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薇薇

作品数:17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梗死
  • 5篇血管
  • 5篇卒中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脑卒中
  • 3篇动脉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缺血
  • 3篇颅内
  • 2篇血管狭窄
  • 2篇血性
  • 2篇血压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脑半球
  • 2篇脑病
  • 2篇脑缺血
  • 2篇老年
  • 2篇患者复发

机构

  • 17篇北京市丰台区...
  • 2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作者

  • 17篇胡薇薇
  • 8篇李翠平
  • 5篇杨巧莲
  • 5篇刘文生
  • 4篇王薇
  • 2篇张仪
  • 1篇叶静
  • 1篇王博
  • 1篇王玉起
  • 1篇罗凌云
  • 1篇刘欣
  • 1篇魏欣

传媒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与大脑半球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与大脑半球梗死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并分析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对22例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和42例大脑半球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结果22例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14例,单纯运动性瘫痪19例,头晕9例,中枢性面舌瘫8例,偏瘫伴感觉减退1例;经核磁共振证实,病灶在脑桥20例,中脑1例,延髓1例。42例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20例,单纯运动性瘫痪4例,中枢性面舌瘫35例,偏瘫伴感觉减退38例,头晕3例;经核磁共振证实,病灶均位于幕上,其中基底节区29例,大脑皮层(顶叶、额叶)13例。结论对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起病有头晕、临床表现为单纯运动性瘫痪的患者,要注意病灶可能在脑干,应尽早做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胡薇薇戴晶平
关键词:脑干梗死核磁共振病灶
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PS)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38例PS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动脉狭窄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治疗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动脉狭窄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治疗PS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颅内外血管狭窄,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翠平胡薇薇王薇
关键词:丁苯酞替罗非班进展性脑卒中颅内外血管狭窄
颈内动脉系统TIA脑组织损害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影像表现的TIA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情况,探讨脑组织损害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221例,根据头部核磁共振DWI检查是否存在高信号病灶,分为DWI阴性组169例,DWI阳性组52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侧枝循环及危险因素。结果高级皮层功能障碍、肢体瘫痪、发作时间1-24h者DWI阳性组多于DWI阴性组。颅内血管狭窄DWI阳性者明显增多。颅内血管狭窄侧枝循环开放好者DWI阳性组低。结论TIA发作时有高级皮层功能障碍、肢体瘫痪及发作时间1~24h者,脑组织损害的可能性大。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者是导致脑组织损害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侧枝开放好是减少脑组织损害的因素。
胡薇薇叶静杨巧莲刘文生李翠平王博
关键词:颅内血管狭窄DWITIA侧枝循环
颈动脉彩超对糖尿病患者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对糖尿病患者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及彩色经颅多普勒诊断仪检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54例)、中度组(56例)、重度组(55例)。记录患者继发缺血性脑卒中情况,对比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检出情况、彩超检查结果 ,并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颈动脉异常及继发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患者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69.70%(115/165)。轻度组左侧颈动脉IMT为(0.94±0.15)mm、右侧颈动脉IMT为(0.95±0.13)mm,中度组左侧颈动脉IMT为(1.09±0.13)mm、右侧颈动脉IMT为(1.10±0.14)mm,重度组左侧颈动脉IMT为(1.19±0.13)mm、(1.17±0.15)mm。重度组左侧颈动脉和右侧颈动脉IMT均明显大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左侧颈动脉和右侧颈动脉IMT均明显大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斑块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斑块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硬斑、多发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颅内动脉血液流速增加、动脉搏动指数(PI)/动脉阻力指数(RI)异常、颈动脉和颅内动脉均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颅内动脉血液流速增加、PI/RI异常、颈动脉和颅内动脉均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颈动脉异常及继发脑卒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彩超用于早期糖尿病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对降低糖尿病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李翠平胡薇薇王薇
关键词:颈动脉彩超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1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常规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按照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口服组和未口服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依据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进行影响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口服他汀组54例,未口服组62例。口服组冠心病发生率、侧支循环良好率显著高于未口服组(59.3%比21.0%,57.4%比17.7%,P<0.05),口服组LDL-C水平低于未口服组[(2.01±0.14)mmol/L比(3.26±0.36)mmol/L,P<0.05]。侧支循环良好者42例,侧支循环不良者74例。侧支循环良好组他汀类药物服用率(66.7%)显著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35.1%,P<0.05);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7.12±1.32)分,与侧支循环不良组[(11.09±2.16分)]相比较有所下降(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影响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21,95%CI:0.130~0.790,P=0.013)。侧支循环良好组预后mRS评分为(2.01±0.15)分,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2.89±0.22)分,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也明显降低(2.4%比20.3%,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能有效改善侧支循环情况,同时对改善预后有一定效果。
潘维花胡薇薇刘旺霞宋裕如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糖尿病性脑梗死侧支循环
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复发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9月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患者262例,12例资料不完整,进入最终数据分析250例,根据患者3个月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34例,对照组216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男性、冠心病、起病形式波动进展、颅内动脉狭窄、多发病灶、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冠心病、起病形式波动进展、影像多发病灶与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复发相关(OR=6.449,95%CI:0.064~0.703,P=0.011;OR=4.085,95%CI:0.144~0.971,P=0.043;OR=20.101,95%CI:2.424~9.595,P=0.000;OR=9.126,95%CI:1.720~12.742,P=0.003)。结论男性、冠心病、起病形式波动进展、多发病灶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患者复发风险高。
胡薇薇杨巧莲刘文生魏欣张仪王薇
关键词:脑缺血复发颅内动脉疾病
大剂量烟酸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王玉起胡薇薇李翠平罗凌云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抵抗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50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治疗,依据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46例)和对照组(104例)。记录所有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组的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抵抗组2型糖尿病占比4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是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部分脑梗死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而2型糖尿病与其发生密切相关。阿司匹林抵抗是脑梗死患者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翠平胡薇薇王薇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脑梗死
海绵窦区淋巴瘤一例
2016年
患者,女,75岁,因“右侧眶周疼痛伴复视2月”于2016年3月1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眶周围疼痛,于咳嗽及打喷嚏时加重,无恶心、呕吐,头痛与体位无相关性,伴复视,右侧眼睑下垂,右眼向上、向下注视及内收受限。无肢体活动障碍及视力下降。
胡薇薇杨巧莲刘文生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关系,为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存在脑梗死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72例,B组(高血压合并症状脑梗死)78例,C组(高血压合并有症状脑梗死)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脂指标及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 h SBP、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d SBP、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n SBP、n DBP);血压变异性。结果各组TG、TC、LDL-C、HDL-C、Apo A、Apo 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和n DBP均高于A组(P<0.05),B组、C组的24 h SBPV、d SBPV均高于A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较大者的24 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应重视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改善其预后。
李翠平胡薇薇杨巧连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