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万超

作品数:101 被引量:29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专利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6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球盖菇
  • 23篇大球盖菇
  • 21篇风味
  • 17篇香菇
  • 17篇猴头
  • 17篇猴头菌
  • 15篇活性
  • 9篇酶解
  • 8篇提取物
  • 8篇咸味
  • 7篇食品
  • 7篇子实
  • 7篇子实体
  • 7篇鲜味
  • 7篇抗炎
  • 6篇蛋白
  • 6篇多糖
  • 6篇体外
  • 6篇Β-葡聚糖
  • 5篇双孢蘑菇

机构

  • 10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上海百信生物...
  • 5篇金寨尚臻生物...
  • 4篇江苏大学
  • 4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河南省科学院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01篇陈万超
  • 95篇杨焱
  • 82篇李文
  • 78篇吴迪
  • 72篇张忠
  • 31篇张劲松
  • 21篇刘艳芳
  • 14篇冯杰
  • 13篇李正鹏
  • 12篇张赫男
  • 12篇于海龙
  • 8篇汪雯翰
  • 6篇周帅
  • 6篇颜梦秋
  • 4篇马海乐
  • 4篇李文
  • 3篇唐传红
  • 3篇宋春艳
  • 3篇龚明
  • 2篇李玉

传媒

  • 13篇食用菌学报
  • 8篇菌物学报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园艺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州化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四川化工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24篇2024
  • 28篇2023
  • 21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的分离鉴定及其协同增鲜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利用超滤、凝胶过滤色谱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技术,分离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组分,对鲜味最强组分F3中的鲜味肽进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并将鉴定得到的鲜味肽合成后进一步探讨其呈味特性。结果表明,大球盖菇酶解液F3组分中鉴定得到8条鲜味肽段,分别为ELWR、RLVDR、KPDNR、AHLRF、LDWDR、LAEWR、DDWWR和EGHKGW,它们均具有鲜味特征和鲜味增强作用,阈值分别为0.30~1.33mmol/L和0.53~2.43 mmol/L;除LDWDR外,7条多肽对味精溶液均有不同程度的鲜味提升,提升幅度0.18%~61.12%,ELWR、RLVDR、KPDNR、AHLRF和EGHKGW 5条多肽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良好的鲜味提升效果。RLVDR和KPDNR协同增鲜的鲜味峰值质量浓度为5mg/mL,LDWDR、LAEWR、DDWWR和EGHKGW在4mg/mL时达到鲜味峰值。鲜味肽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影响其味觉属性。本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鲜味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荣荣李文吴迪张忠鲍大鹏陈万超张劲松张劲松
一种提高桑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桑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于桑黄出菇管理阶段,对桑黄菌包进行白光连续照射,直至桑黄采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照射强度可显著提高桑黄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降低菌包的污染...
陈万超李正鹏杨焱吴迪李文张忠姚生良
组分差异分析结合智能感官对本草栽培银耳风味特征的分析
2024年
目的:明确本草栽培银耳的风味特征。方法:以本草基质栽培的白色银耳(本草银耳)为研究对象,常规栽培基质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其风味组成差异,并结合智能感官技术对本草银耳风味特征进行解析。结果:本草银耳从鲜、甜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滋味活度值和等鲜浓度值,电子舌等多维度评价显示,其鲜味强度均低于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HS-SPME-GC-MS分析结果显示,本草银耳鉴定得到82种挥发性物质,高于白色银耳(71种)和黄色银耳(49种),以酯类为主,占比16.9%~22.4%,呈现浓郁的花草芳香,同时鉴定得到26种银耳特征香气成分,9种白色银耳特有成分和4种本草银耳特有成分;香气物质含量方面,本草银耳亦占据优势。结论:本草银耳鲜味淡香气浓,可开发调制饮品,而黄色银耳更适合作为菜肴。
陈万超吴迪吴迪姚淑先杨焱刘艳芳
关键词:银耳风味电子舌电子鼻
一种咸味受体识别的大球盖菇蛋白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咸味受体识别的大球盖菇蛋白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大球盖菇蛋白肽(RR‑10P)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蛋白肽能够同时激活多种咸味受体,与受体发生结合反应发挥呈...
李文杨焱陈万超吴迪张忠刘朋
香菇菌糠提取物处理对双孢蘑菇呼吸代谢的影响
2024年
