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静
- 作品数:24 被引量:379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心肺运动实验指导心衰患者个体化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康复治疗临床研究初步报告
- 李银俊孙兴国刘艳玲张振英冯静
- 心肺运动实验指导心衰患者个体化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康复治疗临床研究初步报告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心力衰竭(HF)是各种病因引起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综合性而非独立的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已经是临床共识,但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国内尚少。随着心脏康复病学的崛起,运动康复尤其是每天分次间歇性30分钟的个体化高强度运动效果较好。
- 李银俊孙兴国刘艳玲张振英冯静
- 运动康复锻炼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运动康复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运动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2周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运动康复组患者术后12周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每搏输出量、代谢当量以及摄氧效率斜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12周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增加,且运动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运动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2周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给予运动康复锻炼,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孙晓静姜立清张振英冯静刘艳玲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肺功能生活质量
-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6
- 2016年
- 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整体心肺功能变化,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评估运动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探讨CPET在CHF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患者给予不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康复组(n=10)患者给予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根据CPET检查结果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30 min/d,5 d/周,共12周。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CPET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6MWD)、Qo L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CPET检查和全程运动康复12周。治疗前,对照组与康复组患者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D、Qo 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无氧阈(L/min、ml·min^(-1)·kg^(-1))、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峰值氧脉搏(ml/次)、LVEF、6MWD较对照组升高,BNP水平、Qo 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LVEDD、LVEF、6MWD、Qo 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无氧阈(L/min�
- 张振英孙兴国席家宁葛万刚李浩刘艳玲冯静姜立清高华
- 关键词:心力衰竭运动疗法康复心肺运动试验
- 心肺运动试验制定运动强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心脏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强度下心脏运动康复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15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5)患者进行除心脏运动康复治疗之外的常规治疗指导;中等负荷组(n=5)和高负荷组(n=5)患者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准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心脏运动康复治疗,30 min/d,5 d/周,共12周。中等负荷组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为80%无氧阈水平,高负荷组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强度。记录3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CPET,中等负荷组和高负荷组患者完成12周全程心脏运动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峰值氧脉搏、最大功率、超声心动图指标、6MWD和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等负荷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1)·kg^(-1))、最大功率(%pred)、6MWD较对照组升高,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负荷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1)·kg^(-1))、峰值摄氧量(m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最大功率(W、%pred)、6MWD较对照组升高,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负荷组患者无氧阈(ml/min)、峰值摄氧量(ml/min、ml·min^(-1)·kg^(-1))、峰值氧脉搏(ml/次)较中等负荷组升高(P<0.05)。治疗前后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MWD、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负荷组患者治疗后无氧阈(ml/min、ml·min^(-1)·kg^(-1)、%pred)、最大功率(W、%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L
