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航空正加速度(+10Gz)暴露下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模拟航空正加速度(+10Gz)暴露下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A、B、C组,后3组分别在+10Gz加速度下验离心作用0.5、24、48h。实验结束后采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取大鼠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离心作用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A组大鼠毛发蓬乱,不进食水,静卧不动;B组大鼠毛发散乱,稍进食水,活动量减少;C组大鼠毛发顺畅但少光泽,已正常进食水,四处活动。与对照组相比,B组ALT、AST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B、C组大鼠肝组织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切片显示,肝组织内NF-κB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肝细胞内,亦可见于炎症细胞及Kupffer细胞内,可分为胞质型、核型、核浆型等三个类型,单独或混合存在。结论模拟航空正加速度(+10Gz)暴露下大鼠肝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加速度引起的肝脏应激损伤有关。 刘垒 张洪义 胡深 常鹏 史斌 李文兵关键词:加速度 肝损伤 NF-ΚB 印迹法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观察两组疗效,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记录中位生存时间及6、12、18、24个月累计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AFP水平分别为(399.13±430.214)、(235.31±308.047)U/L,对照组分别为(491.90±439.203)、(609.81±420.135)U/L,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P均<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对照组为7个月。观察组、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50%,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8%、0,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0,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0、0,两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比较,P均<0.05。结论与单行TACE比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较好,且术后患者生存率高。 常鹏 张洪义 肖梅 孔亚林关键词:肝癌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 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其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9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治疗与单纯TACE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不可切除原发性大肝癌(〉5 cm)患者67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TACE联合微波治疗组33例及单纯TACE组34例,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肝功能及甲胎蛋白(AFP),共随访3~36个月,比较近期疗效、AFP水平及远期生存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8/33(54.5%)和7/34(20.6%),有效率分别为32/33(97.0%)和22/34(6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AF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如转氨酶升高,未发生出血、胃瘘、结肠瘘、胆道损伤、针道转移等重度并发症及相关死亡;联合治疗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和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4.00±1.63)和(10.83±1.19)个月;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5.2%、4.5%,单纯TACE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8.4%、5.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与单纯TACE治疗相比,TACE联合微波消融对于肿瘤局部控制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显著降低患者的AFP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鹏 张洪义 肖梅关键词:微波消融 SP600125对重复持续性高+Gz暴露大鼠肝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JNK抑制剂SP600125对重复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作用下大鼠肝脏细胞JNK/c-jun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近交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z组、SP600125组,每组6只。+10Gz组、SP600125组大鼠进行+10Gz离心,峰值作用时间3min,加速度增长率1G/s,间隔30min一次,连续5次。SP600125组第1次在离心前30min腹腔注射SP600125。各组大鼠分别于实验结束后30min处死,下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取肝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c-jun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JNK、JNK、p-c-jun和c-jun蛋白的表达,并行HE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Gz组、SP600125组大鼠血浆ALT、AST水平,肝组织c-jun m RNA及p-JNK、p-c-jun、c-jun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且+10Gz组明显高于SP600125组(P<0.05),而3组肝组织JNK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10Gz组部分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出现空泡样改变,明显水肿,部分肝窦闭合;SP600125组肝细胞索排列基本清晰,轻度水肿,部分细胞形态不规则,肝窦清晰。结论 SP600125可减轻重复持续性高+Gz暴露对大鼠肝脏细胞的损伤作用。 李文兵 张洪义 孔亚林 马迪剑 史斌 常鹏 胡深 刘垒关键词: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肝细胞 不同+Gz重复持续暴露对大鼠肝脏组织损伤及GRP78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正加速度(+Gz)暴露下大鼠肝脏损伤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Bip)在肝脏组织内分布和表达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6Gz、+9Gz和+12Gz组,每组6只,峰值作用时间3 min,加速度增长率0.5 G/s,间隔30 min,重复间断连续5次。HE染色观察肝组织,并测定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测定肝脏组织中GRP7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9Gz组、+12Gz组转氨酶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在ALT水平上,+12Gz组高于+9Gz组(P<0.05);HE染色显示正加速度组肝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细胞间隙不清晰,空泡样改变,且随G值增长而加重。与对照组相比,GRP78/Bip表达分布主要集中在细胞胞质内;各实验组的GRP78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12Gz组明显高于+6Gz组和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中GRP78/Bip蛋白表达水平随G值升高而升高;+12Gz组和+9Gz组都高于+6Gz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GRP78/Bip的表达可能在加速度引起的肝脏应激反应有着正相关的作用。 胡深 张洪义 赵刚 刘垒 史斌 李文兵 常鹏关键词:肝损伤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蛋白质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