为了延长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保质期,本研究通过优化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糠提取物(LR-UE)采前喷施条件,探究其对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呼吸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采前喷施的最佳条件是LR-UE的浓度为1.0mg/mL,喷施时间为采前1d,喷施量为200mL/m^(2)。LR-UE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双孢蘑菇的失重,延缓双孢蘑菇呼吸峰的出现;同时,它还能调节双孢蘑菇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的酶活性,减少丙二醛的积累,减少电解质的泄漏,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效保持双孢蘑菇的贮藏品质。
刘会琴李景军吴迪李文陈万超杨焱张忠
关键词:双孢蘑菇呼吸代谢
一种大球盖菇菌丝体风味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菌菇活性肽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球盖菇菌丝体风味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大球盖菇菌丝体风味肽包括ESPERPFL和/或SLPIKPRVPF。包括ESPERPFL的风味肽具有咸味和浓厚感,可与咸味受体TR...
李文杨焱冯杰陈万超吴迪张忠
猴头菌UDP-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
2021年
通过实验室前期对诱变菌株猴头菌321的多组学分析结果,获得了一个多糖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UDP-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基因(UDP-glucose-4-epimerase,UGE),并在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中进行了异源表达。通过筛选最优的目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后,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并对目的蛋白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明确了其生物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任鄄宝邹根张忠陈万超吴迪张赫男龚明杨焱
关键词:基因克隆蛋白纯化酶学性质
鲍姆桑黄孔菌子实体HPLC指纹图谱及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被引量:4
2021年
本研究对38个不同批次和菌龄的椴木栽培鲍姆桑黄孔菌Sanghuangporus baumii子实体醇提物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建立了S.baumii醇提物HPLC指纹图谱,提取得到27个共有峰信息(P1–P27);同时,对38个样品醇提取的Trolox等价抗氧化能力(TEAC)进行分析,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回归建立了抗氧化活性预测模型,潜变量数为3,交互验证所得累积模型预测参数(Q^(2))为0.803,变量累积解释指标(R^(2)X)和(R^(2)Y)分别为0.574和0.954,相关系数平方(R^(2))为0.954,经验证模型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以准确反映谱峰与活性之间相关关系;利用模型变量投影重要性(VIP)指标筛选得到14个共有峰对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贡献。研究获得的鲍姆桑黄孔菌抗氧化谱效关系模型为桑黄原料活性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可辅助指导鲍姆桑黄孔菌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也为鲍姆桑黄孔菌栽培子实体的品质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
陈万超张俊峰吴迪张忠李文汪雯翰王琨杨焱
关键词:抗氧化谱效关系
一种香菇菌渣蛋白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菌渣废弃物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香菇菌渣蛋白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香菇菌渣蛋白聚糖是一种从香菇菌渣中获得的高纯度且质量稳定,可长期保存,不会变质的蛋白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应用于动物饲料...
张忠杨焱吴迪李文陈万超张劲松刘艳芳
猴头菌高产麦角甾醇液体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5
2021年
以菌丝体中麦角甾醇产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碳源、氮源和无机盐3个因素对麦角甾醇发酵产量的影响,以获得猴头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最优工艺,建立高产、稳定的猴头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生产工艺。经响应面分析,各因素按照对响应值的影响顺序为:氮源>碳源>无机盐,且氮源对麦角甾醇产量的影响极显著,碳源和无机盐对麦角甾醇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猴头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最优工艺为:发酵培养基为酵母自溶粉18g/L、复合碳源14g/L(葡萄糖:麦芽浸粉,7.4:6.6,M/M)、无机盐3.9g/L(KH2PO4:K2S2O8,2.6:1.3,M/M);接种量为10%,培养时间为7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干重达11.24g/L,麦角甾醇的产量达69.79mg/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71.08%和81.56%。该发酵工艺重复性好,效率高,成本低,是一个稳定且可控的猴头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生产工艺技术方案;通过该发酵工艺得到的猴头菌发酵菌丝体麦角甾醇含量高,为相关功能营养食品的开发提供了优质资源。
张忠吴迪王雨阳杨焱冯杰李文陈万超张劲松
关键词:猴头菌麦角甾醇抗氧化活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