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宝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成像
  • 5篇关节
  • 4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髌股关节
  • 3篇股关节
  • 2篇低剂量
  • 2篇血管造影技术
  • 2篇原发性
  • 2篇噪声
  • 2篇造影技术
  • 2篇肉瘤
  • 2篇锐化
  • 2篇锐化处理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图像

机构

  • 19篇宝鸡市中医医...

作者

  • 19篇杨宝军
  • 11篇席建平
  • 5篇王明利
  • 5篇刘文涛
  • 4篇樊建平
  • 3篇张有智
  • 3篇王婧
  • 2篇田永波
  • 1篇王博林
  • 1篇张燕
  • 1篇马辉
  • 1篇庞小东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贵州医药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位支气管囊肿的CT、MRI表现(附1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异位支气管囊肿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支气管囊肿患者资料,讨论并复习其CT及MRI表现。结果椎管内8例,颈部3例,颅内3例,皮下组织2例,左侧肾上腺区、腹膜后及蝶窦内各1例。病变多为类圆形及椭圆形,偶有分叶,边界清楚,在CT像上呈较高密度影或囊性密度影,在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或双高信号,均无强化。异位支气管囊肿可继发感染并伴有先天畸形或肿瘤。结论异位支气管囊肿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及MRI有助于病变定位,明确病变性质,但要发现其支气管来源需依靠病理。
杨宝军
关键词:支气管囊肿磁共振成像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膝关节内骨折患者100例,给予X线检查和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准确率。结果CT对膝关节骨折的检出率高于DR检查(P<0.05);CT三维重建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DR检查(P<0.05);CT三维重建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特异性显著低于DR检查(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诊断价值比DR的诊断价值高(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可提高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骨折分型,值得临床推广。
马新王婧席建平杨宝军刘文涛胡剑非王谦
关键词:骨折膝关节CT三维重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附2015例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肿块(结节)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使用抽吸针、自制螺旋槽式穿刺活检针、Cook-18G切割活检针穿刺活检,总结穿刺操作经验,评价临床效果,讨论其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2015例患者2153个病灶作了2269次穿刺。其中,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2.9%(662/799),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6.4%(1172/1216),总的准确性为91.0%(1834/2015)。气胸发生率7.2%(146/2015),咯血发生率6.6%(132/2015)。结论自制螺旋槽式穿刺活检针与Cook-18G切割活检针选择使用,能提高穿刺活检阳性率及组织学诊断正确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张有智樊建平董都选张玲惠杨宝军
关键词:放射学活体组织检查针吸肺内病变诊断正确率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并双侧小脑中脚变性一例被引量:5
2007年
马辉杨宝军樊建平张有智
关键词: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小脑神经系统检查言语性幻听语言障碍被害妄想
128层螺旋CT成像头颈部血管造影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成像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在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成像检查(CTA)及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及误诊率。结果 8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经DSA确诊为炎性病变者68例,CTA检查诊断为头颈部血管阳性病变者65例,CTA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94.12%、91.67%、93.75%、98.46%、73.33、6.25%、9.09%。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类型构成与CTA诊断疾病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准确率较高,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席建平刘文涛杨宝军王婧马新马晨
关键词:128层螺旋CT
基于VHS技术对髌骨倾斜轨迹变化趋势及其分类的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基于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探讨髌骨倾斜(PT)的轨迹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类。方法选择PT患者32例40膝为病例组,正常30例30膝为对照组,使用VHS技术行膝关节扫描,重建其屈膝活动图像。测量胫股关节伸直位、屈膝1〜10°、11〜20°、21〜30°、31〜40°时的髌骨倾斜角(PTA)和外侧髌股角(LPFA),并绘制相应的髌骨运动轨迹曲线,对两组曲线进行分析、分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PTA、LPFA于胫股关节屈曲0〜30°区间内其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数值高于对照组;屈膝31〜40°时PTA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PFA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PT轨迹可分为两种类型,病例组PT轨迹可分为3种类型。结论基于VHS技术的髌骨运动轨迹成像,既可以对PT进行静态量化分析,又可对异常轨迹的动态趋势进行描述、分类,有助于PT病因的分析及指导个体化术式的制定。
杨宝军赵春丽于继岗刘文涛席建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与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根据MRI检查结果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PCCI,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情况与梗死部位,比较TIA、PCCI斑块性质,以及不同斑块性质PC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炎性反应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2(ADAMTS12)]水平的差异,分析不稳定斑块性质与上述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PCCI构成比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且PCCI患者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TIA(P<0.05);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以近段梗死为主,基底动脉血管病变以中段梗死为主,大脑后动脉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NSE、S100B、UCH-L1、GFAP、ICAM-1、VCAM-1、PECAM-1、VE-cadherin、YKL-40、CatS、MMP9、MMP10、ADAMTS12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不同斑块性质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不稳定斑块PCCI患者复发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结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CTA评估价值较高,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稳定性与神经损伤程度、炎性反应及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分子异常激活密切相关,且斑块性质不稳定患者复发风险高。
刘文涛吴锋席建平杨宝军马新王谦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狭窄后循环脑梗死CT血管造影血清生化指标预后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换1例
2022年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是一种少见的兼具惰性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特点的特殊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因涉及多系统、多脏器而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1],使本病的确诊较为困难,若再伴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转化,则更易导致误诊、漏诊及误治。笔者对1例CT及临床误诊的LPL伴DLBCL转化的病例进行报告,结合文献分析其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知。
杨宝军王博林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T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二例被引量:2
2013年
例1女,37岁。L5神经鞘瘤术后2年,以左侧腰腿痛、下肢肌力减低加重就诊。MRI示:以L5左侧节前神经根为蒂,向外侧形成以L5节后神经根走行区为中心的大小约14 cm×8.0cm×7.0 cm分叶状肿块影,并累及腰大肌、竖脊肌、夹脊肌,肿块信号不均匀;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参照,
杨宝军
关键词: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下肢肌力T1WI神经根竖脊肌低信号
原发性骨淋巴瘤CT及MRI诊断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原发性骨淋巴瘤中10例为B细胞源性,2例为T细胞源性。侵犯骨盆3例,椎体3例,肋骨2例,胸骨2例,颅骨2例。CT及MRI扫描中,9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单发。3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多骨发生。其中溶骨型7例,浸润型3例,混合型2例,均合并有病理性骨折。颅骨2例均部分形成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席建平樊建平杨宝军
关键词:淋巴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