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
- 作品数:31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 2022年
-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入院区间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入院时间的先后来进行分组,且分别予以不同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2020年1月-2020年6月入院的52例作为对照组,其实施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2020年7月-2021年1月入院的52例作为观察组,在脑血管DSA造影下,针对病变血管予以尿激酶溶栓。在治疗前、治疗1d、治疗3d、治疗7d几个时间点,以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来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其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且在治疗1d、治疗3d、治疗7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改善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从治疗效果上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能够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疗效显著,可进行推广。
- 刘宏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介入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探究介入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间进行医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医治先后时间平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实验组应用DSA神经介入取栓术医治。将两组患者手术后血管再通率以及医治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手术后卒中复发以及心肌梗死、死亡状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治后神经功能评分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卒中复发率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死亡状况相比下不具备可比性(P>0.05)。结论:DSA神经介入取栓术能很好促使堵塞以及窄小的血管获得通畅,进而提升脑梗死的医治效果,使卒中复发的概率下降,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刘宏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后癫痫的处理
- 2021年
-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 有人报道在老年人初发的癫痫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是脑血管病所致,其发生率高,急性期危险性大,所以对其进行处理非常必要,文章就是科普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后癫痫的处理。
- 刘宏
- 关键词:老年患者诊治
-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用于改善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究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改善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80)。观察组予以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腰椎穿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脑血管痉挛程度、头痛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 d,观察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术后3周时,观察组的头痛评分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的MCA流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3周时的脑积水、脑梗死及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能够改善脑血管痉挛、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吴政俊刘宏涂小龙何明方吴晓明
- 关键词:老年脑血管痉挛腰大池持续引流
- 静脉溶栓前脑白质疏松程度与AIS患者术后HT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前脑白质疏松程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术后出血转化(HT)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共288例,根据是否发生HT和预后情况分别分为伴HT组(242例)和无HT组(46例),预后良好组(166例)和预后不良组(122例),比较伴HT组和无HT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临床特征,评价术后HT及90 d预后不良与静脉溶栓前脑白质疏松程度的关系。结果伴HT组和无HT组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比例、D-二聚体(D-D)水平及尿比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HT比例、基线随机血糖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尿糖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合并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和D-D水平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术后H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线NIHSS评分和白血胞计数(WBC)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静脉溶栓术后是否HT与合并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和D-D水平密切相关;另外,基线NIHSS评分高和高WBC计数的患者往往提示短期预后不良。
- 刘宏何明方吴政俊
- 关键词:出血转化预后脑白质疏松
- 椎体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经胸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Z-plate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胸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Z-plate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68例。结果本组获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后神经症状恢复率为90%;168例术后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结论经胸、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Z-plate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有效恢复了脊柱的前、中柱的稳定性,彻底清除了来自椎体前方的致压物对椎管内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压迫,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 邵明凌坤余利民席天平刘宏
- 关键词:胸椎腰椎爆裂骨折
- CT和MRI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CT和MRI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均进行CT检查,其中33例患者行MRI检查,分析CT和MRI表现。患者均进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3个月内复查颅脑CT或MRI,观察硬膜下血肿消失以及是否复发。结果80例患者(102个血肿)CT表现:半月形低密度影69个(67.65%),新月形高密度影7个(6.86%),混合密度影19个(18.63%),等密度影7个(6.86%)。33例患者(40个血肿)进行MRI检查,30个(75.00%)血肿T_(1)WI呈新月形高信号影,10个(25.00%)血肿呈等信号影,所有血肿T_(2)WI呈极高信号影。CT准确率为91.25%,误诊率为8.75%(等密度影);MRI准确率为100%。钻孔引流术治疗后,71例痊愈,复查CT表现为血肿已经清除;9例术后复发(11.25%)。双侧血肿患者复发率为27.27%,明显高于单侧血肿患者的5.17%(χ^(2)=7.803,P=0.005)。CT非低密度影患者复发率为28.57%,明显高于CT低密度影患者的5.08%(χ^(2)=5.899,P=0.015)。结论CT对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价值较高,对于等密度影易造成误诊;可行MRI检查进一步明确。CT和MRI表现与患者术后硬膜下血肿复发有一定关联,对于双侧血肿、非低密度影患者应加强重视。
- 何明方涂小龙吴政俊刘宏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CTMRI钻孔引流术复发
- 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少量(20~40 mL)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n=45)、B组(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n=57),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周、2周复查颅内残留血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2周)、中期(6个月)、晚期(12个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次日、术后1周颅内残余血肿量差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术后早、中、晚期NIHSS评分均低于A组,BI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中期、晚期B组GO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2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建议采用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有助于缓解颅内高压,减少手术创伤,改善脑组织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吴政俊刘宏涂小龙何明方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去大骨瓣减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
-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CT引导下钻孔引流与rt-PA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钻孔引流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CT引导下钻孔引流联合治疗尿激酶,试验组给予CT引导下钻孔引流联合rt-PA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颅内血肿残余量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术后6个月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d及术后5d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钻孔引流联合rt-PA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良好,能尽快清除颅内血肿,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吴政俊刘宏涂小龙何明方
- 关键词: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并就患者的预后展开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5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其中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纳入开颅组(n=37),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纳入介入组(n=3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介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2.19±0.38)h、(10.96±2.52)d,短于开颅组的(3.15±0.45)h、(16.75±3.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5、8.954,P<0.05)。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略低于开颅组的29.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预后优良率达78.38%,高于开颅组的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5)。结论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获得更理想的预后效果。
- 刘宏何明方王运锋
-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