- 张振英孙兴国席家宁刘艳玲冯静姜立清高华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肺运动试验康复
- 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个体化适度强度运动康复处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运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进行客观定量整体功能评估,精准制定个体化适度强度运动康复处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2015年4—7月招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工作、确诊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5例医务工作者,采用CPET检查结果计算无氧阈功率,进而精准制定个体化适度强度负荷功率的运动康复处方,并配合优化药物、精神心理方面、生活习惯及禁烟限酒等整体康复方案。患者CPET过程中连续监测血压,每天运动康复前、后分别测定静息血压,坚持运动康复12周,期间根据血压调整药物。结果高血压患者运动康复前均服用至少一种降压药物,运动康复开始后逐渐停用降压药物,至运动康复第12周均未服用降压药物。患者运动康复后收缩压(SBP)〔(116±10)mmHg(1 mmHg=0.133 kPa)与(125±11)mmHg〕、舒张压(DBP)〔(71±7)mmHg与(74±8)mmHg〕均较运动康复前降低(P<0.05)。运动康复第12周时运动康复前静息SBP较运动康复第1周时降低(P<0.05);运动康复第1周与第12周运动康复后静息SBP、运动康复前后静息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CPET客观定量评估整体功能,精准制定个体化适度强度运动康复处方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方案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并停药后仍然维持血压稳定。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数深入研究。
- 葛万刚孙兴国刘艳玲冯静席家宁张振英
- 关键词:高血压心肺运动试验康复
- 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强化管控心脑血管慢病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研究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强化管控3月后(简称强化管控)的长期慢病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由我们团队强化管控的长期心脑血管代谢慢病为主的患者2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CPET,根据CPET及连续功能学检测结果制定以个体化适度运动强度为核心的整体管理方案,强化管控3月后再行CPET,个体化分析每例患者强化管控前后CPET指标的变化、计算差值和百分差值。结果:本研究心脑血管代谢性慢病为主的患者20例(18男2女),年龄(55.75±10.80,26~73)岁,身高(172.20±8.63,153~190)cm,体重(76.35±15.63,53~105)kg,所有患者CPET和强化管控期间均无任何危险事件发生。①强化管控后患者静态肺功能指标及静息收缩压、心率收缩压乘积和空腹血糖等均显著改善(P<0.05)。②强化管控前峰值摄氧量为(55.60±15.69,34.37~77.45)%pred和无氧阈为(60.11±12.26,43.29~80.63)%pred;强化管控后峰值耗氧量为(71.85±21.04,42.40~102.00)%pred和无氧阈为(74.95±17.03,51.90~99.47)%pred;管控后较管控前峰值摄氧量和无氧阈显著提高分别达(29.09±7.38,17.78~41.80)%和(25.16±18.38,1.77~81.86)%(P均<0.01);其他核心指标峰值氧脉搏、峰值负荷功率、摄氧通气效率平台和递增功率运动持续时间均显著升高(P均<0.01),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最低值及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斜率也显著好转(P<0.01)。③个体化分析而言,强化管控后15例上述8项CPET核心指标全部改善,另5例7项指标改善;全部病例峰值摄氧量(%pred)提高>15%以上,16例>20%,13例>25%,10例>30%。结论:CPET能安全客观定量地评估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治疗效果、指导制定个体化精准运动强度。个体化精准运动整体方案强化管控三个月能安全有效逆转长期心脑血管代谢等慢病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和异常指标。
- 宋雅孙兴国谢友红台文琦王继楠张也张艳芳石超何龙林郝璐刘方刘方冯静张振英刘艳玲
-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
- 门诊和住院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门诊运动康复和住院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间在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患者36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分为3组:对照组(n=12):进行除运动锻炼治疗之外的常规心脏康复指导;住院运动康复组(n=12)和门诊运动康复组(n=12):患者在我院分别住院或门诊进行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功率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负荷,30 min/d,每周5 d,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患者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QoL)评分等。结果:所有CHF患者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CPET,运动康复组患者安全完成全程12周运动康复。