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建平
-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腰椎间盘突出CT与X线诊断对比
- 2004年
- 1.临床资料 本组55例患者,男28例,女27例,其中年龄最大者为81岁,年龄最小者为28岁,平均年龄约42.5岁,临床以腰腿痛就诊者占85%左右,单以腰痛为主者为6%,单以腿痛为主者占9%,均行CT与X线平片检查。35例手术证实。
- 席建平
- 关键词:CT腰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检查腿痛中年
-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与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根据MRI检查结果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PCCI,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情况与梗死部位,比较TIA、PCCI斑块性质,以及不同斑块性质PC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炎性反应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2(ADAMTS12)]水平的差异,分析不稳定斑块性质与上述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PCCI构成比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且PCCI患者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TIA(P<0.05);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以近段梗死为主,基底动脉血管病变以中段梗死为主,大脑后动脉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NSE、S100B、UCH-L1、GFAP、ICAM-1、VCAM-1、PECAM-1、VE-cadherin、YKL-40、CatS、MMP9、MMP10、ADAMTS12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不同斑块性质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不稳定斑块PCCI患者复发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结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CTA评估价值较高,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稳定性与神经损伤程度、炎性反应及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分子异常激活密切相关,且斑块性质不稳定患者复发风险高。
- 刘文涛吴锋席建平杨宝军马新王谦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狭窄后循环脑梗死CT血管造影血清生化指标预后
- 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及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胸腺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并对比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灵敏度为95. 0%、特异度为91. 3%、阳性预测值为90. 5%和阴性预测值为95. 5%。侵袭组与非侵袭组患者的胸腺瘤在形态、钙化、囊性变或中心坏死、纵隔脂肪线、均匀增强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具有操作简便、诊断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且根据CT表现可以有效鉴别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 席建平马新
- 关键词: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
- 128层螺旋CT成像头颈部血管造影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成像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在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成像检查(CTA)及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及误诊率。结果 8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经DSA确诊为炎性病变者68例,CTA检查诊断为头颈部血管阳性病变者65例,CTA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94.12%、91.67%、93.75%、98.46%、73.33、6.25%、9.09%。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类型构成与CTA诊断疾病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准确率较高,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席建平刘文涛杨宝军王婧马新马晨
- 关键词:128层螺旋CT
- 基于VHS技术对髌骨倾斜轨迹变化趋势及其分类的探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基于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探讨髌骨倾斜(PT)的轨迹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类。方法选择PT患者32例40膝为病例组,正常30例30膝为对照组,使用VHS技术行膝关节扫描,重建其屈膝活动图像。测量胫股关节伸直位、屈膝1〜10°、11〜20°、21〜30°、31〜40°时的髌骨倾斜角(PTA)和外侧髌股角(LPFA),并绘制相应的髌骨运动轨迹曲线,对两组曲线进行分析、分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PTA、LPFA于胫股关节屈曲0〜30°区间内其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数值高于对照组;屈膝31〜40°时PTA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PFA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PT轨迹可分为两种类型,病例组PT轨迹可分为3种类型。结论基于VHS技术的髌骨运动轨迹成像,既可以对PT进行静态量化分析,又可对异常轨迹的动态趋势进行描述、分类,有助于PT病因的分析及指导个体化术式的制定。
- 杨宝军赵春丽于继岗刘文涛席建平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原发性骨淋巴瘤CT及MRI诊断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原发性骨淋巴瘤中10例为B细胞源性,2例为T细胞源性。侵犯骨盆3例,椎体3例,肋骨2例,胸骨2例,颅骨2例。CT及MRI扫描中,9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单发。3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多骨发生。其中溶骨型7例,浸润型3例,混合型2例,均合并有病理性骨折。颅骨2例均部分形成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席建平樊建平杨宝军
- 关键词:淋巴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膝关节内骨折患者100例,给予X线检查和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准确率。结果CT对膝关节骨折的检出率高于DR检查(P<0.05);CT三维重建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DR检查(P<0.05);CT三维重建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特异性显著低于DR检查(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诊断价值比DR的诊断价值高(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可提高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骨折分型,值得临床推广。
- 马新王婧席建平杨宝军刘文涛胡剑非王谦
- 关键词:骨折膝关节CT三维重建
- 一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分割方法
- 本发明公开的属血管造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如下:步骤一:将造影剂注入到被标记的冠状动脉位置后,通过X光进行射线识别;步骤二:建立血管几何模型;步骤三:获取初步血管图像;步骤四:将步...
- 王明利席建平田永波王安杏杨宝军贾一松
-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把从2006年7月以来的197例骨关节创伤骨折的患者进行CR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8例患者CR检查为阴性,而被三维重建重新定性明确;65例患者CR检查阳性,但其中较小骨折未显示,CT三维重建显示清晰,104例患者检查为阳性,而骨折局部细微改变显示不明确,CT三维重建均显示清晰明确。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明显提高了阳性率及准确率,特别对关节内复杂骨折显示清晰,从而说明其在骨关节创伤骨折中更具实用价值。
- 席建平樊建平
- 关键词:三维重建骨关节创伤16排螺旋CT
- 不同类型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2类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征象,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影像检查确诊的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83例,共92个患病关节,其中髌股外侧性撞击57个、髌股滑脱性撞击35个,对2类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特征、影像学征象、相关解剖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髌股外侧性撞击好发于19-27岁女性,滑车形态以Dejour C型为主,韧带损伤占比12/57,以髌外侧韧带的Ⅰ-Ⅱ级损伤为主,髌骨倾斜占比41/50,骨挫伤占比32/57,损伤常分布于髌骨外侧关节面软骨或皮质下骨及股骨外侧滑车关节面软骨或皮质下骨,以局灶性损伤为主。髌股滑脱性撞击好发于10-18岁女性,滑车形态以Dejour B型为主,韧带损伤占比26/35,以髌内侧韧带的Ⅱ-Ⅲ级损伤为主,髌骨脱位伴倾斜占比25/33,骨挫伤占比35/35,以髌骨内侧关节面软骨或皮质下骨及股骨外侧髁外缘皮质下骨损伤为主,损伤范围较大、程度较重。2类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以上改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软骨损伤、其他结构损伤、髌骨形态等方面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类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各具特点,完整系统地分析其影像学征象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 杨宝军于继岗庞小东曹军社王明利席建平
-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髌骨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