  • 2篇牙合
  • 2篇头影
  • 2篇头影测量
  • 2篇稳定性
  • 2篇下颌
  • 2篇恒牙
  • 2篇错[牙合]
  • 1篇第三磨牙
  • 1篇第三磨牙萌出
  • 1篇性别
  • 1篇牙列
  • 1篇牙萌出
  • 1篇正畸
  • 1篇支抗稳定性
  • 1篇软组织
  • 1篇上颌
  • 1篇上颌前方牵引
  • 1篇术后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8篇嵇国平
  • 4篇于泉
  • 3篇沈刚
  • 2篇龚昕
  • 1篇张月
  • 1篇陈振琦
  • 1篇陈杰
  • 1篇陈林玲
  • 1篇袁晓
  • 1篇陆静
  • 1篇杨臣杰
  • 1篇杨一鸣

传媒

  • 4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用锥形束CT研究受植区骨质量对微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用锥形束CT研究不同年龄、垂直面型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区之间微种植钉周围牙槽骨的骨质量,探索受植区骨质量对微种植钉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4例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区牙槽骨行微种植钉支抗患...
嵇国平
恒牙列早期唇腭裂修复术后患者下颌骨位置与形态的测量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唇腭裂修复术对下颌骨形态和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非唇腭裂患者(非裂患者)作为A组(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10岁),19例单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作为B组(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11.57岁),17例双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作为C组(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12.50岁)。在正畸治疗前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下颌骨的形态和位置,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3组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侧唇腭裂患者与非裂患者在ANSMe、SNB、BaNPog和CoGo-MP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CoGo、GoGn、CoGn、SGo和NMe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双侧唇腭裂患者与非裂患者在GoGn和SN-MP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SNB和CoGo-MP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唇腭裂修复术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偏后,下颌体长度减小,下颌支高度降低以及下颌骨向后、向下旋转。
于泉龚昕陈振琦嵇国平杨臣杰
关键词:唇腭裂下颌骨头影测量
面中部软硬组织相关性的Arnett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应用Arnett头影测量法研究不同错类型患者面中部软硬组织侧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市11~16岁青少年共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根据矢状骨面型ANB分为3组。采用Arnett头影测量法标记右侧面部的标记点,在自然头位下拍摄镜面位的自然头位侧位定位片1张。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面中部结构与颅面形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根据ANB进行分组,覆、覆盖、眶缘点、颧骨点、下切牙点、下唇最外点、咽喉长度以及面角等存在显著差异(P<0.01)。提示覆、覆盖、面中部的软组织结构、面角、咽喉点、下切牙及下唇的位置与矢状骨面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眶缘点、瞳孔下点、鼻翼点、颧骨点与SNB呈显著相关,颧骨点、鼻翼点与代表颅面矢状关系的指标ANB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的颅面矢状骨面型,其多项软组织测量值有显著差异;面中部软组织结构特征与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有显著相关性。
张月陈杰袁晓嵇国平
关键词: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
正畸拔除下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影响的测量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价正畸拔除下颌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和间隙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正畸非拔牙矫治病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3.5岁),23例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矫治病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3岁),21例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病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14.07岁),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三磨牙的轴倾角度和萌出间隙,使用SPSS 17.0软件对3组病例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组患者RS,LS,Rratio,Lratio在治疗后显著增大(P<0.01);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患者RM3,LM3等指标在治疗后增大(P<0.05),RS,LS,Rratio,Lratio等指标在治疗后显著增大(P<0.01)。结论:正畸拔除下颌前磨牙较非拔牙矫治可以增加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可以改善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
