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师晓燕

师晓燕

作品数:21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儿童
  • 7篇文献复习
  • 7篇复习
  • 4篇癫痫
  • 3篇惊厥
  • 3篇患儿
  • 3篇基因
  • 3篇急性
  • 2篇毒性
  • 2篇婴儿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预后
  • 2篇头痛
  • 2篇球菌
  • 2篇综合征
  • 2篇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脑性

机构

  • 21篇苏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通市第一人...
  • 2篇盐城市第三人...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盐城市妇幼保...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21篇师晓燕
  • 17篇汤继宏
  • 12篇张兵兵
  • 4篇李岩
  • 3篇陈旭勤
  • 3篇顾琴
  • 3篇曹徐君
  • 3篇赵金华
  • 3篇吉永春
  • 3篇王曼丽
  • 3篇霍洪亮
  • 3篇刘燕
  • 2篇赵东敬
  • 2篇徐敏
  • 2篇黄静
  • 2篇孟祥营
  • 1篇武庆斌
  • 1篇倪宏
  • 1篇王红英
  • 1篇王浙东

传媒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贵州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癫痫杂志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预警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死亡预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1月到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例肺炎球菌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幸存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死亡组和幸存组在入院后24h内休克(63.6%比14.3%,P=0.013),气管插管(100.0%比23.8%,P〈0.001),脑脊液(CSF)IgG水平[(491.27±203.53)mg/L比(267.24±188.07)mg/L,P=0.006],IgM[(115.72±79.19)mg/L比(32.80±28.52)mg/L,P=0.006],IgA[59.52(15.51,75.69)mg/L比18.77(9.33,27.54)mg/L,P=0.023],CSF白细胞总数[330.00(150.00,380.00)×10^6/L比870.00(403.00,6160.00)×10。/L,P=0.009l,CSF蛋白I(4047.00±1942.16)mg/L比(2470.62±1259.94)mg/L,P=0.009],CSF腺苷脱氨酶(ADA)[35.20(18.90,87.20)U/L比8.80(3.05,23.78)U/L,P=0.001],血清钠[(130.21±2.85)mmol/L比(132.83±3.69)mmol/L,P=0.049],血清乳酸(LA)[4.40(2.60,5.70)mmol/L比2.40(1.75,4.50)mmo]/L,P:0.013],血清C反应蛋白(CRP)[(95.87±65.40)mg/L比(165.61±83.05)mg/L,P=0.022],血清乳酸脱氢酶(LDH)[813.40(465.50,2310.70)U/L比359.20(257.85,405.90)u/L,P=0.001],血小板[(163.82±164.86)×10^9/L比(295.71±130.29)×10’/L,P=0.019]和血培养阳性率(90.9%比47.6%,P=0.023)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与死亡相关的预警因素包括:气管插管、入院24h内休克、低钠血症、高LDH、高乳酸血症、高CSFADA、高CSF总蛋白、高CSF免疫球蛋白、低CSF白细胞、低血小板、低CRP、血培养和CSF细菌培养阳性。
刘敏陈旭勤李岩柴亚惠黄丹萍师晓燕汤继宏孟祥营陶云珍
关键词:脑膜炎病死率预后肺炎链球菌儿童
Alberta评分联合婴幼儿语言评定量表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观察Alberta评分联合婴幼儿语言评定量表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64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主要是Bobath疗法、上田疗法)及应用婴幼儿语言评定量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 Alberta评分进行评估,根据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评估结果设定动作、制订康复计划。每天坚持3 h,反复强化训练。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2组患儿治疗前后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发育商(DQ)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 和71.9%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大动作(47.92±7.15)及精细动作 DQ(42.55±8.13)均较治疗前(36.18±8.23,33.71±10.16)及对照组治疗后(38.13±8.21,36.58±8.06)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35、5.452、6.137、5.243,P均〈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结合Alberta评分联合婴幼儿语言评定量表,有利于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霍洪亮顾琴师晓燕李岩曹徐君吉永春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训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癫痫发作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ALL伴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ALL患儿978例,其中51例(5.2%)在ALL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症状,男39例、女12例,中位年龄7.4(3.7~11.1)岁。其常见病因为化学药物神经毒性(12例)、颅内出血(7例)、低钠血症(6例)、白质脑病(5例)、热性惊厥(5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4例)。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相对多见,根据引起癫痫发作的病因不同,癫痫发作后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局灶症状等表现。39例在首次癫痫发作后行神经影像学检查,27例异常;在完成随访的30例中,有14例影像学异常,其中8例复查结果提示多数病灶具有可逆性,4例后遗脑软化灶。39例首次癫痫发作后脑电图提示异常28例,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在完成随访的30例患儿中,18例无明显后遗症。结论癫痫发作是ALL治疗期间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首次癫痫发作的病因及其伴随表现具有多样性,尽早予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徐敏周文杰汤继宏师晓燕张兵兵肖潇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癫痫发作预后儿童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患儿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伴有惊厥,分惊厥组和无惊厥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惊厥家族史、既往惊厥史、入院时的血清钠离子、钙离子、乳酸、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血清总二氧化碳(TCO2)及p H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电话、门诊随访,两组出院后惊厥发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有1例患儿(0.54%)进展为癫痫,两组患儿的生长、认知发育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是一个良性的临床经过。
孟祥营陈旭勤王浙东李岩师晓燕张兵兵汤继宏刘洁庄云武庆斌
关键词:惊厥胃肠炎轮状病毒儿童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告
