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
-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73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平均引流时间、再出血率、28d病死率、以及术前、术后1d、3d、7d、14d、28d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颅内压、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引流时间、再出血率和28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7d、14d和28d时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3d、7d、14d和28d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术前、术后1d、3d、7d、14d、28d时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优于常规开颅手术,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再出血率和28d死亡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状态,提高预后良好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亮宋英付辉赵保钢韩光孙智宏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神经内镜开颅手术
- 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应用尿激酶灌注,并辅以腰穿置换血性脑脊液以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ADLⅠ(恢复正常)20例,ADLⅡ(生活自理)25例,ADLⅢ(需人帮助)9例,ADLⅣ(卧床不起)4例,ADLⅤ(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脑室出血安全、有效地方法。
- 孙智宏赵保钢宋超强贾兆坤韩光付辉
- 关键词: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脑脊液置换
- 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其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效果及其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A、B两:A组54例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手术、B组46例采用双侧额下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Simpson切除程度分级、术后不同时间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Simpson切除程度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A组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B组患者的23.9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额下入路与双侧额下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效果均较好,但是前者术后并发症更少、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 张亮付辉赵保钢孙智宏韩光刘家明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 宋英孙智宏韩光赵保钢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CTMRI
-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6年
- 赵保钢孙智宏关永春韩光刘家明付辉贾兆坤宋超强冀方愿李宝华
- 关键词:神经外科治疗海绵状血管畸形神经外科技术血管错构瘤引流静脉
- TEG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支架辅助栓塞术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手术前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方案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方案;观察组行TEG检测,在TEG指导下根据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PAI)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PAI)调整抗凝药物治疗方案。记录观察组根据TEG检测结果抗凝药物调整前后的AA-PAI、ADP-PAI变化,比较两组缺血性、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时机、支架类型、支架数量、单次治疗动脉瘤数量、术后即刻栓塞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抗凝药物调整后AA-PAI>95%、AA-PAI<50%、ADP-PAI>90%、ADP-PAI<30%患者的百分比均低于调整前(P均<0.05)。观察组缺血性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EG检测有助于了解颅内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情况,有效降低患者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 张亮宋英韩光付辉孙智宏刘家明赵保钢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