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MWD和QoL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住院和门诊运动康复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kg),%pred)、峰值摄氧量(ml/min,ml/(min·kg),%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峰值功率(W,%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6MWD较对照组升高(P<0.05),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门诊运动康复组和住院运动康复组之间比较,CPET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6MWD和QoL评分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住院运动康复组和门诊运动康复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kg))、峰值摄氧量(ml/min,ml/(min·kg),%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pred)、峰值功率(W/min、%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和6MW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门诊运动康复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与住院运动康复效果无明显差异。门诊康复作为心脏康复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 张振英孙兴国席家宁冯静孙晓静刘艳玲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运动疗法康复门诊
- 单次个体化运动治疗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重搏波波形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单次个体化运动治疗后,慢性病患者脉搏波重搏波波形发生的变化。方法选取经笔者团队管理的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主)16例和正常组16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CPET后1周内采用功率踏车完成30 min运动强度为Δ50%功率的单次个体化运动治疗,分别测试并记录患者组和正常组运动前和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各50 s脉搏波数据。定性及定量分析运动后10、20、30 min各时间点50 s脉搏波重搏波波形发生的改变。结果①运动后患者组的收缩压较运动前相比明显下降(均P<0.05)。②运动前患者组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占比(94.5%比28.6%)、重搏波波峰幅值(YP2)、重搏波波峰波谷两点间斜率(S2)、重搏波幅度(YP2-YPL)、重搏波波峰波谷两点时间差值(ΔTP2)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小(均P<0.05),重搏波波谷相对主波幅值(YPL/YP1)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③运动后10(65.7%比28.6%)、20(77.1%比28.6%)、30 min(73.7%比28.6%)患者组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占比与运动前相比明显升高(均P<0.001);患者组和正常组运动后不同时刻的S2、YP2-YPL、ΔTP2与运动前相比明显变大(均P<0.05),YPL、YP2与运动前相比明显变小(均P<0.05)。结论单次个体化运动治疗后患者重搏波波形发生显著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占比升高、重搏波位置下降、重搏波幅度变大、ΔTP2变长等。运动后患者的重搏波波形趋向于正常组的波形表现,这可能作为个体化运动有效治疗慢性病的波形证据,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郝璐孙兴国孙兴国张也刘方刘方冯静冯静谢友红
- 关键词:脉搏波心肺运动试验慢性病
- 新确诊慢性病患者单次个体化精准运动前后桡动脉脉搏波的改变
- 2022年
- 目的观察新确诊慢性病患者的静息桡动脉脉搏波及单次个体化精准运动后脉搏波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6例首次诊断尚未治疗,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主的慢性病患者,经心肺运动试验得到运动强度,完成30 min的单次运动。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0、20、30 min采集连续50 s桡动脉脉搏波,分析比较运动前后相关指标:主波波峰点P1相对幅值(ΔY_(P1))、重搏波波谷点PL相对幅值(ΔY_(PL))、重搏波波峰点P2相对幅值(ΔY_(P2))、PL时间(T_(PL))(收缩期)、脉搏波结束点(E)时间(T_(E))(心动周期)、T_(E)-T_(PL)(舒张期)、脉率、主波升支斜率(S_(1))、重搏波升支斜率(S_(2)),重搏波幅度(ΔY_(P2)-ΔY_(PL))、重搏波时间(T_(P2)-T_(PL))及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并与16名年轻正常人、16名中老年正常人和16例长期慢性病患者的脉搏波比较。结果静息时新确诊慢性病患者的ΔY_(P1)、ΔY_(P2)、S_(1)、S_(2)、ΔY_(P2)-ΔY_(PL)、T_(P2)-T_(PL)比年轻正常人小,脉率快(均P<0.05);而ΔY_(P1)、ΔY_(PL)比中老年正常人大,T_(P2)-T_(PL)较小(均P<0.05);与长期慢性病患者相比,ΔY_(P2)-ΔY_(PL)较大(P<0.05)。静息状态下,新确诊患者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低于年轻正常人和中老年正常人,高于长期慢性病患者(52.07%比94.48%比73.32%比28.65%,χ^(2)=876.120,P<0.001)。运动后10 min新确诊患者的T_(E)、T_(E)-T_(PL)减小,脉率变快,ΔY_(PL)减小,T_(P2)-T_(PL)增大,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增大(均P<0.05);与年轻正常人相比,ΔY_(PL)较大,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较小(均P<0.05);与中老年正常人相比,T_(E)-T_(PL)和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较小、脉率较大(均P<0.05);与长期慢性病患者相比,ΔY_(P1)、T_(E)、T_(E)-T_(PL)小,而脉率、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较大(均P<0.05)。运动后20和30 min的脉搏波变化趋势与运动后10 min相似。结论新确诊慢性病患者的桡动脉脉搏波主要表现为重搏�
- 台文琦孙兴国郝璐张也宋雅刘方刘方冯静冯静
-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