2021年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儿,男,10岁1个月,因反复头痛1年就诊。患儿躯体散在浅褐色斑块及多发触痛阳性的硬结;头颅及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基底节区、臂丛神经走行区及C2-C3椎间孔处呈等T1长T2、Flair序列高信号影。基因检测显示患儿有源自父亲的杂合变异c.6177_6183del(p.Leu2060Alafs*4),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家系情况,明确该变异为患儿的致病原因。结论NF1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及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徐欢汤继宏肖潇张兵兵师晓燕邵艺华
关键词:头痛儿童
以发作性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型的偏瘫型偏头痛(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ATP1A2基因突变导致的以发作性意识障碍为主要表型的偏瘫型偏头痛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例以发作性意识障碍为主要表型的偏瘫型偏头痛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儿男性,6月龄起病,发作性疾病直至9岁5月龄再次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癫癎、左侧偏瘫,伴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头颅MRI检查和遗传代谢病筛查等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显示患儿ATP1A2基因错义突变(c.2345C>G,p.P782R),为新生突变,查阅既往文献及数据库未见该位点的相关性报道,结合患儿表型判断为致病基因。结论偏瘫型偏头痛患者除典型的偏头痛外,还可以反复出现意识障碍、癫癎和偏瘫等突出症状,需引起临床重视。本次基因突变发现扩充了ATP1A2基因突变导致的偏瘫型偏头痛的基因突变谱。
胡笑月汤继宏奚晓隽师晓燕
关键词:偏瘫型偏头痛偏瘫
儿童急性泛自主神经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泛自主神经病(APN)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AP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N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儿男性,首次于7岁4月龄就诊,就诊前10 d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就诊时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流涎、间断性腹痛、排尿困难,之后出现其他自主神经障碍表现。住院期间彩超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多次排尿后有残余尿存在,余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APN型)。给予维生素B族及奥拉西坦营养神经,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患儿于病程5周左右流涎、尿痛、乏力等症状渐消失,视物模糊好转,仍存在排尿困难。病程11周再次予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患儿自行学习间歇性导尿等康复治疗。随访3.5年余,疾病初期各种症状基本消失,排尿功能良好,彩超示排尿后残余尿量20~30 mL。但天热外出活动时偶有右半侧身体出汗少现象。预后良好。结论APN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罕见的临床类型,表现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熟悉吉兰-巴雷综合征(APN型)临床表征对避免误诊、漏诊有重要意义。
李蕊汤继宏张兵兵师晓燕冯隽蒋萍
关键词: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
引导式教育结合矫形器治疗小儿脑瘫60例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结合矫形器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引导式教育结合矫形器对患者进行治疗,每3个月进行1次评分,观察两种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运动、语言、适应形为、社交能力和患儿致畸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矫形器治疗小儿脑瘫,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患儿的致畸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霍洪亮顾琴师晓燕曹徐君吉永春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矫形器小儿脑瘫
Sjogren-Larsson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 探讨Sjogren-Larsso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癫间发作起病的Sjogren-Larsson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 患儿男性,1岁5月龄,因“1 d内抽搐1次”入院,入院后发现患儿周身皮肤干燥,四肢皮肤触感粗糙,局部伴脱皮屑,皮肤色素分布不均匀。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头颅MRI和长程脑电图未见异常。胸部X线检查提示胸腰椎右侧偏斜,胸腰椎交界区曲度后凸。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患儿ALDH3A2基因存在致病突变,其父母均为杂合突变携带者,分别携带c.325G>A(p.[Gly109Arg])和c.1157A>G(p.[Asn368Ser]),并遗传给患儿致发病。结论 患儿出现先天性鱼鳞病、癫间发作、发育落后等表现时,需警惕Sjogren-Larsson综合征可能,完善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应尽早干预并评估预后。
邢玉娇汤继宏王红英王曼丽王曼丽师晓燕
关键词:先天性鱼鳞病
长程的运动训练对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所致学习和记忆损害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长程跑步运动对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发作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8日龄(P8)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CONT)、惊厥组(EXP1)及惊厥加运动训练组(EXP2),每组各6只。适应性喂养1天后,EXP1组和EXP2组于P9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连续诱导7d,CONT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三组大鼠于P58—P64进行水迷宫测试以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间于P16—P57 EXP2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训练。结果:(1)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显示:三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存在组间显著性差异[F=429.90,P<0.05],训练天数显著性差异[F=282.30,P<0.05]以及组间因素与训练天数的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差异[F=12.7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EXP2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EXP1组大鼠均明显缩短(P<0.05),EXP2组大鼠与CONT组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趋于正常。(2)空间探索实验:EXP2组大鼠较EXP1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EXP2组大鼠与CONT组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趋于正常。结论:运动训练能够明显减少反复惊厥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穿越平台次数,这有可能是由于运动训练改善了惊厥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所导致的。
谢圣明师晓燕倪宏
关键词:惊厥水迷宫学习记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