于泉龚昕嵇国平陆静
关键词:第三磨牙前磨牙拔牙
恒牙早期Ⅲ类错上颌前方牵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恒牙早期骨性反患者使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的疗效,确定矫形治疗的合适时机。方法:18例面中部凹陷的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10~13岁,平均11.5岁,均采用上颌固定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使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增加2.06°(P<0.001),A点前移3.94mm(P<0.001),U1-SN增加6.97°(P<0.001),上前牙切点前移6.86mm(P<0.001);SNB减小1.39°(P<0.01),SN-MP增加2.64°(P<0.001),Y轴角增加2.42°(P<0.001),Pg点下降7.42mm(P<0.001)。上前牙前移6.86mm,其中骨性变化占57.43%,牙性代偿为43.57%。结论:恒牙早期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患者,可以显著促进上颌骨的向前生长,使下颌骨生长方向转为向下,抑制下颌向前生长。
陈林玲杨一鸣嵇国平
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恒牙早期
性别、年龄与微种植钉支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对286颗用于前牙内收的上颌微种植钉支抗植入后的松动率进行总结,探讨性别、年龄与微种植钉植入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3例患者的286颗上颌后牙牙槽嵴区的自攻型微种植钉的松动率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种植钉植入后松动率的差异,以及不同年龄组双侧种植钉同时松动率的差异。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x^2检验或U检验。结果:286颗种植钉中共有50颗出现松动,平均松动率为17.5%,其中,儿童组男女种植钉松动率分别为23.1%、20.7%,成人组男女种植钉松动率分别为10.0%、12.1%,均无统计学差异;儿童组总的松动率为21.8%,成人总松动率为11.2%,有统计学差异(双侧x^2检验,P<0.05)。儿童和成人双侧种植钉同时松动的发生率为分别8.2%、1.7%,有统计学差异(单侧U检验,P<0.05)。结论:本组微种植支抗的平均松动率为17.5%,性别与做种植钉稳定性无明显天系,儿童微种植钉松动概率远大于成人。
嵇国平于泉沈刚
关键词:种植支抗
垂直面型与微种植支抗钉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对286颗用于前牙内收的上颌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后的松动率进行总结,探讨垂直骨面型与微种植钉植入后的稳定性关系.方法 对植入于143例患者上颌后牙牙槽嵴区的286颗自攻型微种植钉的松动率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内高角组和非高角组的种植钉初次植入的松动率及其差异,此外还分析了双侧种植钉同时松动以及种植钉再植后再次松动的情况,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286颗种植钉初次植入后的平均松动率为17.5%,其中儿童高角组松动率(30.6%)高于非高角组(16.7%),P<0.05;成人高角组松动率(21.1%)亦高于非高角组(6.4%),P<0.05.两年龄组组内高角组和非高角组的双侧种植钉松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儿童高角组双侧种植钉同时松动率为12.9%,高于非高角组的5.6%;成人高角组双侧种植钉同时松动率为5.2%,非高角组无双侧种植钉同时松动.儿童高角组再植松动率为47.4%,高于非高角组的38.9%;成人高角组再植松动率为50%,高于非高角组的20%,但两年龄组组内高角组和非高角组再植种植钉的松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中微种植支抗初次植入的平均松动率为17.5%,患者垂直面型与微种植钉稳定性有明显关系,高角病例微种植钉松动概率远大于非高角病例.
嵇国平李岩于泉黄宁沈刚
关键词:种植支抗
利用颧牙槽嵴区种植钉矫正边缘性Ⅱ类错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利用颧牙槽嵴区种植钉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而矫治边缘性Ⅱ类错,探索此类错畸形更简单、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选择9例前牙前凸青少年(13~17岁)正畸患者,前牙Ⅰ~Ⅱ度深覆盖,磨牙为尖对尖远中关系,开唇露齿。正畸拔除上颌7或8牙胚,在颧牙槽嵴区植入自攻式微种植钉支抗,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整平后直接在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上用微种植钉支抗远中移动整个上牙列,并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上、下唇位置,上、下颌第一磨牙及切牙的移动。结果:治疗后凸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唇齿关系更和谐,上颌切牙及磨牙较治疗前向远中移动,牙轴处于正常倾斜范围,面中部未因拔牙而出现饱满度塌陷。前、后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尖牙均为I类关系,平均疗程14个月。结论:种植支抗可以整体远移上牙列,矫治边缘性Ⅱ类错,且疗效更好,疗程更短。
张鸿军嵇国平沈刚
关键词:种植支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